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香港與內地需要一個突破

自由行在向好聲中走了10年後……

香港與內地需要一個突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由行,一方面創造了香港零售業的榮景,一方面造成了奶粉的斷貨;一方面拉動香港走出非典的低谷,一方面又抬升了房價物價;一方面令兩地來往更方便,一方面又使港人的日常生活陷入擁擠吵鬧……


自由行在向好的聲音中走了10年後,問題漸漸浮現,直到香港上演「驅蝗」的鬧劇,內地有「大爺花錢養活香港」的狂語,自由行將向何處行?一場多方進場的博弈正進行。

把自由行政治化

本來是訪客與居民的恩與怨、香港與內地的同與異,矛盾可以靠兩地管理部門的政策引導得以緩解,但是,在香港日益複雜的政治背景下,這一旅遊業發展中的問 題變調為政治問題,香港有些團體不斷提高調門,利用一切摩擦製造「中港罵戰」,唱衰回歸後的香港,製造香港一切的問題都源於內地的假像。

春節過後,香港鬧市尖沙咀,香港「反赤化、反殖民」組織在網上號召100多人上街,舉著「驅蝗、「反赤化、反殖民」的標牌遊行,圍攻辱罵正在購物的內地遊客,這一野蠻之舉將有關自由行的搏弈白熱化,取消一簽多行、向內地遊客徵稅、限制內地遊客數量等聲音漸大;同時,反歧視、反亂港、反忘恩負義的力量也在凝聚。」

前有衝擊駐港部隊的行動,後有佔領中環的計劃,在這場有關自由行的博弈中,香港反對派又充分展示了借題發揮的政治動機。

60萬人的飯碗

對於歧視內地遊客的提議,香港特首梁振英回應,香港每天有18萬居民入境內地,內地不對港人徵收入境稅,不能期望香港單向收內地遊客的稅,香港不能抱著單邊想法,未富先驕。

香港旅遊、零售、餐飲等業界人士把自由行的討論回歸本該所屬的經濟層面,力挺自由行,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用數字説話:香港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多達 23萬,連同零售等相關行業,僱員多達60萬人,一旦內地旅客人數減少,非但令他們的飯碗受影響,香港每年也可能少收入逾千億港元。

李嘉誠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則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會面目全 非。」他表示,港人不能因為長期生活在比較富裕的情況下而形成自我膨脹的心態,忽視其他地方的潛力和優勢只會僵化自己。

香港輿論的主流 聲音也譴責「驅蝗」,《東方日報》社論稱:香港旅遊業本已後勁不繼,政客仍為了嘩眾取寵和一己之私而建議徵收入境稅,動搖香港作為自由港的根基,簡直是自毀長城,部分政客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企圖以「留下買路財」的方式趕客,這是別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亂,任由這幫政客搞風搞雨,香港永無寧日,自由市場遲早 玩完。

香港《大公報》文章認為,香港的限奶令已經使部分內地人感到極不舒服,從政治及經濟的角度,香港絕對不能再限制自由行,這樣做無異於政治上向全體內地同胞宣戰,歧視內地同胞,經濟上是自斷財路。

解決遊客擾民問題

但事實是,遊客的確給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困擾,香港地窄人稠,大多居所狹窄,社交休閒都要在外進行,當遊客擠滿餐廳、公園、購物中心甚至在快餐店過夜, 港人心中自然不快;再加上內地孕婦赴港生子,雙非孩子擠佔幼兒園、小學學位等,的確干擾了港人的生活,有港人抱怨因為他們的購買力不如遊客,甚至受到 本地店員的怠慢,一方面是旅遊收入的錢潮,一方面是人潮帶來的各種不便,這個矛盾必須面對和解決。

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日在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小 組討論會時,要求港澳辦和國家旅遊局研究香港接待旅客的市場容量,希望雙方達到共贏,對此《文匯報》發表評論認為,張德江主動過問自由行問題,顯示中央關心愛護香港,推動香港旅遊業健康發展。

《大公報》指出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因為香港特區政府考慮內地遊客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不能過河拆橋限制自由 行,如果香港接待能力已經不足,此時,由內地調整自由行客流,也許是一個突破。

關於自由行的博弈,只要認清挾帶政治私利的勢力,讓問題回歸問題本身,香港與內地,都有雙贏的智慧與經驗!

