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的核潛艇之父

有計劃將廢除H-1B簽證持有者的配偶(H-4簽證)在美工作

據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特朗普政府已經有計劃,將廢除H-1B簽證持有者的配偶(H-4簽證)在美工作的許可,去年H-1B簽證持有者的配偶和兒童約在13萬人;H-4配偶簽證主要是指持有H-1B工作簽證人士的配偶或者子女。一直以來,H-4配偶簽證不能在美國工作,直到2015年2月奧巴馬政府提出新政策,為了吸引和留住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外來人才,允許符合條件的H-4配偶申請社會安全號,並在美國合法工作。

每年約有10萬名H-1B持有者的配偶和子女通過H-4簽證來到美國,自2012年開始,持H-4簽證來美的人數穩步上升,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有41526名H-4持有者獲得了工作許可;消息人士證實,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新的規定,取消H-4持有者的工作許可,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步驟是什麼,而國土安全部以及下屬的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也未就此事做出回應。

(圖) 黃旭華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緩緩走出機場出口。

因為工作性質,黃旭華院士曾經隱姓埋名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在接受採訪時,他評價自己,還是喜歡隱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經93歲了,還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的核潛艇之父

「我還是喜歡隱姓埋名每天上班」他是誰?一位93歲的老人家,「中國核潛艇之父」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突然成了焦點人物,是因為被習近平總書記「讓坐」,事件發生,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93歲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和82歲的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兩位全國道德模範被習近平總書記一再邀請,坐到自己身邊。

黃院士說,原來他是被安排站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後面拍照,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把他請下來,「我很激動,激動得都说不出話來了」,邀請同坐的整個過程才短短習近平總書記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識分子。

 

幾分鐘,但習近平總書記和黃旭華之間還是有了短暫的交談,習近平總書記首先問他是哪個單位,幹什麼工作的,然後就問,「年紀那麼大了,身體怎麼樣,累不累」?

歷史回顧:1958年,中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1959年,蘇聯中斷對中國若幹重要項目的援助,毛澤東聽後表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當時,核潛艇長什麼模樣,大家都沒見過,手頭只有一位外交官從國外帶回的一個核潛艇模型,這個玩具模型被專家們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對內部結構則一無所知。黃旭華和同事們克服10多個頂級難題,逐漸讓中國的核潛艇出現了絲絲「輪廓」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88年,中國政府對外宣佈:中國進行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打擊力量的國家,至此,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走完了它的全過程。

因為工作性質,黃旭華院士曾經隱姓埋名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在接受採訪時,他評價自己,還是喜歡隱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經93歲了,還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兩岸交流30年

(圖) 當年江西民族歌劇「回家」,講述在台江西底老兵回鄉故事。(資料照片)

兩岸交流30年

近日,台北一場「兩岸交流30年紀念會」上,從瀋陽嫁到台灣的李采恩說:「我特意帶着我9歲的兒子來,就是想告訴他,你現在想見姥姥就見姥姥,這是很多前輩用痛苦、吶喊、豁出命爭取來的。」李采恩口中的前輩,是當年數十萬名有家歸不得的老兵(大陸籍退伍軍人),是所有同情、幫助、與老兵站在一起衝破「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天條」的人們……

無論何時何地,說到台灣的老兵探親,不會錯過1987年3月28日、老兵何文德在台北「幸安國小」的那段吶喊:「我,何文德,湖北省房縣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你要抓、要殺、要活埋,聽清楚,動手吧!」

當台北街頭有越來越多的人穿上「想家」的襯衫;當1987年的母親節,熱鬧的「國父紀念館」廣場,牽着幼兒的年輕母親和穿着「想家」襯衫的半百兒子站成兩排相對,無言展示母子分離之痛;當這些「老兒子們」一起合唱:雁陣兒飛來飛去,白雲裏;經過那萬里可能看仔細,雁兒呀,我想問你,我的母親在那裏……「想家」兩字撬動了兩岸堅冰……

