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國慶日:了解美國社會與價值觀

國慶日:了解美國社會與價值觀

(News Chinatown訊)
7月4日美國國慶日,由「紐英崙中華總會」、「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港澳之友社」發動之國慶日宴會,獲得社區支持反應熱烈,晚宴6:30分在帝苑大酒樓舉行;對一些生活在美國一大段日子的朋友,也許並無關注「美國社會與價值觀」。

何謂「美國社會與價值觀」?當人類心靈深處有一堅信,即每人都有一些權利,像免於遭受壓迫、自由做合理選擇、免於遭受殘暴的權利;18世紀歐洲興起了根基於普遍性秩序的「自然法」概念,為所有人勾勒出這般的權利,這套哲學對1776年的美國革命有巨大的影響,也影響到美國憲法中的組成概念。

就在「第一屆國會會議」上麥迪遜帶領起草了這樣一個法案,到1791年各州通過了通常被稱為《權利法案》的《憲法》頭十條修正案,但這些還不是《憲法》所列舉的全部權利,自那時以來增加的許多修正案,為擴大憲法對民權的保護起了很大作用。


其中「人權」 (Human Rights) 強調,所有人都享有與生俱來的權利,這些權利使人具有追求人生尊嚴的能力,這些權利不是任何政府的恩賜,而是應受到所有政府的保護,建立在公正、容忍、尊嚴和尊重基礎之上的自由,不分民族、宗教、政治從屬或社會地位,使人們能夠追求這些基本權利。

美國《憲法》起草人將奴隸問題留給後代人解決,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最高法院開始對那些以種族、膚色和祖籍為由實行歧視的法律給予嚴格審視,禁止政府制度中的幾乎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

言論和發表意見的自由,特別是就有關政治和其他公共事務發表言論和意見的自由,是所有民主制度的生命線,民主政府對大部份文字和言論都不加控制,因此,民主國家往往有表達不同,甚至相反觀點和意見的多種聲音。

一八六一年四月內戰爆發,早在一八六二年七月二十二日,林肯總統就巳向其內閣宣讀歷史上著名的解放奴隸公告的初稿,正式的解放奴隸公告是在一八六三年一月一日向全世界宣佈的。

詹森總統促請國會將甘迺迪總統於一九六三年所提的建議制訂為法律,確保所有美國人民的投票權:規定僅因種族與宗教上的原因拒絕任何人進入旅店、飯館與其它公共場所,乃應加懲處之罪行;加速實行種族合校;並提供一 種手段、保證所有美國人均有平等就業的機會,國會兩院於一九六四年以壓倒多數通過這一提案,這是前所未有的最徹底的民權法案,是美國立法史上的里程碑,簽署法案前,詹森總統於一九六四年七月二日向美國人民廣播了這個公告。

「美國軍人權利法案」正式名稱為「1944年軍人復員法案」,該法案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44年6月22日 簽署,此時該法案經國會通過的消息多半並未揭露,部分原因是諾曼地登陸行動正在執行中,隨著大戰在一年之後歐洲與亞洲分別結束,「美國軍人權利法案」(The GI Bill of Rights)的條款也立即被完整檢視,在短短幾年之內,這個新法的實施、對美國社會與經濟造成不少改變。

7月4號是美國的國慶日,一百多年前,美國在這一天簽下獨立宣言,宣佈獨立,4號當天,美國各地舉辦豐富多樣的慶祝活動,像是熱鬧的花車遊行、還有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煙火大會,波士頓、華盛頓、亞特蘭大、費城和紐奧良都舉辦了大型的慶祝會,美國人紛紛把紅白藍的三色國旗穿上身,參加遊行熱熱鬧鬧的慶祝。

2012年,因為災難性颶風珊迪侵襲,必須一度關閉的自由女神像,也在美國國慶日這天再度開放,民眾趁著假日全家出動到自由島一賭自由女神的風彩。

駐:根據《維基百科》,自由女神今年127歲,是法國送給美國的禮物,象徵著美國和自由,自由女神的外表是羅馬神話中的自由女神,頭上帶著有七道光芒的皇冠,象徵著七大洋七大洲。右手高高舉著火炬,左手裡拿著美國獨立宣言,腳邊有鎖鍊環繞

 
馬英九:兩岸處於65年來最穩定時刻

全美國為世界杯瘋狂盡管

美國在過去曾經被視為足球荒漠,但是巴西世界杯上卻讓人看到了一個對足球充滿熱情的美利堅。美國與比利時的比賽,包括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乃至美國空軍、海軍等都在官方推特上為美國隊助威,堪稱是全民動員。

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前沖,美國隊;美國副總統拜登:我們上吧;美國空軍:一個國家,一個夢想,沖吧,美國隊;美國中央情報局:祝福今天美國男足從第一道防線到最後一道防線的霍華德都好運;白宮:在美國,我們不會固步自封,我們渴望競爭,那就是我們,讓我們沖吧。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事在人為,有志竟成;勤能補拙,儉以助廉;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馬英九:兩岸處於65年來最穩定時刻