 
加州通過法案;大學將限制亞裔學生

2014年3月1號前波士頓曼寧路市長伉儷,應邀出席至孝篤親春宴並與市長Martin 合照。(檔案圖片)


Breaking News》

Martin市長呼籲大家為Menino祈禱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3月15號晚上11:25分,收到市長Martin J. Walsh用公函發放的文件:Statement of Mayor Martin J. Walsh on Mayor Thomas M. Menino

I've never known Tom Menino to back down from a fight, and I don't expect him to start now. Mayor Menino has always been here for the people of Boston, and we're behind him today, 100%.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are with him, Angela, their family and many friends.」

市長Martin J. Walsh說,我一直不知道Tom Menino,堅忍痛楚地為波士頓市民服務,而今天我們都必須全心全意在他背後,為他、他的妻子、家人等誠心誠意地祈禱。

在3月15號晚波士頓環球報10:40網上「Breaking News」特別新聞報導;電視晚間新聞指出:「前市長曼寧路已被確診為癌症最嚴重期, 癌細胞已擴散到肝臟和淋巴結腫大」。

他形容這是他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挑戰。」曼寧路是波士頓第53屆市長,任職1993年至2014年。

加州通過法案;大學將限制亞裔學生

據美聯社報導稱,今年加州大學系統的錄取新生中,36%為亞裔、28.1%為白人、27.6%為拉美裔、4.2%為非裔學生,種族錄取比例的懸殊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尤為明顯。

早前加州參議院以27票贊成對9票反對通過了SCA5提案,該提案稱,目前加州大學系統中的亞裔學生比例過高,要求限制亞裔學生入學比例, 提高非裔和拉美裔的入學率;SCA5法案將於今年11月舉行公投,最終決定是否恢復在加州大學系統中實行所謂的入學種族平等方案。

提案在州參院獲得通過消息傳開,在灣區亞裔社區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亞裔網友認為,加州大學系統中,亞裔學生比例高是因為亞裔學生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表現出色,他們是憑真本事被大學錄取,並沒有因為族裔背景而受到特殊照顧,一旦提案公投通過,加州公立大學亞裔學生比例將從現在的40%下降到 15%,那麼亞裔孩子在大學中勢必受到排擠。

(註) SCA5是由民主黨州參議員EdHrnandz提出的一項法案,加州曾於1996年通過209法案,禁止公立大學以種族決定入學, 政府也不可以根據種族制定聘用標準,參議院通過的SCA5提案將取消209法案的部分規定,包括政府部門不能因為個人和團體的種族、性別、膚色和原籍國給予公立教育的特殊待遇。

停止迫遷318大遊行

(News Chinatown訊)

在波士頓超過35000名低收入租客,背負著沈重的租金負擔(超過一半的收入用於租金上);波士頓是全美國豪華化發展最快的城市,在波士不同社區的工人階層居民面臨流離失所的危險,如果我們想保持波士頓爲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我們應該幫助現有的工人階層家庭和固定收入的個別留在他們的社區和家園,波士頓的包容性發展計劃 (IDP) 是可負擔性房屋基金之一 ,包容性發展計劃的基金應該優先用於最需要留在自己的家園和社區的群體。

參加「波士頓租客聯盟」和「居城權聯盟」的遊行,要求波士頓公共土地和發展基金,用于波士頓房屋的需求。

星期二,3月18日,早上11點 ,市政府廣場 (早上10時半,華人前進會集合出發)

來聽波士頓不同社區的居民訴說面臨迫遷和找真正的可負擔性房屋的挑戰,支持改變包容性發展計劃的分配來穩定我們的社區。

(1) 優先爲幫助面臨迫遷風險的居民;(2) 加可負擔性房屋的單元比例;(3) 提高發展商的支付的包容性發展計劃金額,以反應實際的發展成本;與我們一起向市政府提交請願,要求波士頓市將包容性發展基金優先用於幫助最需要的人群,市符的重建局和鄰區發展現有的1千1百萬爲起點!

