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爭議不斷;首例換頭手術在中國成功

馬英九:我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馬英九20日在東吳大學講課時表示,如果能理解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彼此共享血緣歷史跟文化,地理上是鄰居,血緣上是親戚,事業是伙伴,那問題可減少很多,我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所以兩岸應透過和平協商解決問題。

爭議不斷;首例換頭手術在中國成功

《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Sergio Canavero)宣佈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被他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實施手術的地點則在中國,Canavero 說,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

據上海澎湃新聞報導,參與此次手術的專家小組表示,目前他們可能已經成功找到了頭顱移植手術中重新連接脊椎、神經、血管的方式,這次手術共花費了18小時時間,而Canavero教授也宣稱他們很快將在申請參加實驗的病人身上進行類似的手術嘗試。

任曉平同時強調,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

大約在一年前,Canavero 和他的團隊稱他們完成了對小狗的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狗的脊髓切斷後可以再重新連接起來,這隻狗在脖子斷掉及癱瘓了三個星期之後,又能重新行走和搖尾巴,Canavero 表示,這證明GEMINI脊髓融合技術是可以將脊髓兩端連接在一起的;他特別推崇的中國醫生任曉平所在團隊,也於2013年完成了首例小白鼠頭部移植手術,之後團隊又給近1000隻老鼠進行了手術,他們迄今為止的最長紀錄是讓老鼠在手術後存活一天。

雖然先前已經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功,不過此次首例人類頭移植手術依舊引來了不小的爭議,其中一種聲音便是聲稱「遺體手術」僅可視為解剖學研究,並不能稱之為手術。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就認為,「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

樂觀態度,盡管對活體頭顱移植持謹慎但胡永生也認為,17日公佈的這個解剖學研究僅可以被看做是對真正的「「換頭實驗」的前期實踐,它的順利實施僅僅邁出了第一步,而人類距離真正實現活人頭部的移植還有很遠的距離。

除此之外,「頭顱移植」」在道德與倫理上的爭議也一直不斷髮酵;任曉平面對此質疑則表示:「「作為醫生這是我的使命,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醫學倫理學是為了治病救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人們大可以去規範它,討論它,但是不能阻礙它,歷史證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礙。」「頭部移植」盡管在理論上可以治愈脊髓損傷、癌症和肌肉萎縮性疾病,也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發展的進程,不過,當嚴肅的、前衛的科學碰上人情,原本就會先「輸」一局,但這也會更加督促科學家們能夠更加客觀地實驗猜想、更加謹慎地維護生命。


 
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的核潛艇之父

有計劃將廢除H-1B簽證持有者的配偶(H-4簽證)在美工作

據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特朗普政府已經有計劃,將廢除H-1B簽證持有者的配偶(H-4簽證)在美工作的許可,去年H-1B簽證持有者的配偶和兒童約在13萬人;H-4配偶簽證主要是指持有H-1B工作簽證人士的配偶或者子女。一直以來,H-4配偶簽證不能在美國工作,直到2015年2月奧巴馬政府提出新政策,為了吸引和留住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外來人才,允許符合條件的H-4配偶申請社會安全號,並在美國合法工作。

每年約有10萬名H-1B持有者的配偶和子女通過H-4簽證來到美國,自2012年開始,持H-4簽證來美的人數穩步上升,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有41526名H-4持有者獲得了工作許可;消息人士證實,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新的規定,取消H-4持有者的工作許可,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步驟是什麼,而國土安全部以及下屬的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也未就此事做出回應。

(圖) 黃旭華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緩緩走出機場出口。

因為工作性質,黃旭華院士曾經隱姓埋名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在接受採訪時,他評價自己,還是喜歡隱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經93歲了,還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的核潛艇之父

「我還是喜歡隱姓埋名每天上班」他是誰?一位93歲的老人家,「中國核潛艇之父」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突然成了焦點人物,是因為被習近平總書記「讓坐」,事件發生,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93歲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和82歲的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兩位全國道德模範被習近平總書記一再邀請,坐到自己身邊。

黃院士說,原來他是被安排站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後面拍照,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把他請下來,「我很激動,激動得都说不出話來了」,邀請同坐的整個過程才短短習近平總書記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識分子。

 

幾分鐘,但習近平總書記和黃旭華之間還是有了短暫的交談,習近平總書記首先問他是哪個單位,幹什麼工作的,然後就問,「年紀那麼大了,身體怎麼樣,累不累」?

歷史回顧:1958年,中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1959年,蘇聯中斷對中國若幹重要項目的援助,毛澤東聽後表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當時,核潛艇長什麼模樣,大家都沒見過,手頭只有一位外交官從國外帶回的一個核潛艇模型,這個玩具模型被專家們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對內部結構則一無所知。黃旭華和同事們克服10多個頂級難題,逐漸讓中國的核潛艇出現了絲絲「輪廓」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88年,中國政府對外宣佈:中國進行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打擊力量的國家,至此,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走完了它的全過程。

因為工作性質,黃旭華院士曾經隱姓埋名30年沒有與家人聯繫,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在接受採訪時,他評價自己,還是喜歡隱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經93歲了,還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兩岸交流30年

(圖) 當年江西民族歌劇「回家」,講述在台江西底老兵回鄉故事。(資料照片)

