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馬時亨香港仔的奮鬥故事

哈佛招生錄取改革報告引華人擔憂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發布招生錄取改革報告,為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議;該報告題為「扭轉趨勢」想要扭轉的是當前年輕人過分關注個人成就的趨勢,報告提出大學招生應弱化標準化考試分數等「硬指標」,重點考量社區服務、家庭貢獻等軟指標。《紐約時報》也發表了題為檢討大學錄取制度的文章,文章稱現行的大學錄取制度會導致學生陷入瘋狂競爭的狀態,同時它也忽略了很多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潛質。

哈佛的改革提議已得到美國85所一流大學的簽字認可,耶魯大學承諾會在申請材料中增設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招生負責人也表示,「現在大多數學生確實為標準化考試花費了過多精力,我們不想要那些一味追求名校的學生。」

部分美國華人對此提議並不認同,有華人認為該改革方向對華人進名校有負面影響,是變相的SCA5提案;SCA5是什麼?SCA5 ( 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No.5)的簡稱,意思是參議會提出的加州憲法第五號修正案,本提案欲修改加州憲法第一條第31節公立教育的部分,法案目的是「取消公共教育以膚色歧視或偏好的州禁令」,換句話說,就是准許公共教育系統將種族作為錄取入學的考量因素。

馬時亨香港仔的奮鬥故事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我係主席,運用主席權利,停止你發問。」說的是馬時亨,真係好有型,作為主席,必須有其威信,當機立斷,絕拉拉扯扯,任人發言講唔完。

凡「政」必反「拉布」是某一小撮香港人的舉動,常因這些人而延誤頻生,高鐵工程撥款六百五十億元,到今年六、七月用完,若未能追加撥款,要提早通知承建商離場;馬時亨認為,現時「一係生、一係死」,若追加撥款不獲通過,令工程停工,港鐵要遣散五千至七千個工人,搬走大量機器及面對數十個承辦商索償。

有泛民建議高鐵一旦停工,工地可改建為商場,不過,馬時亨指自己做過8年建築工程,清楚知道高鐵已興建了26公里的隧道,即使停工也不可能改為商場……說真的,對一些經常「盲人摸象」的人群,更加要鐵口直斷。

 

馬時亨是標準香港自強不息成功代表,他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旅程,絕對是典型香港仔的奮鬥故事,在多篇港媒訪問他的文章中得知,兒時住板間房、靠舅父接濟的窮小子,中四那年發奮讀書,由科科「滿江紅」,到考入香港大學;馬時亨中學畢業於新法書院,1973年於香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及歷史取得文學士學位,以第三級榮譽畢業。

(註:其舅父即已故涉嫌貪污潛逃台灣多年的香港退休甲級高級警長曾啟榮,曾志偉的爸爸曾啟榮,出身草根的馬時亨,十歲時馬父不幸去世,一家5口,自此靠母親到針織廠當車衣工人,撑起整頭家。)

投身社會後,在銀行逐步擢升,做千萬年薪的打工皇帝,2002年他放棄過千萬年薪的電訊盈科財務總監一職,加入董建華政府,馬時亨與前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是大學同學,二人感情深厚,在商界重逢,後來加入政府,他的圓滑世故和親民作風,亦令他成為民望最高的局長之一。

1952年生於香港的馬時亨,曾於2002-2007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2007-2008年擔任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他在2008年6月12日,馬因罹患混合靜脈/動靜脈畸型症(AVM)而請辭,同年7月11日離任。

2009年11月10日,宣佈加入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任非執行董事;2010年3月,委任華潤置地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同年7月獲委任為加拿大赫斯基能源董事;2011年3月,委任和記港口信託管理私人有限公司(管理旗下和記港口信託)獨立非執行董事;2015年7月7日,政府按港鐵公司組織章程及作為大多數股份持有人,宣佈委任馬時亨於2016年1月1日起接任錢果豐博士為港鐵公司董事局主席,任期為3年,至2018年12月31日。

 
彭博計劃自掏腰包10億美元競選美國總統

彭博要參選? 希拉蕊:別浪費時間

紐約市前市長彭博表示,3月將最終決定是否獨立參選總統後,引來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蕊的批評,表示她已穩獲民主黨提名,彭博不應再浪費時間,民主黨的紐約州長葛謨雖然讚揚彭博會是一個好總統,但他也表示支持希拉蕊的決心不變,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則認為,川普和彭博都是億萬富翁,美國人不願看到國家被億萬富翁控制。