查詢詳情,致電華人前進會 617-357-4499

上授權申請狗牌

 

波士頓市長Martin J. Walsh宣布一個簡單而安全的方式,寵物主人可在網上申請狗牌,更多信息 (more information on-line at www.cityofboston.gov/animals)


市長表示:

「這不僅保護我們當地的寵物、主人和鄰居的健康,這也是朝著精簡我們的業務,令波士頓申請狗牌的方式邁出了一大步;網上一站通服務,除領取牌照外,亦有網上購物及網上信用卡付款服務。

今年夏天一個新的公眾教育活動講解,以提高人們認識對領「狗牌」的重要性,如寵物仍然無牌, 狗主會受到罰款,本月開始波士頓市推出了一系列的狗牌和低成本的狂犬病疫苗診所,該等診所的地點遍及每個社區舉行,其中包括:

North End • Tuesday • March 18 • 4 PM–7PM(BCYF Nazzaro Community Center 30 North Bennet Street );Roxbury • Saturday, March 22 • 10AM–2PM (BCYF Tobin Community Center 1481 Tremont Street );Codman Square • Saturday, April 5 • 10AM–2PM (BCYF Perkins Community Center 155 Talbot Avenue);Jamaica Plain • Saturday, April 19 • 10AM–2PM (BCYF Curtis Hall Community Center 20 South Street );Hyde Park • Saturday, April 26 • 10AM–2PM (BCYF Hyde Park Community Center 1179 River Street);East Boston • Saturday, May 3 • 10AM–2PM (BCYF Martin Pino Community Center 86 Boardman Street ;Formerly Orient Heights Community Center );West Roxbury • Saturday, May 10 • 10AM–2PM (BCYF Roche Family Community Center 1716 Centre Street);South Boston • Saturday, May 17 • 10AM–2PM (BCYF Condon Community Center 200 D Street) Charlestown • Tuesday, May 20 • 4PM–7PM (BCYF Charlestown Community Center 255 Medford Street);Allston/Brighton • Saturday, May 31 • 10AM–2PM (BCYF Jackson/Mann Community Center 500 Cambridge Street)Roslindale • Tuesday, September 23 • 4PM–8PM (Boston Animal Shelter 26 Mahler Road。)

歷史人物為何耐人尋味?晚年蔣介石與真假遺囑

(News Chinatown綜合報導)

 

歷史人物為何耐人尋味?因為這些人物是「神秘偶像」,大家都以追尋更多他們真實一面投入歷實的鴻溝留待後人知曉;宋美齡逝世10週年,「台灣中華郵政」以宋美齡的肖像結合畫作設計一枚郵票,共發行85萬枚,面值12元(台幣) 郵票發行後,不只台灣民眾提前排隊購買,不少大陸集郵愛好者也前來搶購。

該郵票發行時,不少民眾淩晨就排隊購買,每人限買4枚,有人排了好幾輪;有購買者得意轉手,竟然飆到10倍價格;也有大陸民眾委託台灣集郵者代購,原價12元的郵票竟然以100元人民幣,約500元收購。

在宋美齡逝世10週年,摘自《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九州出版的這篇文章又再在網上流傳:「晚年蔣介石與真假遺囑 宋美齡放棄急救。」

蔣介石的病體,從體弱多病到昏迷臥床,繼而甦醒持續臥床,纏綿病榻,拖延了至少五年半時光,他身體一蹶不振,是因為1969年9月16日下午發生的一場車禍,發生這場意外之前,蔣介石的車隊正返回陽明山官邸上山途中,一位少將師長剛結束軍事會議,從陽明山開著軍用吉普車一路往山下市區方向疾馳,蔣介石車隊最前方的前導車,見到這部吉普車跨越中線疾馳而來,前導車趕緊煞車,雖未與吉普車碰撞,可是緊隨其後的蔣介石座車,司機反應不及,該踩煞車的時候竟踩成了油門,猛烈追撞前方的前導車,故而發生禍事。

據座車侍衛人員事後追述,撞車瞬間,坐在座後的蔣介石、宋美齡都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兩人身體先是往上衝擊,繼而往前衝撞,宋美齡疼得在車裏哇哇大叫,她的脖子和雙腳受重創,幸未骨折,蔣介石雖然力持鎮定,但也撞得不輕,初步檢查,只發現下體有紅腫現象,起先以為沒有大礙,兩三個月後,榮民總醫院心臟科大夫為蔣介石作健康檢查時,發現了車禍後遺症的徵兆,醫師證實其心臟主動脈瓣膜可能在車禍中受傷。

