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國民黨:誰可相依?

alt

(圖)國民黨主席朱立倫8日,在華府賓州大道601號舉行駐美代表處揭幕,朱立倫說,14年前被關閉,形同自此在華府沒了國民黨的聲音,今天「我們回來了」!呼籲各界共同支持台灣、支持中華民國,國民黨不僅代表台灣人民,也是捍衛台灣、保衛民主、為和平安全與繁榮而戰的政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三)和副主席夏立言(右四)共同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

國民黨:誰可相依?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2022年6月7日,朱立倫訪美時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演說,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就像美國的一中政策,同樣也是「創造性模糊」,在沒有更好的方案以前,還是用這樣的方式持續交流。朱立倫以「台灣的前進道路:在動盪時期的關鍵作用」為題發表演說。

alt

[世局在近年來有很大的變化,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台灣面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而我們選擇的道路,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命運,也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在這個更加艱難的時刻,台灣需要信心而不是恐懼,我們也更需要朋友,需要強大穩健的美台關係,這正是我們回來的原因,國民黨的聲音不能在華府缺席,台灣的民意也必須被完整呈現。我們用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行動證明,我們永遠都是親美、親民主的政黨。]

朱立倫在6月初率團出訪美國,第一站抵達美西,後轉赴美東,在當地時間周一(6月6日)進入美國國務院與官員閉門會談,並同時也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此次,朱立倫訪美各界關注焦點是,他拋出的國民黨「親美」及「反共」的論述;在回應美學者及媒體時重申,國民黨建黨百年來一直與美國關係親密,是「親美」政黨,並反對共產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維持價值與制度的競爭關係。

alt

朱立倫表示:「國民黨親美的立場從未改變,為何大家會有錯誤印象?他提及台美是盟友,絕非老大哥和小老弟的關係,既然是盟友,大家有話直說!國民黨自創黨以來就是親美政黨,對兩岸關係從熱戰、冷戰、冷和到交流互動等階段,持續溝通交流是降低衝突與誤解的最好方式,「我們也會清楚告訴他們,國民黨現在是在野黨,不會做也沒能力做政治談判或政治議題,我們強調的是社會力的交流。」

朱立倫一再強調,他要從台灣出發,而非國民黨觀點出發來論述,被問到訪美行有助爭取2024年總統選舉門票,朱立倫說,「跟我本人完全無關」。他只是盡國民黨主席之責做好政黨外交,眼下重啟國民黨駐美代表處,遠程角度來為國民黨未來的總統候選人建立溝通管道,沒有任何個人考量,只希望未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能贏得勝選。當記者追問「如果擔任副手,你會考慮嗎?」朱立倫停頓一下後說,謝謝,國民黨主席就好。

alt

後記:2015年5月4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往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面晤時表示:「1992年兩岸雙方達成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意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也向習近平提出「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希望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未來台灣能有更多的國際發展空間,在國際組織或活動上有更多機會」。朱立倫並提到「1912年孫中山推翻帝制,恢復中華,建立中華民國」,詳述台灣因甲午戰爭割讓給日本,抗戰勝利後又遇到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對許多人烙下不可抹滅的傷痕與印記。

由於兩岸的隔閡、分離,造成幾十年來對抗,直到兩岸開始從對抗交流,過去十年來更從和解走向和平發展,望習近平了解台灣不同的聲音及歷史背景。朱立倫重申,所謂「同屬一中」,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屬於中華民國,只是兩岸定義及內容不同,這就是「各自表述」。

*2015年5月4日,朱立倫,在北京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進行兩黨領導人的首次會面,也是繼2005年連戰與2008年吳伯雄之後第三位訪問大陸的國民黨主席。(*圖:朱立倫facebook)


 
約翰遜贏了:接下來將發生什麼?

alt

紐約州長「簽10項」法案禁槍紐約州州長霍楚「簽署10項」加強槍械管制法律,包括:對購買突擊性武器和避彈衣等,設定新限制,州議會上星期四通過法案,將購買或擁有半自動步槍人士的合法年齡,從原本的18歲提高到21歲,民主黨籍的霍楚到星期一(6號)簽署法案。她說,今日對紐約人民和全國其他人來說,都是一個「道德時刻」,紐約正採取大膽和有力的行動,最終將結束所有槍械暴力和全美每日都發生的大屠殺。霍楚簽署的法案,亦包括規定在新槍支上加上微型印章,以便執法部門追蹤並查案,以及阻止風險人士,購買和擁有槍支的紅旗法案等。

alt

約翰遜贏了:接下來將發生什麼?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英國「首相」約翰遜,在不信任投票中獲勝,執政黨保守黨內的不信任投票中以211票支持,148票反對勝出。據目前的規則,保守黨議員在一年內,不允許再舉行不信任投票。但是,約翰遜是否就能穩坐太平船?