1987年10月15日,時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代表台灣當局宣佈:除現役軍人和公職人員外,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等親以內親屬的,可以申請赴大陸探親。1990年和1991年,海基會、海協會相繼成立;1992年兩會在香港會談後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1993年,「汪辜會談」跨出兩岸高層人士接觸商談的第一步;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了時隔60年的首次握手;2008年,兩岸實現歷史性的「三通」;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2011年,台灣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2015年7月,大陸對台灣民衆免簽注;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確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回望1979年大陸對「三通」的呼籲,台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現在已經是四通,多了通婚同時也兩岸多風雨,打破隔絶的交流合作的兩岸關係中,新的障礙叢生,新的坎坷不斷。

日本4500多家商戶接受比特幣

CNBC 稱,今年較早時,日本政府簽署法案,承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合法支付方式,目前日本已占到全球比特幣交易總量的大約一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市場;現在,日本大型零售商正加入這一陣營,比特幣的合法化促使他們與比特幣交易所合作,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過去5個月,日本一些最大的企業集團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其中包括廉價航空公司樂桃航空,領先的電子産品零售商必客家美樂,以及日本最大的廉價連鎖酒店膠囊旅館;據《日經新聞》估計,目前日本已有超過4500家商戶和商店接受比特幣付款,這一數字到今年年底可能增加4倍,達到22500家。


 

 
兄弟不同姓各延兩家姓

中國大陸學生在美高校就讀人數突破35

「美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與「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 (IIE)13日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依然是最受國際學生青睞的留學目的地,在美國高校就讀的國際學生人數連續11年實現增長;2016至2017學年間,在美國高校就讀的國際學生人數達到107.88萬人,比上一學年增長3.4%,其中,中國大陸學生人數為350755人,增長6.8%,占總人數的32.5%;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學生人數多16.45萬人;在國際學生中,就讀人數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中國、印度和韓國,三國學生總數占比達到55%。

數據顯示,國際學生在2016至2017學年給美國帶來369億美元的經濟收入,並支持了美國超過45萬個就業崗位;美國務院負責教育和文化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艾莉森·格林德爾在發布會上表示,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做出很大貢獻;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領跑者,美國歡迎更多的國際學生赴美留學,同時也鼓勵更多的美國學生到海外留學。

兄弟不同姓各延兩家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3日報導,「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顛覆中國人幾千年的取名文化;事件是這樣的,兩兄弟不同姓,在外人看來,可能會以為他們是同母異父、或雙親離異的兄弟。事實上,他們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的親兄弟;(10歲)的哥哥曹子烋和(1歲)弟弟楊子澄(1歲)之不同姓,媽媽楊楊受訪時表示:「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當時生第二胎的時候,老公就認為,生孩子對母親來說挺辛苦的,就讓老二隨我姓吧,這樣對我公平點兒,我父母也會高興些。」

楊楊指出,她父親和兩個叔叔都生了女兒,楊家的香火眼看就要在她這一代熄滅了,現在我家老二跟我姓、而且又是個男孩,最高興的應該是我爸爸了,可以延續楊家的姓氏;報導稱,從「一孩政策」到「全面二孩」,重新點燃女方家庭延續香火的希望;不過,對部分家庭來說,讓孩子跟母親姓始終不是件「光彩」的事;不少男性受訪者就表示,「子隨母姓」傳統上代表女方家庭更強勢,男方會被視為是「上門女婿」,其地位是被矮化的。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的家庭就是一個例子,她的兩個姐姐都隨父親姓,哥哥和自己則跟媽媽姓,李銀河接受訪問時分析,越來越多家庭願意讓孩子隨媽媽姓,顯示女性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提升、男女更平等;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父系傳承的男權社會,婚後女方都是「嫁入」男家,但如今,社會觀念改變,男女婚後實行新居制,夫妻倆單獨成家,而不是女方進入婆家,夫妻共同經營家庭,兩人的地位更平等了。

研究人口問題的民間學者何亞福則指出,在西方國家,不僅孩子要隨父親姓,就連一些女性在婚後也會選擇使用丈夫的姓氏,這包括美國民主黨前總統候選人希拉莉、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和現任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等,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人在男女平等意識上,比西方國家更開放前衛。