起了紅燈

1970年5月29日上午,蔣介石的健康亮起了紅燈,總統府在這天要召開例行月會,在體力不濟的情況下,蔣介石本想支撐前往,秘書長張群勸阻再三,才勉強決定請假,會議也因之停開一次,5月30日,蔣介石陷於低度昏迷狀態,被緊急送進榮民總醫院其專用之第六病房,這次病情尚稱輕微,兩個禮拜左右即漸趨穩定。

蔣介石身體真正出現較嚴重惡化,是在1972年夏天,他住進了新落成的陽明山中興賓館,某次,蔣介石在賓館走廊上散步,直喘大氣,才走了一小段路竟然走不動了,當時還沒準備輪椅,醫官只好拿來一把椅子,讓蔣介石扶著椅子走回臥室休息,鋻於蔣介石心臟病癒來愈惡化,由蔣經國及宋美齡授權,派遣榮民總醫院醫師盧光舜到美國延請華裔心臟科權威余南庚,到台灣主持蔣介石的醫療小組任務。

7月22日,蔣介石在中興賓館呈現昏迷狀態,早在蔣介石昏迷前一個月,榮民總醫院曾經為蔣介石作了一次全身健康檢查,陳耀翰醫師從儀器數據報告中,驚覺蔣介石的心臟擴大現象較前更加明顯, 如果再不善加調養,恐怕發生不測。

耿直的陳耀翰因而當面向蔣介石陳述病情,建議他應該即刻停止一切活動,休假半年,蔣介石聞言大感驚惶,回官邸即與宋美齡商議,宋美齡唯恐蔣介石請假,大權旁落,立即招來陳耀翰,嚴厲申斥他不該在蔣介石面前危言聳聽,從此,醫官裏邊再也沒人敢開口要蔣介石休息,終至鑄成 一個月後蔣介石之昏迷意外。

蔣介石這次昏迷病情嚴重,醫師不敢輕易移動他,只得將他留在中興賓館就地治療,一支由12位榮民總醫院醫師為主力的醫療小組正式成立,並在余南庚趕到台灣後,由余南庚指揮醫療小組,于8月6日夜間9時40分,趁蔣介石熟睡後,將他抬上一部進口全新救護車,沿途交通管制,以時速20公里慢速度駕駛,將蔣介石送進第六病房。

8月11日上午8點鐘,余南庚在榮民總醫院主持醫療會議,坐在主位的是宋美齡,坐次位的是蔣經國,余南庚彙報,蔣介石心臟恢復正常,但肺部有積水現象,體力衰弱,當時,蔣介石雖已恢復進食,但體重僅有46公斤,較前直線消瘦近10公斤。

為了全力挽救蔣介石的健康,榮總奉蔣經國、宋美齡之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等醫療資源,台北榮民總醫院專供蔣介石使用的第六病房,集合島內名醫與護理人員組成醫療小組,24小時全天候輪番照護,當局更投入了眾多先進設備儀器,陸續將中興賓館、士林官邸改裝成一座小型醫院。

存活於世

1973年7月23日,蔣介石重病剛滿一週年,島內小道消息盛傳蔣介石病危,或者甚至已不在人間,蔣經國為掃除外界各種謠諑,趁蔣孝勇 (蔣介石 之幺孫) 剛巧于當天在士林官邸凱歌堂舉行婚禮的時機,安排蔣孝勇、方智怡新婚夫妻,到榮總第六病房,與蔣介石、宋美齡合影留念,攝影官洗出照片後,由宋美齡、蔣經國挑選蔣介石看來神情最健好的一張,交付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向全世界發佈,印證蔣介石尚很健康地存活於世。

拍照之前,隨從人員發覺,暫時脫離重病階段的蔣介石,固然已可端坐椅子上,活動能力也尚稱靈活,惟獨右手因長年接受注射輸液,肌肉已嚴重萎縮,不僅無力握住把手,更因不聽使喚而頻頻垂落,為不讓人看出蔣介石的右手失去正常功能,宋美齡外甥女孔令偉命侍從以醫藥膠布,將蔣的右手固定粘綁在椅子把手上,以免拍照時露出破綻。