希拉蕊在NBC電視台「會見新聞界」節目說,彭博是她的好朋友,但「我將竭盡所能爭取獲得民主黨總統提名人。」共和黨參選人都對彭博有意參選不屑一顧,只有川普感到高興,說「彭博是我的多年好友,願意看到他加入選戰,或許他參選後,我們將不再是朋友。」

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表示,他已做好準備,將在選戰中擊敗川普和彭博,「如果川普在共和黨勝出和彭博加入,將出現兩個億萬富翁與我對決,美國人不希望看到國家政治被億萬富翁控制,我將贏得大選。 」

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美國要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億萬富翁對決是最不應出現的局面,美國人不會認為,億萬富翁會給他們帶來公正,紐約州長葛謨說,彭博任市長期間,他們兩人曾合作應對暴風雪,而彭博對紐約市暴風雪處理得很好;葛謨表示,對於彭博準備競選總統,他只會表示尊重,但葛謨重申,他選擇支持希拉蕊的決定不會改變,但他祝願彭博好運。

彭博計劃自掏腰包10億美元競選美國總統

美國《紐約時報》周六報導,曾擔任紐約市長的億萬富豪彭博,已要求幕僚為他擬訂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美國總統的計劃,據報導,現年73歲的彭博已向身邊好友透露計劃,並准備自掏腰包10億美元以作競選宣傳之用,他更作出了初步部署,准備把自己的形象打造成「技術型問題解決者及白手興家的商人」。

彭博是否參選的最後決定期限訂在3月初,他在去年12月曾委託進行一項民調,以確認自己是否有機會挑戰民主及共和兩黨、民意暫時領先的總統參選人希拉莉及特朗普。

迄今從無獨立候選人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但與金融圈關係密切並抱持社會自由觀點的彭博認為,如果共和黨提名特朗普或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同時民主黨提名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那麼他就有勝選可能。

彭博由2002年至2013年擔任過紐約市長,有豐富從政經驗及人脈,他曾經是民主黨人,在2001年改為加入共和黨,直至2007年脫黨改當獨立人士。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從香港移居台灣開Cafe的陳偉文,在接愛蘋果動新聞訪問時表達的說法,台灣對自由、平權說得幾漂亮都好,得出的還是人治色彩的社會:人治、人脈、人事,看不到太多的公義,嚴重缺乏配套的制度,民主是需要配套,法治是民主基礎,台灣仍是人治;台灣的現狀說實在的,只有台灣人才能深知其況。

美國總統的選舉,對我們來說更有切身感受,路透社24日以接近彭博的人士為消息源報導,提及他為是否參選專門做了一次民意調查,以了解自己與共和黨熱門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民主黨呼聲最高的競選人希拉莉·柯林頓相較下勝算如何;雖然迄今為止還沒有獨立候選人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但彭博認為,如果共和黨最終提名特朗普或德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特德·克魯茲、同時民主黨提名希拉莉或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為各自候選人,那麼自己就有勝選可能。

對美國人來說,正是民主、共和兩黨糟糕的競選表現喚醒了他多年的「總統夢」,2001年以共和黨人身份首次競選紐約市長獲得成功,一當就是12年,2007年,他把自己的身份從共和黨人改為獨立人士,近年來,他斥資數百萬美元在全美範圍打電視廣告,呼籲加強槍支管控、改革移民政策。

彭博1942年2月14日出生在波士頓,布萊頓市的聖·伊莉莎白醫院,一個俄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親威廉·亨利·彭博,1906年1月19日出生在麻州的切爾西,是亞歷山大·「埃利克」·彭博的兒子,是個房地產經紀人。

他的母親,夏綠蒂·彭博,出生在新澤西州1909年1月2日,是一個俄羅斯移民的女兒,彭博在麻省長大,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書,並加入了Phi Kappa Psi組織,並於1964年畢業,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後來,他從哈佛商學院獲得了MBA學位。

億萬富豪彭博參選,後果如何?一些政治分析師表示,財力雄厚彭博突然「攪局」恐怕會打破現階段的選舉形勢,讓本已陷入混戰的選舉變得更加霧裏看花。

從歷史上看,1992年德州的計算機産業大亨羅斯·佩羅,曾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總統,正因佩羅的出現助民主黨一臂之力,最終幫助比爾·柯林頓擊敗了共和黨對手喬治布殊,從理論層面而言,彭博參選會分流更多共和黨選票,於民主黨有利;但也有分析人士預測,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又如果他分流了民主黨(陣營支持控槍)的選票;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國會參議員蘭德·保羅說,「那或許對共和黨人更有利。」

