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送你一把泥土,僑務90載:《匯聚僑力、壯大國力》

送你一把泥土聽說你將遠渡重洋、到國外開創錦繡前途、送你一把故鄉的泥土它代表我的叮嚀和祝福、今後無論你在何處、別忘了這把故鄉泥土春雷打過野火燒過、杜鵑花層層飄落過、這把泥土這把泥土祖先耕過敵人踏過、你我曾經牽手走過~ (費玉清)

alt

僑務90載:《匯聚僑力、壯大國力》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很早的年代,台灣和澳門是香港人最喜歡的地方,他們吸引人的是:那份寧靜環境,親切的人情味,台灣的幾所大學,培育了港、澳不少人才、更是「跳版」,持優秀成績往美國再攻讀碩士、博士名譽,對台灣「港、澳人」倍感親切。

「送你一把泥土」是遊子心聲,無論我們離開「故土」有多遠,就好像我們對自己遠去了的父母,無限思念、無限追憶、吃到好吃的美食總重複媽媽的好手藝。

看於梨華的小說,了解台灣出國升學者眾,正如8月20號出席「111年僑務委員會議」的有,前僑務委員蔣宗壬、現僑務委員郭競儒、國民黨張韻蘭、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周萬青等等,都有他們的「美國追夢的故事」……而更甘心情願成為「說好台灣故事的人。」

alt

20號晚,駐波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孫儉元和大家談笑風生、平易近人,作為僑社大家長,他全權交托潘主任詳細介紹整個活動的內容,時間過得快,兩小時一眨眼過去了,除兩位僑務委員外,另一位特別嘉賓是中華公所主席雷國輝。(圖1)大合照中都是愛台者。) 

僑教主任潘昭榮僑務工作報告:僑務委員會童委員長振源施政理念、僑務電子報、官方粉絲專頁、僑卡及特約商店、牛頓台灣日、返國參加十月慶典、台灣窗口、目前所推動重要僑商服務工作、僑教及僑生工作。

8月20號晚是一個「回顧與展望」,搜集出席者提供之意見,交由兩位僑務委員陳仕維及郭競儒「分析選點」,在11月1號起假「台灣圓山大飯店」開「全球僑務委員大會」時共同研商、交流意見。

alt

在詳盡90年僑務工作報告中,令大家明白,「世界大局風起雲湧、兩岸糾纏不清問題」仍是「僑胞」面臨的困境,90年來一代交一代,上-代人策劃的,並不一定合美籍華裔青年口味,前僑務委員蔣宗壬一句語重心長:「make themselves leaders!」是最的「擴展空間!」(圖:童委員長)

111年僑務委員會議超越:90‧創新實踐中提及:海外僑務工作為政府整體施政重要環節,旨在結合海外僑力共策國家發展,僑委會遵循憲法及國家政策,扶助僑民經濟事業,於全球現有超過4萬家台商企業,另推動僑民教育工作,超過16 萬名畢業僑生校友於各領域發揮所長。

alt

僑務資源與網絡,發揮行政一體綜效,於當前政府新南向計劃、非洲計劃、台美教育倡議及人口與移民政策等重要國策上,積極規劃各項僑務配合推動,全面鏈結海內外各項資源,協促海外僑界及中華民國共同向前邁進。值此僑委會成立 90 周年,僑務工作也面臨國際情勢全新的變動和挑戰,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配合政府施政積極回應海外僑民期待,須以創新實踐的態度,來積極統合各類台灣優勢資源開拓嶄新僑務。(圖:副委員長徐佳青在波士頓碰到安良工商會及至孝篤親僑胞,全是波城、芝城及紐約企業家。)

同時,針對中國大陸以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為名的主張、網路宣傳政策及結合民間團體等統戰手段加以積極因應。童委員長適時提出僑務工作4大目標,包括:「運用新科技模式擴大服務全球僑胞」、「深化全球僑胞與台灣在各領域的連結與合作」、「發揮台灣優勢協助全球僑胞在僑居地生根茁壯」及「匯聚全球僑胞能量壯大台灣」。

alt

光輝90僑見未來:民國 20 年 12 月 7 日國民政府制定公佈「僑務委員會組織法」,明訂僑務委員會隸屬行政院,並於民國 35 年制定憲法時將僑務列為基本國策。海外僑胞是國家寶貴資產,回首僑委會成立 90周年發展歷程,僑界與國家建設發展密不可分,從50年代起僑資率先投注台灣、70 年代後復以眾多華裔專才返國服務,迄今全球僑民在各專業領域支持政府施政、關心國家發展,協助中華民國於全球舞臺爭取國際地位。

