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誰在給228的傷口撒鹽?

 

(圖) (28日) 228紀念儀式結束後部分民衆上前獻花;小圖為台灣中山大學內蔣介石銅像被潑白漆;連帶孫中山銅像也被波及。

誰在給228的傷口撒鹽?

每年到了228這天,國民黨總是備受責難。台灣《聯合報》28日的評論感慨,過去7年多來,總統馬英九每年在228紀念會上都會遭到各式各樣的羞辱,無論馬英九和國民黨表現出何種謙卑、認錯的態度,深綠人士就是緊緊抓着仇恨不放,讓每年的228不但沒有辦法化解歷史的仇恨,反而讓社會氣氛越來越劍拔弩張,幾至無解……國民黨中央黨部當天凌晨遭人縱火,縱火者還在現場散髮多張寫着「殺人政黨、不應該存在」等傳單。

島內多地蔣介石銅像遭到污損和醜化;宜蘭公園蔣介石銅像遭人噴漆,連帶孫中山銅像也被波及;對於一系列發生在228紀念日前後的暴力事件,國民黨28日發表聲明稱,多年來國民黨與馬英九做了衆多努力來消弭歷史傷痛,積極推動族群和解,聲明擔憂這種暴力行動將為台灣族群融合帶來仇恨與對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洪秀柱28日稱,「我們要撫平傷口唯恐不及,怎能在傷口上撒鹽。」

馬總統英九表示,1995年當局正式對228事件向受難者和家屬道歉,採取不隱瞞、不掩飾的方式認錯、道歉、平反、建碑、訂定假日等一連串列動,處理228事件逐漸法制化,經過兩次政黨輪替、三任領導人,態度都是一貫的,療傷止痛過程不只是賠償,像228基金會第10屆董事徐光所说的,從內心深處感覺這件事情的不正義,也從內心深處進行有意義的反省,並保證類似事件絶對不再重演,促進族群之間的和諧,讓大家感受熱愛這塊土地,且「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公平正義的對待。」

馬英九也說,今天是他任內最後一次參加,但無論未來他的身分是什麼,一定還是會在這個議題上促進台灣社會和諧,有不能讓人滿意的地方,台當局樂於接受各界意見,繼續推動下去,只要能促進愛與和平,無怨無悔,勇敢向前。

 
廢國父遺像 蔡英文中常會採煞車

中英簽署《中英教育伙伴關係框架》

「英國未來計劃-留學中國同學會」26日在倫敦成立,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出席「留學中國同學會」的啟動儀式,他表示,英國留學中國同學會的成立既是中英留學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嶄新成果,也必將發揮其恰逢其時的積極作用。

劉曉明說,同學會的成立適應和體現了當前中英留學規模持續增長、交流樣式日益多元的局面,過去四十年,共有45萬多名中國學生到英國留學,大約有3.5萬名英國學生赴華學習,目前,約15萬名中國留學生在英學習,英國成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中國留學生目的地國。

而中國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後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超過37萬名國際留學生在華學習,其中,7000多名英國學生通過「英國未來計劃」、「中國政府奬學金」、「孔子學院奬學金」及各地方政府奬學金、校際交流、校企合作等途徑赴華學習或實習。

他表示,同學會的成立將有力促進中英兩國政府鼓勵雙向留學政策的實施,去年9月劉延東副總理與英國衛生大臣亨特,在倫敦共同主持「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期間,中英簽署了《中英教育伙伴關係框架》,促進中英教育領域各方面的合作,作為該框架的一部分,雙方的旗艦項目「留學中國計劃」及「英國未來計劃」成為英國學生赴華的重要平台,其中「英國未來計劃」作為英國高等教育國際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2020年前累計輸送超過8萬名英國年輕人赴華交流或參與實習。

劉曉明說,當前,中國即將開啟「十三五規劃」征程,中英正在積極構建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正處在一個充滿巨大機遇和美好前景的時代。成立這個同學會,就是要匯聚中英兩國青年學子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協力為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增光添彩;「留學中國同學會」由英國文化協會和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聯合設立,是「英國未來計劃」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延續和加強英國民衆與中國的聯繫。

廢國父遺像 蔡英文中常會採煞車

(中央社) 廢國父遺像等政治提案,立院新開議,多位民進黨立委提出廢除國父遺像、定鄭南榕紀念日、廢除紅十字會等高度政治性法案修正,引起各界議論,總統當選人蔡英文24日以黨主席身分在中常會採煞車,蔡裁示,對於政治敏感度高或重大政策的議題,應透過黨團會議或內部政策機制,讓更多人一起討論。