講到蔣介石的右手,在他肌肉萎縮之前,他曾經掙扎著以毛筆寫了一幅字,書謂:「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這筆字,應該是蔣介石在 1972年7月中興賓館昏迷甦醒以後的作品,這幅字完成以後,交給了蔣經國,蔣經國立即差人把這幅字框裱起來,掛在自己堂屋內,供其拳拳服膺,日夜審視反省,蔣介石給蔣經國的這十六字箴言,應該就是父親送給兒子兼具公私意義的遺囑。

蔣介石于中興賓館陷入半昏迷狀態後某日,侍從醫官察覺蔣介石口中唸唸有詞,聲音十分微弱,而且蔣介石的寧波口音不好懂,侍從醫官立刻請值班的侍從副官翁元,耳朵貼近蔣介石嘴巴,仔細聆聽他在説些什麼,翁元仔細聽了一兩分鐘後告訴醫官,總統説的是:「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反攻大陸……救中國……反攻大陸……救中國……」蔣介石是否意識到自己陷於性命交關,故而以其微弱的叼念,交代最後遺言?不得而知。

未留遺言

據醫療小組的治療報告,1975年4月5日晚上八點過一刻,蔣介石即行入睡,等他熟睡後,值班的醫官鄭不非發覺蔣介石脈搏變慢,當即施行急救, 急救了3個多小時,4月5日晚上11時30分,蔣介石瞳孔已放大,心臟猶有微弱跳動,醫師最後以電極直接刺入心肌,刺激心臟,但仍屬無效,宋美齡最後命令放棄急救,醫師宣佈死亡的時間為4月5日晚間11時50分。

蔣介石是在睡夢中心臟停止跳動,因而最後臨終之際,並未留下任何口頭遺言,逝前也沒有命令文書侍從 (如秦孝儀) 作任何書面遺囑。

秦孝儀奉宋美齡之令急趕到士林官邸,是在4月6日淩晨二時許,蔣介石逝後近3小時了,秦孝儀當時奉宋美齡之命,連夜趕寫一份遺囑,純係臺面上官方版「政治遺囑」,不是真正的遺囑,更不是蔣介石留給親人的「家事遺囑」。

秦孝儀4月6日淩晨起即不眠不休,連夜撰寫這份政治遺囑,初稿寫就後,送交宋美齡過目,宋美齡特意交代秦孝儀,你應該再加上一句話,強調先生是信基督教的,所以,蔣介石的政治遺囑開頭即言:

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這份蔣介石死後才補寫的遺囑,備受時人爭議的有幾個問題:遺囑明明是4月6日清晨撰寫的,遺囑的末尾卻寫成中華民國64年3月29日秦孝儀承命受記,尤其最後那句秦孝儀承命受記,被視為畫蛇添足之作,因為,秦孝儀抵達士林官邸已是蔣介石死後3小時以後的事了,何來承命受記?即使是承宋美齡之命,也不合遺囑係記載死亡當事人遺言之通則。

1975年10月31日,蔣經國下令編印的《總統蔣公哀思錄》裏頭,蔣介石這份政治遺囑的秦孝儀承命受記及首長簽名字樣,全部不見了,但是耶穌基督四字仍然留存在內,遺囑日期依舊是寫中華民國64年3月29日。

至於蔣介石的家事遺囑,應該早在其晚年時期,在蔣氏父子及蔣宋夫妻之間,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過程裏,已經作了完整的交代,綜觀而論,真正算得上是蔣介石親自授權的遺囑,還是蔣介石病中,以危顫顫的右手寫下的那十六字——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在蔣介石最後的日子裏,他似乎冥冥中對清明節感觸特深,尤其是他再三品讀黃庭堅那首《清明》詩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他應當早已體悟,此生功名塵土、榮辱得失,如今俱往矣!遺囑不遺囑,對蔣介石已不是那麼重要的事了。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通啟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通啟