兩岸交流30年

近日,台北一場「兩岸交流30年紀念會」上,從瀋陽嫁到台灣的李采恩說:「我特意帶着我9歲的兒子來,就是想告訴他,你現在想見姥姥就見姥姥,這是很多前輩用痛苦、吶喊、豁出命爭取來的。」李采恩口中的前輩,是當年數十萬名有家歸不得的老兵(大陸籍退伍軍人),是所有同情、幫助、與老兵站在一起衝破「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天條」的人們……

無論何時何地,說到台灣的老兵探親,不會錯過1987年3月28日、老兵何文德在台北「幸安國小」的那段吶喊:「我,何文德,湖北省房縣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你要抓、要殺、要活埋,聽清楚,動手吧!」

當台北街頭有越來越多的人穿上「想家」的襯衫;當1987年的母親節,熱鬧的「國父紀念館」廣場,牽着幼兒的年輕母親和穿着「想家」襯衫的半百兒子站成兩排相對,無言展示母子分離之痛;當這些「老兒子們」一起合唱:雁陣兒飛來飛去,白雲裏;經過那萬里可能看仔細,雁兒呀,我想問你,我的母親在那裏……「想家」兩字撬動了兩岸堅冰……

1987年10月15日,時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代表台灣當局宣佈:除現役軍人和公職人員外,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等親以內親屬的,可以申請赴大陸探親。1990年和1991年,海基會、海協會相繼成立;1992年兩會在香港會談後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1993年,「汪辜會談」跨出兩岸高層人士接觸商談的第一步;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了時隔60年的首次握手;2008年,兩岸實現歷史性的「三通」;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2011年,台灣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2015年7月,大陸對台灣民衆免簽注;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確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回望1979年大陸對「三通」的呼籲,台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現在已經是四通,多了通婚同時也兩岸多風雨,打破隔絶的交流合作的兩岸關係中,新的障礙叢生,新的坎坷不斷。

日本4500多家商戶接受比特幣

CNBC 稱,今年較早時,日本政府簽署法案,承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合法支付方式,目前日本已占到全球比特幣交易總量的大約一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市場;現在,日本大型零售商正加入這一陣營,比特幣的合法化促使他們與比特幣交易所合作,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過去5個月,日本一些最大的企業集團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其中包括廉價航空公司樂桃航空,領先的電子産品零售商必客家美樂,以及日本最大的廉價連鎖酒店膠囊旅館;據《日經新聞》估計,目前日本已有超過4500家商戶和商店接受比特幣付款,這一數字到今年年底可能增加4倍,達到22500家。


 

 
兄弟不同姓各延兩家姓

中國大陸學生在美高校就讀人數突破35

「美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與「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 (IIE)13日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依然是最受國際學生青睞的留學目的地,在美國高校就讀的國際學生人數連續11年實現增長;2016至2017學年間,在美國高校就讀的國際學生人數達到107.88萬人,比上一學年增長3.4%,其中,中國大陸學生人數為350755人,增長6.8%,占總人數的32.5%;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學生人數多16.45萬人;在國際學生中,就讀人數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中國、印度和韓國,三國學生總數占比達到55%。

數據顯示,國際學生在2016至2017學年給美國帶來369億美元的經濟收入,並支持了美國超過45萬個就業崗位;美國務院負責教育和文化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艾莉森·格林德爾在發布會上表示,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做出很大貢獻;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領跑者,美國歡迎更多的國際學生赴美留學,同時也鼓勵更多的美國學生到海外留學。

兄弟不同姓各延兩家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3日報導,「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顛覆中國人幾千年的取名文化;事件是這樣的,兩兄弟不同姓,在外人看來,可能會以為他們是同母異父、或雙親離異的兄弟。事實上,他們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的親兄弟;(10歲)的哥哥曹子烋和(1歲)弟弟楊子澄(1歲)之不同姓,媽媽楊楊受訪時表示:「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當時生第二胎的時候,老公就認為,生孩子對母親來說挺辛苦的,就讓老二隨我姓吧,這樣對我公平點兒,我父母也會高興些。」

楊楊指出,她父親和兩個叔叔都生了女兒,楊家的香火眼看就要在她這一代熄滅了,現在我家老二跟我姓、而且又是個男孩,最高興的應該是我爸爸了,可以延續楊家的姓氏;報導稱,從「一孩政策」到「全面二孩」,重新點燃女方家庭延續香火的希望;不過,對部分家庭來說,讓孩子跟母親姓始終不是件「光彩」的事;不少男性受訪者就表示,「子隨母姓」傳統上代表女方家庭更強勢,男方會被視為是「上門女婿」,其地位是被矮化的。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的家庭就是一個例子,她的兩個姐姐都隨父親姓,哥哥和自己則跟媽媽姓,李銀河接受訪問時分析,越來越多家庭願意讓孩子隨媽媽姓,顯示女性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提升、男女更平等;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父系傳承的男權社會,婚後女方都是「嫁入」男家,但如今,社會觀念改變,男女婚後實行新居制,夫妻倆單獨成家,而不是女方進入婆家,夫妻共同經營家庭,兩人的地位更平等了。

研究人口問題的民間學者何亞福則指出,在西方國家,不僅孩子要隨父親姓,就連一些女性在婚後也會選擇使用丈夫的姓氏,這包括美國民主黨前總統候選人希拉莉、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和現任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等,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人在男女平等意識上,比西方國家更開放前衛。


 
« 最先前一個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下一個最後 »

第 330 頁, 共 459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