針對轉型正義、黨産問題,蔡在受訪時,就提到應建立機制,全面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但主要目的就是在於釐清歷史的真相,讓大家有一個討論的機會,讓社會不會在過去的歷史事件中分裂,能夠因為處理轉型正義的事情,這個國家可以團結往前走,也希望能和國民黨就黨産爭議坐下來談;蔡也強調, 既然黨團已經提出優先法案清單,就應該以優先法案為核心,全力推動社會關注的立法。

 

 
臺南震災 緬因州參、眾議長同表悼慰

照片左:賴銘琪與緬因州參議長提波多合影。

照片右:賴銘琪與緬因州眾議長伊馬克合影。

臺南震災 緬因州參、眾議長同表悼慰

美國緬因州參議長提波多(Michael Thibodeau)及眾議長伊馬克(Mark Eves)2月18日針對6日發生在臺灣南部的嚴重地震造成之傷亡損失,代表緬因州全體州民當面向來訪的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賴銘琪表示哀悼與慰問。

賴 銘琪在18日拜會提波多參議長及伊馬克眾議長時,分別向他們說明臺灣南部發生的震災,造成117人死亡及數百人受傷,兩人皆表示曾從媒體報導得知臺灣發生 嚴重地震,對於在農曆春節前夕,發生地震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均表同情,並代表全體緬因州民表示哀悼之意;賴銘琪也表示,此次地震發生後,美國政府及各界 捐款賑災,並積極提供協助,反映兩國政府與人民深厚的傳統友誼,我政府及人民均甚感謝。

賴銘琪偕同朱永昌組長於18日赴緬因州拜會當地政要,強化雙方友好關係,賴銘琪也藉機向緬因州政要說明臺灣於元月完成總統及立委選舉,產生首位女性總統,也是全球華人社會首位女性領袖、亞洲國家第一位無政治家世之女性領導人,再次印證臺灣民主制度的成熟穩健。

臺 灣與緬因州經貿關係穩定發展。臺灣係緬因州第18大出口市場,近年緬因州龍蝦出口臺灣成長快速,成為高檔餐飲消費之新寵,前景看好。臺灣也與緬因州政府簽 有教育合作備忘錄,鼓勵雙方中、高等教育機構師生之交流與互訪,擴展雙方之文教合作。賴銘琪此行除拜會緬因州參、眾議長外,並拜會美國聯邦參議員 Susan Collins (R-ME)之選區主任Patricia Aho、緬因州共和黨主席Rick Bennett及當地多位政要。

 
全美多城遊行聲援梁彼得

(圖)在波士頓華人走出來支持梁彼得。(攝:鄒國綸)

全美多城遊行聲援梁彼得

(News Chinatown報導) 紐約華裔警員梁彼得案審判結果,陪審團認為他曾刻意扣動扳機,因此梁被判二級誤殺,面臨15年的牢刑,此案在美國華人社區引發了軒然大波,全美40多個城市華人同步於2月20日舉行行遊行支持梁彼得,这次事件中華人群體打破以前慣性的沉默為同胞發聲爭取權益,20號上午11點包括:紐約、波士頓、費城、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和華盛頓特區在内的美國城市展開遊行,華人在白宫網站發起了請願書,要求檢察官撤銷對梁彼得的起訴,白宫網站目前至少獲得超過97,000個簽名,如果在3月13日前,能徵得十萬簽名,白宫將對此予以回覆;盡管如此,也有法律界專家稱,由於美國司法獨立,法官處理案件一般是不會讓自己受到外界輿論或者控辯雙方情緒影響,那麽梁彼得被判有罪是否合情合理?他是否受到了公正的對待呢?案件的終審判决將在今年4月展開,希望今次事件能為梁彼得「救個公平」。


(圖) 紐約、華盛頓、費城華人同心聲援梁彼得。

全美百萬華裔參與220大示威聲援梁彼得

(News Chinatown綜合報導) 在美亞裔拒絶再當「啞裔」,220全美挺梁大示威!不作替罪中,全美百萬華裔參與220大示威聲援梁彼得,波士頓配合全美各大城市,準備在20號那天上午 11時至2時在Boston Common組織集合遊行;波士頓除了華人社區領袖,梁彼得案的裁決也引發了留學生的關注,大家通過各類網絡社交平台表達不滿,表示希望可以運用一切有效 的法律手段支持梁彼得上訴,並呼籲華人聯合起來為公平公正發聲。