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麻省菩提學會千佛寺定於3/16/2014(農歷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上午9:30am啟建祈福觀音聖誕法會,禮拜《千手千眼大悲吉祥寶懺》,祈求觀世音菩薩甘露遍灑,令護法善信熱惱消除、清涼自在、福壽吉祥。并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千佛寺是日自製各種素齋及精品等義賣,敬希各界善信踴躍支持。

屆時歡迎闔府蒞臨,隨喜護持,同沾法益。本寺敬備午齋結緣。如有填寫延生福壽牌位、供齋等功德請提前登記,以便書寫。

備注:早上8:30分在Quincy Center 車站有車接送。

 

千佛寺啟

 
Martin J. Walsh波士頓「不夜城」幻想曲

Martin J. Walsh 波士頓「不夜城」幻想曲

(News Chinatown綜合報導)

波士頓市長Martin J. Walsh在「波士頓市政研究局年會」演講時告訴大家,一個新小組成立,要把波士頓打造成另一個「不夜城」,使其更具吸引力,延長餐館、酒吧、夜店的營業時間至清晨3時半,麻州捷運署計劃未來推出周末地鐵行車至清晨3點……警察、醫護人員少不了加班,牽涉和影響不小,是不是好主意。

一個「不夜城」並不單靠延長餐館、酒吧、夜店的營業時間;一個「不夜城」要具備其「紙醉金迷」的條件;例如:紐約洛杉磯;兩者人口多、人流多;紐約是大都會核心;洛杉磯更有個荷里活。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聯合國總部也位於紐約市,因此紐約也被認為是世界外交的重要中心,也被稱作世界文化之都。

紐約位於美國大西洋海岸的東北部,坐擁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港口之一,該市有五個行政區,同時每一個區也各自是紐約州的一個縣,這五個行政區——曼哈頓區、皇后區、布魯克林區、布朗克斯區及史泰登島區於1898年被合併為一個市,在人口方面,紐約也是全美國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2012年估計約有8,336,697人居住於302.64平方英里 (783.8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紐約都市區在全美的大都市統計區中也高居第一,人口達到1980萬,同時也是全美最大的聯合統計區的一部分,在大區中人口達到2340萬。

每年來到紐約的遊客達到近5500萬許多區域和地標為人們所熟知,時代廣場位於百老匯劇院區樞紐,被稱作「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世界上行人來往最密集的步行地段之一,亦是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

城中的許多橋樑、高樓和公園世界聞名,紐約的金融區,以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為龍頭,被稱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同時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按上市公司市值) 紐約證券交易所也位於此地。

紐約地鐵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快速交通系統之一,提供一日24小時一周七日的服務,紐約同時還是許多高等學府的所在地。

洛杉磯:是一座位於美國西岸加州南部的市,按照人口排名,洛杉磯是加州的第一大城 (擁有超過400萬人口),也是美國的第二大城,僅次於紐約市,它的面積為469.1平方英里 (1214.9平方公里),洛杉磯-長堤-聖安娜都會區擁有1300萬人口,大洛杉磯地區所涵蓋的範圍更大,包括5個郡,大約1800萬人口。

洛杉磯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還擁有世界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該市及緊鄰的區域,在大眾娛樂—諸如電影、電視、音樂方面構成了洛杉磯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地位的基礎。

1781年,墨西哥北部的一群人在加州建立了一個小城,其中兩個是西班牙人後裔,其他為印第安人或非洲人血統,1876年,美國南太平洋鐵路修建到洛杉磯;1890年左右,洛杉磯地區發現石油,大量吸引人才,從此開始了洛杉磯的大規模發展。

洛杉磯著名景點有唐人街 (洛杉磯)(位於洛杉磯市中心)、小東京、迪士尼音樂廳、柯達劇院、蓋帝博物館、洛杉磯紀念體育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中國戲院、好萊塢地標、好萊塢大道、洛杉磯市政廳、好萊塢露天劇場、華茲塔、斯台普斯中心以及洛杉磯誕生地。

波士頓 (Boston) 在人口規模上全美排名第二十一,該市位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創建於1630年,是美國最古老、最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頓是歐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陸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國革命期間是許多重要事件的發源地,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航運港口和製造業中心,今天,該市是美國高等教育、醫療保健及投資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它的經濟基礎是教育、金融、醫療及科技。

 
« 最先前一個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下一個最後 »

第 410 頁, 共 434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