海外僑民發揮草根關鍵影響力,為爭取台灣國際空間,在各國主流社會點燃挺台浪潮,本(111)年即有全球71國逾 3,700名政要、議員及國際友人以多元方式強烈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經貿方面,過去 3 年超過 250 家台商回台投資,創造超過 8萬個就業機會,壯大台灣經濟;在急難救助方面,全球目前已成立有106個急難救助組織,當國人在海外遇難時提供協助;慈善關懷方面,僑民積極發揮人饑已饑、人溺己溺精神。

alt

海外僑民從事商業經營、生物科學、電子科技、醫療技術、文化藝術等各專精領域,在發展自身事業之際,同時亦洄游協助台灣無縫接軌國際發展,渠等積累 90 年之豐沛能量,擦亮台灣品牌價值向國際行銷宣傳,讓世界認識台灣外,更為僑委會在邁向百年僑務及永續發展締造最有利之基石。

世代傳承:針對僑青培育工作,「僑青政策綱領及行動方案」,全面展開僑青培育計劃,未來將以「僑青政策綱領」為主軸,透過交流、培訓、組織、連結台灣、國際交流競賽、壯大僑青及僑務榮譽職等 7 項行動方案,強化僑青連結、凝聚對我向心,為僑社注入續發展能量。

成立僑生人才大聯盟,邁向2030年僑生3倍倍增目標:配合政府人口及移民政策,擴大招收僑生量能,以僑生人才大聯盟加強產官學各界交流合作,因,透過「一國一校一基地」,合作開設人才培訓基地專班,結合國內產官學各界共同參與,持續倍增來台及留用僑生人數等等。(圖:僑生人才大聯盟記者會合影。僑委會提供)


 
請放柬埔寨《一條生路》,世界救亡媽媽肚皮《漲卜卜》

alt

請放柬埔寨《一條生路》

一機在手人人是網媒,「真偽莫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省長,與到訪的聯合國柬埔寨人權特別狀況報告員開會,討論當地人權、網絡犯罪及人口販運問題。省長在會上說,多個部門會合作,打擊犯罪他還呼籲外國大使館提供更多資料,以便更有效調查和遏止犯罪活動。與此同時,柬埔寨財經部與聯合國資本發展基金(UNCDF)延長合作,以提高柬埔寨執行《公共私人夥伴關係法》能力和完善相關法規,新合作協議為期三年,潘波拉表示,「柬埔寨政府希望通過公私伙伴關係(PPP)項目,以協助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振興經濟。(*財經部國務秘書潘波拉和聯合國資本發展基金執行秘書普里蒂辛哈女士交換合作文件。圖:財經部)

alt

日本國內大爭議

日本政府較為出乎意料地舉辦了一場「勸酒」活動,這場「鼓勵年輕人喝酒」的活動在日本國內受到極大爭議,你是在開玩笑嗎?遠離酒精是一件好事!是不是只要能征稅,國民的健康就不再重要?

日本國稅廳專門為年輕人發起了一項名為「清酒萬歲」(Sake Viva)的創意徵集活動,希望以此盤活酒水市場。該活動邀請20歲至39歲的年輕人分享他們的商業想法,讓飲酒變得更有吸引力,激發同齡人對酒水飲料的需求,並促進酒水行業的發展。(圖)代代相傳每年10月14日至19日,土布羅克節都會舉行,白川鄉自釀清酒,向山神祈求豐收、家庭安全和村莊和平,人們在每個地區的神社舉行儀式,並將濁酒作為聖酒飲用,這種歡樂和興奮的傳統。)

alt

世界救亡媽媽肚皮《漲卜卜》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世界人口「不足」獨生兒令到當權者要鼓勵「多胎化」,俄羅斯推出獎金以鼓勵生育,普京宣佈恢復蘇聯時期的「英雄母親」稱號,「英雄母親」是指婦女生育10名子女或以上,當第10名子女年滿1歲時,就會獲發100萬盧布的補助及頭銜。(約12.8萬港元)。俄羅斯人口過去幾十年來持續下降,今年初再減少約40萬人,人口降至1.45億。