民調和市場研究初步顯示,試圖預測彭博、特朗普和希拉莉「三足鼎立」局面下的選舉走勢,在4060名受訪的選民中,特朗普以37%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希拉莉以一個百分點之差緊隨其後,而彭博的得票率為13%。

政治是當權派追遂的「武器」,財雄便勢大,億萬富豪彭博參選,對未來美國在世界「地位」的「操盤」必有一番變天。


 
蔡英文拒:馬英九多數黨組閣

(圖) 多爾牌包裝沙律遭李斯特菌污染。

美包裝沙律染李斯特菌 蔓延6州 美國有十多人因為吃了受李斯特菌污染的包裝沙律染病,其中一人近日更病重身亡,細菌源頭來自俄亥俄州的多爾食品公司廠房; 染病的人散佈在6個州,包括印第安納、麻省、密执安、新澤西、紐約和賓夕凡尼亞,疾病防控中心表示,雖然疫情在去年夏天爆發,但消費者不應掉以輕心,多爾食品表示,發生問題的加工廠已停止生産,公司也回收已流入市面的問題沙律。

蔡英文拒:馬英九多數黨組閣

據台灣媒體報導,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陳以信表示,馬辦秘書長曾永權奉馬英九指示,邀請民進黨前秘書長林錫耀會面談交接,林錫耀轉達蔡英文想法,不接受「多數黨組閣」,認為會權責不清,為避免政務空轉、馬已在審慎考慮新任台「行政院長」人選,會先與民進黨商議,有共識再對外公佈。

據報導,陳以信示,曾永權奉馬英九指示,邀請民進黨前秘書長林錫耀會面,針對「立法院」多數接受人選「組閣」與「交接小組」交換意見。

陳以信指出,這次會面由馬英九主動邀請,指派秘書長曾永權、副秘書長熊光華與蕭旭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派的林錫耀、民進黨副秘書長洪耀福和民進黨前民調中心主任陳俊麟會面,雙方會談過程約1小時,會談氣氛融洽,雙方充分表達各自意見。

陳以信轉述,曾永權首先代表馬英九強調:

(1) 這是「憲法」責任,不是個人意見:基於「大法官」解釋所說「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原則,落實任命由「立法院」多數「立委」接受的人「組閣」是身為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憲法」責任,也是許多重要憲法學者的普遍共識,絶不是馬英九的個人意見。

(2) 因為「憲法」規定「行政院」須向「立法院」」負責:根據「憲法」增修條文「行政院長」是由台灣地區領導人任命,但「行政院」必須向「立法院」負責,如果所任命的「行政院長」不能獲得「立法院」多數支持,「憲政」運作不會順利,台當局容易陷入空轉。

 

(3) 尤其「憲法」規定覆議與「倒閣」門坎都是二分之一:尤其「憲法」對覆議案與不信任案(倒閣案)的設計,都是「行政院」必須取得「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的支持,才能順利過關,否則政局不易穩定。

(4) 當年「修憲」主旨就说要任命多數黨接受人選:1997年「修憲」刪除「行政院長」同意權時,民衆大會提出的修正案特彆強調,台灣地區領導人根據民意徑行任命「行政院」長時必須考慮「立法院」政治情勢,任命多數黨可接受的人選。

(5) 當年民進黨「修憲」提案也主張「立法院」多數「組閣」:1997年「修憲」,民進黨所提的「修憲案」,也主張由「立法院」多數「組閣」,陳以信指出,為了避免政務空轉、政局不安,馬英九已在審慎考慮新任「行政院長」人選,並會在尊重「立法院」多數的原則下,先與民進黨方面商議,有共識后會盡快對外公佈。

 
美東岸暴風雪將至 預期積雪60公分

美國華盛頓國會山莊外可見堆得高高的積雪。(法新社照片)

至少15個州陷入大雪中

(華盛頓22日綜合電) 美東岸於周五遭受暴風雪吹襲,首都華盛頓、紐約等多州日前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國內至少15個州陷入大雪中,暴風雪目前已至少造成4人死亡,而地鐵及巴士服務均受阻,華盛頓地鐵更罕有停駛,多所航空公司也宣佈航班取消或延誤。

據報,由於惡劣天氣影響美國多個州份,中部地區路面有多達60厘米積雪及結冰,除了華盛頓、馬裏蘭州之外,北卡羅萊納州、弗吉尼亞州及賓夕凡尼亞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州政府則隨時候命應變。

在華盛頓,籃球比賽、演唱會及多項活動均被取消,學校也需停課,不少民衆均前往超級市場搶購日用品,導致貨架上的用品被搶購一空,消息指,華盛頓會於周五晚至25日(周一)早上關閉整個地鐵系統和巴士系統,而紐約州大都會運輸局(MTA)則估計火車服務會受阻。