恐怕也並不意味着他首相位置能夠穩坐到2024年?縱觀英國保守黨的歷史,只要首相被視為黨派的「累贅」,被拋棄就成了最終的歸途;1990年載卓爾夫人就在挺過不信任投票後次年,在黨魁選舉領先的背景下離職;約翰遜的前任特蕾莎·梅也是在贏得不信任投票6個月後,含淚宣布辭職。

約翰遜(Boris Johnson),1964年6月19日出生於紐約,國會保守黨領袖,英國第77任首相,1987年畢業於牛津大學,2001年6月當選議員,2008年5月,當選英國倫敦市長,2019年7月23日,當選執政黨保守黨領袖 ,7月24日,接任特蕾莎·梅首相餘期,12月13日贏得大選,繼續擔任英國首相

alt

執政期間完成英國脱歐,結束英國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約翰遜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歐盟制憲,不加歐元區,在氣候變化、種族關係等個別問題上,約翰遜則採取更自由的立場

約翰遜本是媒體人,曾在《泰晤士報》;在《每日電訊報》時前往布魯塞爾任駐歐共同體記者。其原生家庭就頗為混亂,父親是個「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浪子,母親為這個花花公子生了四個孩子,還要忍受丈夫的出軌,最後忍無可忍,兩個人辦了離婚手續,帶了約翰遜返英,2021年9月79歲離世。

約翰遜進入政壇之後,頭髮不梳、鈕扣不扣、整個人非常隨性、3段婚姻、6次出軌、六個孩子:三兒三女。在英國脫歐過渡期屆滿前,約翰遜的父親史丹利,向法國RTL電台表示,他成為法國公民,因他與法國有深厚聯繫,母親和祖父也完全就是法國人。

alt

據2021年3月24號hket報導,約翰遜父親對他說:「英國須與中國合作,兒子別聽國會炒作。」又接受英國電台Times Radio訪問時形容:「中國絕對不是一頭暗黑怪獸,它是很多事情的關鍵,用官腔來說,我們與中國緊密合作絕對緊要。」

約翰遜近期政績:2022年5月,下令削減9.1萬個公務員職位,以騰出數十億資金用於減税;交通方面,2019年7月末,走訪英格蘭北方並在曼徹斯特宣佈,將修建一條從利茲到曼徹斯特的高速鐵路線,即英國高速鐵路2號線,該線穿越本寧山脈,把兩地火車旅程時間從50分鐘減少於半小時, 2020年9月4日,英國高鐵2號線公司宣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將為英國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

在脱歐公投勝利後,約翰遜在《每日電訊報》專欄裏寫下了獲勝後感言:「脱歐公投是我們有生之年,最異乎尋常的歷史事件,我們應該為英國無比自豪並保持樂觀,我們能夠獲得一切,我們四個王國(指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共同努力 。」

alt

生命最後的獻禮

[看到的故事]:地處貴州西部烏蒙山區的六盤水市,雨水淅瀝,烏雲漫漫,53歲的李孝紅因胃癌永遠告別了這個她依依不捨的世界,離開愛她的丈夫、還疼不夠的女兒,但死亡不是李孝紅人生的終點。此前,她悄悄地登錄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登記成為一名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

李孝紅要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醫學部,因為她的女兒睿叡之前是從深大醫學部本科畢業,她願意將自己作為生命最後的禮物,激勵女兒在醫學道路上繼續前進,為女兒的學弟學妹們提供學習資源,為醫學研究做點貢獻。李孝紅在遺囑中對丈夫和女兒寫道:「我希望能在我死後,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希望能得到你們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你們尊重我的選擇和決定。」

女兒說,在深圳上學時,媽媽會抽空到深圳看我,她很喜歡深圳這個城市,女兒跟李孝紅分享自己學習的故事,談及解剖教學用遺體對現代醫學的重要性,學生尊稱這些遺體為「無語體師」,寓意「不會說話的身體老師。」經過反復的思想鬥爭,家人最後決定尊重李孝紅的要求。

李孝紅離開這個還有萬千牽掛的城市,這裡承載著她一生的青春、汗水、愛情、親情……但無情病魔終究讓她不得不早說再見。李孝紅成為該校第611位無語體師。


 
美駐俄最後的男人

alt

美駐俄最後的男人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天天在看俄烏之戰,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如果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將作出相應的結論並打擊之前沒有打擊過的目標,他說,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多管火箭炮系統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只是延長衝突時間。