世界各地面臨少子化情況,不少地方推出津貼以鼓勵生育,以下盤點部份政策:

中國:各地響應「三孩政策」,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被提出,包括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育負擔,強化未成年人保護。有關生育提案超過50份,其中包括「三孩高考加10到20分」、「三孩免費上幼兒園」、「房屋限購城市給予三孩家庭優先購房資格」、「向三孩家庭發放生育補貼」、「給予三孩家庭定期免費育兒保母照護服務」、「減免三孩及以上家庭百分之五十的房貸利息」等引起熱話的提議。

alt

台灣:顯示台灣2021年預測生育率為1.07,全球排名倒數第一,為提高生育意欲,政府也積極推出「救亡」政策。由8月開始,育兒津貼加碼1,500台幣起(約391港元),第一胎每月5,000台幣(約391港元);第二胎6,000台幣(約1,305港元);第三胎以上7,000台幣(約1,828港元)。另外,就讀公立幼兒園的學費,也將降到3,000台幣以下(約783港元)。台灣希望減輕家庭育兒負擔,從而達到「願婚、敢生、樂養」的目標。

德國:由去年1月1日起,每月將增加兒童金,家庭中第一和第二個孩子的兒童金,為每月219歐元(約1,731港元);第三個孩子為每月225歐元(約1,775港元);第四個孩子為每月250歐元(約1,976港元)。德國的兒童金從孩子出生開始,可每月領取至孩子18歲,18歲以後如果還處於教育階段,則可以繼續領取到25歲。另外,父母可以一起申請14個月的育嬰假。期間政府會根據父母的薪金水平發放育兒津貼,也就是所謂的「父母金」,每個人一個月300至1,800歐元,而且免稅。

alt

法國:根據法國社會保障機構「家庭補助基金」資料,目前的生育津貼為948歐元(約7,481元),在孩子出生後一次過發放;幫助支付與子女撫養和教育有關費用的基本津貼,將會一直發到孩子滿3歲為止;家庭津貼則面向有2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該津貼與上述兩項津貼獨立,可以同時領取。

瑞典:瑞典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1.91,為歐洲第四,僅次於愛爾蘭、法國和冰島。在瑞典,每位小孩出生後至16歲,每月可領取1,250克朗(約929港元)的育兒津貼;兩位孩童2,650克朗(約1,969港元);三位孩童4,353克朗(約3,235元);四位孩童6,614克朗(約4,915元),而且這項政策沒有財富限制,為彰顯兩性平等,育兒津貼由父母共享,另外,從小學到大學完全不需繳交任何學費。


 
美媒問:「中國有無統一時間表?」

alt

小馬可斯:菲律賓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預計9月赴美訪問,但同時仍努力維繫菲中關係。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到總統府會見小馬可斯,雙方就中菲關係、兩國務實合作、台灣、南海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黄溪連表示,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小馬可斯雙方同意堅持中菲睦鄰友好,積極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通過對話協商有效管控分歧,共同開創中菲關係新的「黃金時代」。小馬可斯積極評價當前中菲關係,重申菲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表示菲律賓奉行「獨立外交政策」,將堅持以協商和共識為特徵的「菲律賓方式」妥善處理爭議問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圖左:小馬可斯與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

alt

美媒問:「中國有無統一時間表?」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華盛頓接受美國主流媒體聯合採訪。美聯社、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輪番向秦大使發問。(擇要選刊) 秦剛這樣回答。(圖:中國駐美國大使館)

《華爾街日報》:佩洛西「訪台」後,美中一些合作中止了,您認為美方怎樣做才能重啟雙方合作?