「美國航空公司」宣佈取消周五及周六(23日)共654個航班,「聯合航空」則表示,來往華盛頓的航班將自周五下午開始延誤,盡管華盛頓已於周三晚預先在路面灑鹽,但此措施卻無法阻止路面結冰,導致發生數百宗交通意外,華盛頓特區市長鮑澤就應對不力向大衆致歉。

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行程也因此延誤,日前前往底特律及馬裏蘭州一個空軍基地視察,原定乘坐海軍一號直升機回白宮,但因下大雪而被迫改為行陸路,由於多處道路已嚴重積雪,車隊行程也大受延誤,所幸最終安全返回白宮。

美東岸暴風雪將至 預期積雪60公分

美國氣象預測持續警告,美東北部與中大西洋沿海,22日與23日必須嚴防超大暴風雪,(USA Today)報導,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暴風雪將降下30至60公分積雪,對商業、住家與交通將造成極大衝擊,華盛頓、巴爾的摩地區22日與23日的暴風雪警報生效。氣象局今天警告:「大雪將造成危險狀態,威脅人身安全與財產。」

紐約市長白思豪與紐約緊急事務管理團隊公佈一支因應嚴冬氣候的公共服務影片,提醒重點包括睡覺時加蓋毯子、穿防寒襪子與手套,並鼓勵使用廣播隨身聽,緊急事務管理協調專員Joseph Esposito說:「本週天氣酷寒、預期降下大雪,我們希望確保紐約市民做好充分準備。」與此同時,華府市長Muriel Bowser表示,已有2000多居民加入城市守望相助隊,協助老人與行動不便者的住家鏟雪。

 

奧巴馬違憲? 500萬移民去留將開審

聯邦最高法院同意就緩遣無證移民的計劃舉行聽證,表示還將審議總統行政命令的權限範圍,最高法院下令雙方律師準備材料,以陳述緩遣計畫是否違憲,和總統是否忠實執行國會的立法。

最高法院預訂將於6月作出裁決,而結果不但會對今年的大選產生深刻影響,法律專家更指出,雙方的辯論和最高法院的裁決,不但將影響緩遣令的存亡,而且還可能重新定義國會與總統的權力平衡關係。

在全國逾半數州的聯名控告下,聯邦地區法院和巡迴法院去年2月和11月先後裁決,認為奧巴馬總統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試圖允許近500萬無證移民留美三年,並發給他們社安號與工作許可的緩遣作法,違反程序法和移民法,但兩級法院都迴避了移民行政令是否違憲的重大問題。

奧巴馬政府急於推動實施移民緩遣令,上訴並要求最高法院從速審議,最高法院似乎滿足了奧巴馬政府的主張,4月將舉行辯論,6月底有望作出裁決,紐約時報報導,如果奧巴馬總統獲勝,他將有六個月的時間執行緩遣,白宮也表示將加速實施,以便造成既成事實不會被下屆總統推翻。

但奧巴馬政府不希望最高法院在審議中涉及有關憲法問題的爭議,即總統行政命令的權限但被最高法院拒絕,白宮發言人表示,政府對最高法院的裁決充滿信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緩遣令是在總統的權限之內。」

最高法院的決定得到奧巴馬支持者的稱讚,奧巴馬表示,他2014年11月頒布緩遣令,只是仿效以前總統的先例而已,以德州為首的26個州要求停止執行緩遣令,認為緩遣將使無證移民獲得駕照和福利。德州認為,奧巴馬僭越總統和憲法權力,移民政策應由國會決定。

聯邦地區和巡迴法院都支持德州,認為奧巴馬沒有經過國會的修法程序,不能緩遣移民和發放福利。但移民維權組織批評地區法院的裁決是反移民,也抨擊巡迴法院太保守,沒有舉行公正的聽證;26個州向最高法院陳述,總統不應擁有廣泛的移民權限,他們承認總統有權決定單一移民的去留,但無權赦免數百萬移民和發給他們福利。

華盛頓時報的報導認為,如今最高法院將聽證緩遣案,保守派大法官也將面臨嚴峻考驗,他們過去曾對總統行政命令的意見不一,最高法院6月裁決後,兩黨7月將舉行決定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黨代會,最高法院的裁決將成為影響選戰和雙方辯論的焦點;民主黨總統參選人都表示,他們當選後將繼續奧巴馬的緩遣令,但多數共和黨參選人則發誓廢除,並將嚴格執行移民法。


 
« 最先前一個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下一個最後 »

第 409 頁, 共 478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