烏克蘭東部一座有近5百年歷史,主建築是木的東正教修道院,受到俄軍攻擊起火,總統澤連斯基呼籲把俄羅斯逐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表示,俄軍使用高精準導彈,摧毀一批東歐國家提供予烏克蘭的T-72坦克和其他裝甲車。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表示,難以估計戰事持續到何時,但他樂觀預料今年年底前可望結束。

alt

在「俄烏之戰」幕後主腦美國,放在俄羅斯夾縫中求生的沙利文(John Sullivan)

這位駐美大使仍樂觀表示,「美俄兩國的外交聯繫,不會完全中斷。」他在接受塔斯社訪問時表示,至少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上,兩國代表處於同一會場,雙方會保持溝通,而兩國亦保留駐對方國家的大使館。沙利文說,保持最低限度的外交聯繫,對美俄而言都至關重要,以便雙方在分歧下,開展溝通及必要合作。

說起沙利文,這位共和黨美駐俄大使是由特朗普親自任命的,美國媒體形容沙利文是美國政壇罕見的人物之一,在整個政治領域和政府官僚機構中都受到尊重的溫和派,特朗普的國安會俄羅斯事務顧問希爾(Fiona Hill)談到沙利文時說:「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有一個可以交談的人非常重要,他是他們認識的人,他們知道他是正直的。」也是拜登罕見力挺的共和黨人。

alt

中國人「太空夢」大邁步

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神舟十四號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關鍵戰役,任務更艱鉅,挑戰也更大。抵達空間站後,3名航天員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期間他們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T型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陳冬參加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劉洋參加過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蔡旭哲是首次飛行。

首次在太空過中秋

「海上昇明月、天涯共此時,漫天星辰閃爍、向同胞最美的祝福。」太空新人蔡旭哲:「為了這一刻等待12年,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過中秋。」46歲的蔡旭哲,既高興又自豪,他說:「太空出差半年,我最期待的就是問天、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以後,太空家園建成的那一刻。」他想在工作之餘,盡情地領略太空的美景,拍一拍美麗的地球和偉大的祖國,看一看長江黃河,找一找家鄉,與大家一起分享。

alt

日本敞開大門迎移民?

(News Chinatown報導)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路透社報導稱,去年日本出生811604人,死亡1439809人,這意味著人口減少了628205人,是有數據可查以來人口自然減少最多的一年,出生人數比前一年減少了3.5%。

另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隨著新冠疫情略有平息,日本向海外勞動力投去了熱切的目光,日本當前直面人口減少,勞動力短缺已經成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從中長期看,日本必須持續增加海外勞動力才,能讓經濟增長得以為繼。

報導稱,根據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的統計,疫情之前2019年共有約54萬各類實習生和技術人員來日,減去出國人口,純增加超過20萬人。日本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移民接收國。」日本國力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國際關係部負責人是川夕介紹說,根據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的推算,亞洲各地在2040年,將有600萬人來日本定居,他們將給日本社會和經濟帶來活力。

alt

中印友好:文明交流互鑑

(新華社新德里報導)「文明交流互鑑、友誼之樹常青」中印傑出學者徐梵澄與巴勒迪研討會,在印度南部中央直轄區本地治里市舉行,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在應邀出席研討會並作主旨講話時表示:「中印建交70多年來,兩國民間友好組織始終堅定推動交流往來,兩國友好民意基礎、推動雙邊關係作出重要貢獻,中印友好之樹的根基在民間,人民的深厚友誼是滋養國家關係的源泉,中印友好事業的希望在青年,兩國青年密切交往為中印關係帶來不竭動力。促進中印人文交流提出三點舉措。

alt

一是未來3年,中國駐印度使館將通過印中友協提供獎學金,每年資助一定數量的印度學生前往中國學習深造;二是印度留學生返華工作已經啟動,中方正同印方溝通具體事宜,推動符合條件的印度留學生早日返華復課;三是支持印中友協進一步加強同中國相關機構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國文化、藝術、教育、青年等人文交流深入發展。

中國學者徐梵澄在印度治學33年,翻譯了一大批中印經典著作,泰米爾語詩人巴勒迪用泰米爾語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激勵印度人民追求獨立、自由,反抗殖民統治,倡導婦女解放、社會平等、宗教包容等理念,在當地享有崇高聲望。