秦剛中方正採取反制措施,美方不應感到驚訝,因為此前我們一再警告美方,如果佩洛西成行,將對兩國交流與合作造成嚴重後果,她還是去了,那麼我們言出必行。我們暫停了一些領域的對話、溝通與合作,包括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現在美國說,中國暫停氣候變化商談是在懲罰世界,問題是,美國能代表世界嗎?

美聯社:美方表示將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這是他們在該地區定期開展的一項舉措。這是挑釁嗎?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秦剛:美方在這一地區做得太過了!美方2012年至今在台灣海峽進行近100次過航,加劇緊張局勢,助長「台獨」勢力囂張氣焰,我們注意到美國軍方近日表示,他們將再次進行軍事演習或過航,在此我呼籲美國同事保持克制,不要使緊張局勢升級,如美方採取任何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舉動,中方將作出反應。

alt

POLITICO網站:您對「中國威脅」佔據美國中期選舉話題有什麼看法?

秦剛:……中國不是威脅,不是挑戰,中國的發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我們無意取代美國、破壞美國,我們需要一個和平、合作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對美關係,從而更好地聚焦國內建設,遺憾的是,我們的意圖被誤解了。

《華盛頓郵報》:如果中方攻擊他們?

秦剛:這種假設不存在,首先,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其次,我們願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在「台獨」分裂勢力及外部勢力干涉下、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情況下,才會採取非和平方式,不管怎樣,這純屬中國內政,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都支持和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中國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別的國家為什麼要因為中國內政批評或孤立中國呢?

alt

路透社:我們相信美方會繼續對台售武,中方是否會採取比前些年更強有力的回應?

秦剛:過去幾年,美方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1982年8月17日簽署的「八·一七公報」的承諾,向台灣出售了很多武器。今年是「八·一七公報」簽署40週年,現在有些人對歷史和法律毫無興趣,這就是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原因,我在此讀一下公報的原文:

《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40年過去了,美方解決了這個問題嗎?沒有!我們沒有看到美方兌現自身承諾,反而看到美方還在繼續售台武器,數量更多、性能更先進。這些都是白紙黑字寫在國際文件中,但美方從自身承諾上倒退了,我們當然要強烈反對美對台售武,這就是美方在改變現狀,製造緊張局勢,阻撓我們實現和平統一的努力。

alt

毛孟靜Hong Kong的:昂山素姬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政治」對某些人而言是「使命」;改革是追求理念的初階,當一步又一步踏著石階而上,叫喊聲突停下來……有否靜思己過?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我母親在我年幼時對我「做人處事」的要求;「事臨頭三思爲妙,怒上心忍讓最高」,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對「政治」我不發表「個人見解」,只會搜集「資訊」讓大家分析,對兩岸問題持中立角度處理。(1)我沒有在中國及台灣定居過;(2) 97香港回歸前10年已到美;(3)反之,太多新移民湧入,美國亦已「今非昔比」!

我認識的毛孟靜,是在法新社擔任法文記者、在《英文虎報》擔任英文記者、在無綫電視新聞部擔任主播及在香港電台擔任節目主持等。1980年代,她長期擔任六點半新聞報道主播,亦曾經擔任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城市論壇》現場直播節目主持和《傳媒春秋》節目主持以及有線電視兒童台一個家長心聲的節目主持,自言曾在北京採訪六四清場,稱「有接近死亡之感」。

alt

奇妙的是,不管那段回憶究竟在你的人生中跨幅多久,每當想起來時,卻也竟然都只像是眨眼瞬間,偏又如此地深深銘刻……

30多年後,毛孟靜2021年初,因參與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涉嫌違犯國安法而被捕,正被扣押,18號,戴耀廷、毛孟靜、黃之鋒等29人承認顛覆國家,9至11月分批聆訊。她支持「本土主義」,強調「務實本土路線」,反對「香港大陸化」,反對改用中國大陸用語,她自稱認同香港人應有「自決權」,但不支持港獨和以武力方式應對其所謂的「中港矛盾」,表態上似乎與本土派組織有所區別。