 
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

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

(中新社台北電) 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表示,是否去大陸工作,已慢慢變成台灣年輕人成年時的必然思考,當日,「想家、回家、兩岸一家兩岸交流30年紀念會」在台北舉辦,推動、參與了兩岸30年交流歷程的多位台灣民間人士出席活動並發言。

出生於廣東梅縣的侯孝賢,1948年隨父親來台,他成長於高雄,幼時和當地小孩一起成長,能說地道的閩南語,也體悟過家人思鄉卻歸不得的悲痛,在1980年代拍攝的電影《童年往事》中,侯孝賢記錄了這一段家族史。

從上世紀末起頻繁往返兩岸,侯孝賢與張藝謀、田壯壯等大陸電影工作者熟識,現在,兩岸來往日趨便利,但民衆之間仍存在觀念差異,他認為,究其原因,是彼此分隔的時間太長。

侯孝賢說,如今,大陸才是台灣年輕世代真正發展的地方,,以電影舉例「台灣才2300萬人,那邊有多少人,假使我們的電影能在那邊蓬勃(發展),影響會非常大。」他說自己常想,台灣對大陸的影響將越來越小,大陸對台灣的影響則會越來越大,要不要去大陸工作,已慢慢變成台灣年輕人成年時的必然思考;以後,兩岸間的來往只會更加頻繁。

「台灣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侯孝賢兒時便喜愛閲讀武俠小說,並且認為其中忠孝、仁義的部分讓他時至今日能在為人處事時分寸清楚,他說,今日最重要的,是讓中華民族不被其他民族看不起、不被欺負。

一直以來,侯孝賢都在台灣鼓勵年輕人對文字産生興趣,曾向台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提出具體建議,我們應該在這一方面下更多的功夫,他在現場還說::「不管子女是不是去對岸,要將他們的文化底蘊培養好,不要浪費時間、精力,要好好建設。」

多面睇侯孝賢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看到「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這篇文章,想起了這位導演;他當年有《悲情城市》拍攝時,雖遭逢各種特殊情況的困境,但他還是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

1989年的《悲情城市》獲得金獅獎;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與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悲情城市》是一部1989年發行,由侯孝賢執導的反映台灣歷史爭議「二二八事件」的電影,上映前,由於劇情涉及到台灣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爭議,直接挑戰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灣社會的禁忌話題,引發起各界人士矚目;然而,影片先行參加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並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殊榮,成為首部在世界級三大影展內榮獲首獎的台灣電影,據信這是影片未遭禁演或刪剪的理由。

28年後《悲情城市》中的「把那個世界給建構起來的」思維,伸延至另一個地方,認識他的圈中人稱:「電影裡的侯孝賢,是個抒情詩人,生活裡的侯孝賢,則是個充滿活潑生命力的人。」侯孝賢首次執導武俠片《聶隱娘》,在第68屆康城影展奪得最佳導演獎,侯孝賢說拍電影一向不為得奬,一個真正的創作者絕不能想一定要得奬,報道指,《聶隱娘》片長一小時四十四分鐘,舒淇飾演的唐代冷酷女刺客聶隱娘,全片僅有九句台詞,有七場打戲。

侯孝賢出生於廣東省梅縣,父親原本為當地的教育科長,在1948年全家移民到臺灣高雄縣鳳山市,侯孝賢童年及青春期在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度過,初中高中皆就讀臺灣省立鳳山中學;侯孝賢說小時候因為「把家裡的錢都拿去賭博」,他哥姊都認為他無可救藥,直到接到兵役通知單,「我很高興我去當兵了,我有一種自覺,要跟以前的生活『喀嚓』。」他把身上所有當票,包括當掉父親手錶拿到的當票,全部撕掉,退伍後考上國立藝專電影科(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並順利畢業。

侯孝賢在1973年踏入電影界,擔任李行導演《心有千千結》場記,藉此慢慢的累積經驗;在戒嚴風氣漸退之下,侯孝賢首先拍攝了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由於內容涉及批判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讓他在尋找合作的過程十分艱辛;真正使侯孝賢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是臺灣三部曲(或稱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與《好男好女》),確立了臺灣電影大師的地位。


 
« 最先前一個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下一個最後 »

第 350 頁, 共 478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