集 合宗旨:反對梁警官不公平判決、反對梁警官充當警民族裔沖突的替罪羊、發出我們的呼聲,喚起美國各族裔的理解、同情和支持。集合地點:Boston Common,東南角Tremont St. & Boylston交界;Boston Common 東北角Tremont St & Park St. 交界;建議看裝:紅圍巾、胸佩帶藍絲帶,(組織預備) ;集會標語:「Saving Officer Liang;No scapegoating;Accident is not Not a Felony;Equal Justice for Liang 」嚴禁一切違法、打鬥、漫罵行為。

 

紐約華裔警察梁彼得因槍支走火誤殺黑人葛利案被定罪後,激起全美華人社群強烈不滿與憤怒,亞裔維權大聯盟召開記者會,宣佈周六12時,在布魯克林凱德曼廣場公園集結,舉行「220全美百萬亞裔維權挺梁大示威」,全美包括洛杉磯、波士頓等逾30個城市將同步響應。

梁彼得母親賀芳周三也出席記者會,她說這次意外對於兩個家庭都很傷心,但也希望司法還梁彼得一個公道,呼籲大家周六一起站出來,呼籲華人不該再軟弱,「以前彼得是我的孩子,現在他也是所有人的孩子。」

亞 裔維權大聯盟召集人陳善莊,痛心疾呼說「梁彼得是被政府拋棄的,是被警局拋棄的,所以說我們不要再沉默,梁彼得不光是梁媽媽的兒子,是整個亞裔的兒子,不 要讓梁彼得當替罪羔羊,紐約州衆議員寇頓、市議員崔格與多位華人社群領袖都到場支持,高呼「不做代罪羔羊」,聲援梁彼得。

該 聯盟也制定為梁彼得爭取公道、不做代罪羔羊等10組英文標語,希望周六挺梁的行動能夠獲得美國主流與媒體關注,讓亞裔聲援的力量,在4月14日法官宣佈量 刑前,施加輿論壓力給檢察官與法官,他們也呼籲當天聲援民衆可以自製標語支持,但示威活動上只能攜帶美國國旗,為了不模糊此次訴求,禁止攜帶其他旗幟上 街。

周 六聲援梁彼得的示威將在全美逾30個城市響應,紐約地區曼哈頓、法拉盛與布魯克林等3大華埠,民衆也能自費搭乘專車,前往布魯克林凱德曼廣場公園集 結,10時30分起在法拉盛41大道、11時曼哈頓在唐人街怡東樓、布魯克林八大道中國城超市與金皇廷酒家3地,將有100輛次巴士接送聲援民衆到場地, 希望所有華人站出來。

華 盛頓聲援梁彼得活動核心小組召開電話會議,商討聲援事項,另外,民衆在微信上踴躍呼籲大家與主流媒體聯絡、在主流社交平台上留言,希望引起美國主流關注; 根據最新中部地區部分華裔團體,支持梁彼得活動,大芝加哥地區計劃在市中心的遊行活動正在籌備中;而印第安納波利斯已確定本周六舉行大遊行。

支 持者還普遍認為,華裔除了需要團結起來,同時也應該爭取其他族裔的支持,將全美各界的聲音集合起來,梁彼得也得到了許多非華裔民衆的支持,一位白人民衆蘭 伯特(Brian Lambert)就對記者表示,作為前美國海軍士兵,他認為梁彼得與其他類似案件中的警察所受懲罸不同這一點令人生疑,而他認為支持梁彼得的民衆應當同時 尋求專業法律援助,並爭取更多主流人群關注。

美國主流媒體對華裔警員梁彼得一事非常關注,多家主流媒體跟進報導,除了關於案件本身的梳理和分析,華裔社區對梁彼得警官一案的關切,對判決的失望不滿也被普遍報導;包括紐約時報、NBC等多家主流媒體 都 關注梁彼得案判決后的華裔社區反映。多家報導都注意到了亞裔,尤其是華裔民衆普遍認為,梁彼得警官成為了全美反對警察針對非裔暴力執法這一運動的替罪羊, 而亞裔因為不發聲,成為了這場運動中被犧牲掉的群體,另外,通過微信等中文社交網絡,發動的聲援梁警官行動也成為關注焦點;梁彼得案連日來在全美引發大量 討論,此前已經顯性化的問題,如警關係、族裔關係、警察執法改革等,再度進入公衆視野,而此次,亞裔不願再做啞裔,選擇發聲表達不滿,除了能聲援梁警官之 外,也將為這些議題的討論貢獻自己的意見和聲音。

 
« 最先前一個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下一個最後 »

第 407 頁, 共 478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