 
四方井口上的「民主」

alt

當年「六四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多數國家對該事件中的武力鎮壓表示譴責,甚至進行制裁……不經不覺「六四事件」33週年,那年我是香港「新報副社長」,之後移民美國,33年後「回首前塵」,亦感觸良多,你問我什麼是真正的美式民主?我告訴你,「四方井口上的民主」是有框框的。(圖)八九民運(左至右)柴玲、吾爾開希、王丹是三名最知名的學運領袖。

四方井口上的「民主」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1986年夏天,曾於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方勵之「重返」中國,在國內大學展開個人訪談之旅,主要談論的內容包括:自由、人權、權力分立等,在科技、電子媒體仍末普及、並在崇洋心態下,一個曾被黨開除黨籍,被打成「內定右派」,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去美頂了「美籍華人」回中國,他的發言記錄也在學生間廣為流傳,引來激盪不已的回響。

鄧小平曾警告方勵之,主張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和多黨制度,將意味著損害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受到方勵之的演講、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新開啟,以及世界各地爆發的群眾運動影響,學生在1986年12月發起抗議活動,反對改革開放的步伐過於緩慢……

alt

「六四事件」,又稱「八九民運」、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是指1989年4月中旬開始以悼念胡耀邦活動為導火索、由中國高校學生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續近兩個月的全境示威運動。

可以講,「六四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的爆發標誌著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等人,在中國大陸推動的後期政治體制改革失敗,趙紫陽、鮑彤等中共改革派高層事後被撤職,胡耀邦已在八六學潮中辭去中共總書記一職,於是1980年代被不同程度推動的自由化改革也就此停止,此後官方只批准了很少數量的遊行活動。

33年戶後,我個人覺得,中國是進步、民富國強、教育水準提高,明白改革與民主,須要時間與忍讓,示威抗議並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

alt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

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永遠都記得永遠都記得歷史的傷口 ……》

1989年天安門學運,當年台灣百位歌手大合唱《歷史的傷口》這首歌聲援廣場上的民主運動,中廣董事長趙少康4日回憶,當時他邀集台灣4大唱片公司(飛碟、滾石、寶麗金、可登)負責人一起討論,最後一同完成詞曲創作、合作錄音,趙少康強調,「雖然台灣的民主進程,一有許多不足還要加強努力之處,但如果你問我要選擇什麼,我還是要選擇民主的台灣。」

alt

馬英九:臺灣民主墮入不自由民主

Facebook:習近平先生談到了民主

今天是「六四事件」33週年。一方面,我要再次呼籲大陸當局,勇於面對歷史、承擔責任,才能往前邁進;另一方面,我也要藉此機會反思,臺灣雖號稱「民主」,卻一步步墮入「不自由的民主」,格外值得警惕。

最近的世界情勢很不安穩,從2018年美國對大陸發動的貿易戰、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到今年2月發生的俄烏戰爭,每一步都牽動未來世界的和平穩定,也因此我要提醒大陸,固然美國為首發起的所謂「反中」風潮,讓情勢更顯複雜,但大陸亦能化被動為主動,向國際傳達更正面訊息。

去年10月,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時談到了民主,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我認為這是有助於建立法治社會的正確方向,如能真誠面對、平反六四這個歷史創傷,不但在國際上能有非常正面的形象,兩岸也不會越走越遠。

alt

當然,對於民主的意涵為何,因為兩岸制度上不同,各自的闡述與實踐相異,我們除了呼籲大陸,也應該反求諸己,更謹慎地檢視我們自己的民主發展。臺灣雖然揮舞著民主大旗,但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下,卻逐漸墮入「不自由的民主」。

舉凡關閉電視新聞台、清算在野黨、對民眾「查水表」、干預司法、全面綠化獨立機關、修法幫涉貪的前總統除罪、運用大內宣誤導國人、製造仇恨等行徑,只因為這些行徑合乎所謂「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確,國際輿論上似對這些戕害臺灣民主自由的舉措視而不見,我卻深以為憂。

尤有甚者,這兩年新冠疫情呈現政府當局疫苗採購不足、快篩政策紊亂,證明政府的「超前部署」都是虛言,民進黨執政當局與所謂「1450」,卻對質疑民眾發動攻擊甚至抹紅,當我們高呼對岸要善待異議人士,來建立兩岸雙方共同的核心價值時,我們的執政黨卻正在打壓、甚至消滅異議人士,同時墮入「不自由的民主」與「民選的專制」之中。

六四33週年,我們期許大陸要面對歷史,往前邁進,但也不能坐視臺灣的民主走回頭路,甚至朝向「不自由的民主」與「民選專制」前進,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捍衛臺灣真正的民主。


 
« 最先前一個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下一個最後 »

第 129 頁, 共 423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