其丈夫是英國記者Philip Bowring,乃第四任港督寶寧嫡系後人,有兩子,一從事新聞工作,一從事環保工作。

(*昂山素姬,緬甸政治人物《代表言論:恐懼與自由》中文節選:「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民主政治,一個有著同情心和愛心的民主政治,我們不應羞於在政治上談論同情和愛心,同情和愛的價值,應成為政治的一部分,因為正義需要寬恕來緩和。」昂山素姬:監禁中渡大半生。

alt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alt

普京批佩洛西竄台:美不安、中俄近

《紐約郵報》:普京在第十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上發表歡迎致辭,談到了俄烏衝突和台海局勢等關鍵議題,稱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台一事,不僅僅是一個不負責任政客的個人行為,而是美國對他國主權的公然不尊重,「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挑釁……美國再次蓄意火上澆油,攪動亞太地區局勢。」他進一步指出,在歐洲,西方國家集體蓄意破壞歐洲安全體系,推動「北約東擴」。包括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和增加進攻部隊的打擊能力;在亞太西方正尋求將「類似於北約的軍事政治體系延伸至亞太地區。」此前,在美國五角大樓2022年的國防戰略中,中國和俄羅斯都被列在其對手名單之中,俄羅斯被形容為「嚴重威脅」,中國更是被列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及俄羅斯總統普京,計劃參加11月在印尼峇里舉行的20國集團領導人會議。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出自《中庸·第二十四章》

「解:國家將要興盛必有吉祥的預兆;國家將要滅亡必有不合理的情事出現。」

alt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馬英九曾說過一句話:「我們也許對很多事情看法不同,對政策乃至國家挑戰的解方,我們也許意見不見得一致。但是誠信,正派,應該是從政者一致的標準。」

就是因為馬英九當總統時「堅信不移」-- 誠信,正派,應該是從政者一致的標準,國民黨以仁冶國藍綠共融;民進黨養精蓄銳「反奪江山」,所謂「道之不行也」(註: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 馬英九熟讀中庸章,失了國民黨政權更官司糾纏不清……

「台、海局勢」中多了一個第三者「美國」;2024年「台、美」總統爭議性的前稍伸展,政治戰令人厭倦。反思「民進黨」有一點「槍口對外」之風,就是美國「學不來的。」

alt

美國正陷入撕裂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表示:「會考慮出席國會眾議院,調查去年初國會山莊騷亂事件的委員會,並在聽證會上作證。」彭斯說,如有人邀請他,他會考慮,亦會反思自己作為副總統所擔當的獨特角色,但他同時強調,前副總統到國會山莊作證是史無前例,他必須權衡當中的性質。」(*特朗普在任總統時,曾經向時任副總統彭斯施壓,要求彭斯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彭斯本人就曾經表示,特朗普錯誤認為副總統有權扭轉選舉結果。)

又前副總統迪克·切尼的長女莉茲·切尼慘敗,不敵特朗普支持的一名女律師,英國《衛報》感嘆道:「這在幾年前的懷俄明州是不可想像的,在這裡,切尼家族一直被視為政治皇室般的存在。」莉茲·切尼因公開反對特朗普而落選,有人稱讚她的政治勇氣,有人批評她背叛共和黨咎由自取。

alt

英國廣播公司(BBC)說,特朗普正對其黨內反對者實施焦土政策式的複仇,而切尼是最後一位,在輿論普遍認為共和黨將取得中期選舉勝利的背景下,特朗普支持的候選人獲得一個個勝利,凸顯出特朗普在黨內強大的影響力,這樣的爭鬥也影響到整個美國政壇。

《紐約時報》稱:從來沒有那位美國總統像拜登一樣,上任一年半後,依然活在前任的陰影下。「黨爭愈演愈烈,內戰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現在的美國正陷入撕裂。」

alt

9·11紀念博物館關閉

位於紐約格林威治街的9·11紀念博物館閉館,成立於2006年,最初位於紐約自由大街,之後搬到了格林威治街現址,總面積接近2790平方米,開館以來共接待500多萬名參觀者。該館2/3的收入來自門票,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曾閉館半年之久,疫情防控措施放鬆後該館的參觀人數也很不理想,以前一年平均能接待30萬人,但去年只接待了2.6萬名參觀者,沒有政府資金支持,該館的經營難以為繼。閉館後,館內有關展品將轉移到紐約州立博物館。


 
« 最先前一個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下一個最後 »

第 152 頁, 共 458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