綜合報導:馬總統29日率團展開興誼專案,將參加7月1日舉行的巴拿馬新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巴拿馬媒體「新聞報」、「星報」報導時,引用西班牙國家通訊社「艾菲社(EFE)」的新聞來源,因此,都把馬總統的照片誤植為張志軍,外交部發現新聞報與星報誤植照片後,立即去電要求更正,兩媒體網站也馬上更正。

據台灣媒體報導,馬英九在參加僑宴時強調,海峽兩岸到今天可说是分治65年以來最穩定的時刻,但挑戰仍多,兩岸仍有許多歧見,希望雙方要拿出勇氣與願景,面對現實重視現實,用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方面一步步向前邁進。

馬英九在致詞時提到,他在6年前的2008年5月20日就任時,就有很清楚的施政目標,其中在兩岸關係方面,就是要打造和平的兩岸關係,馬英九指出,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過去從熱戰到冷戰,經歷很長的時間,他上任後總算讓兩岸交流與互訪更為密切;其中兩岸人民互訪大幅增加,一年往來近800萬人次;陸生赴台就學也從他上任前823位陸生增加到現在2.5萬人,增長30多倍,因為他認為兩岸要永久和平,兩岸年輕人應在人生比較早的階段與對方做朋友,打好和平發展的基礎。

上周,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訪台灣,也是兩岸關係交流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本周一下午前往台灣立法院說明相關情況,王郁琦表示,張志軍本次赴台,雙方確立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互訪機制,讓兩岸關係制度化邁向正向發展,他認為,本次張志軍赴台參訪,是正面且成功的。

王郁琦在會后受訪時表示,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互訪機制未來將會常態化,加上陸委會跟國台辦間的常態溝通機制,現在兩岸雙方溝通管道已經非常暢通;兩人在本次正式會面中也針對不同議題達成許多積極共識,他肯定張志軍訪台相當成功。

 
張志軍 - 百聞不如一見的真實臺灣

張志軍 - 百聞不如一見的真實臺灣

(中國新聞網)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結束臺灣之行,這是近65年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訪台,張志軍親歷臺灣「望、聞、問、切」,看到、聽到、了解到、感知到一個百聞不如一見的真實臺灣。

時間不長,日程緊湊,4天3夜裏,張志軍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見面,就兩岸關係交換看法,同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3位市長會面,還和企業界、宗教界、村民、漁民、果農、學生等臺灣各界交流。

張志軍此行被形容為包容之行、多元之行,走基層、重民意、釋善意,臺灣普通民眾能直接聽到大陸官員講對臺政策,並以此渠道直接反應問題,所以此行也被外界解讀為大陸對臺政策更加注重臺灣人的心理。

-即是看

赴臺前,張志軍對臺灣的認識多是來自書籍、朋友介紹和媒體報導,他説,國臺辦200多位同仁中,除了他,幾乎都到過臺灣,自言這對自己處理兩岸事務不是很有利。

張志軍明白臺灣是多元社會,在很多問題上有許多不同聲音,他坦言希望能多與各界尤其基層民眾接觸,了解他們的生活、想法、所思所盼,了解他們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想法、建議,以便了解一個真實的臺灣。

幾 天來,張志軍走訪三中一青 (臺灣中南部、中下階層、中小企業和青年群體),用眼睛近距離觀察臺灣,有了圖,有了真相,望見真切臺灣,張志軍與新北、高雄、臺中三市市長會面,了解市 政建設、公共政策、民眾生活情況,他參觀中小企業生産線、了解托老中心狀況、感受當地少數民族風俗、深入莫拉克災區了解村民生活現狀……

在與王郁琦茶敘時,張志軍介紹了參訪印象,用王郁琦的話説,「通過親身與臺灣基層互動,與不同職業、背景的民眾交換意見,張主任展現了希望了解臺灣情況的善意。」

-即是聽

張志軍訪台前,一則評論稱此行是帶著耳朵的「傾聽之旅」,引發熱議,在臺期間,張志軍頻入基層,探訪孤寡老人、婦女兒童,與青年學子、中小企業者、農民、宗教界座談、交談,傾聽民眾多元呼聲。

張志軍走訪烏來泰雅人,部落頭目表達期待有更多大陸游客來旅遊的訴求;與學者座談交流,聽取發展兩岸關係的意見建議;與學子座談,用心聆聽;與中小企業座談,企業代表們針對諸如社保、融資困難、土地糾紛等在陸投資所遇困難,一一説明。

在臺中盲校,張志軍聆聽盲童演奏《桃花過渡》、《何日君再來》和《寶島曼波》,以另一種溫馨的互動傾聽臺灣風土人情,在每一個參訪行程中,張志軍都仔細聆聽,並不時作出回應,表示“在這裡聽到的意見,我都會帶回去。

王郁琦在與張志軍茶敘後對媒體表示,這次張志軍能夠到臺灣來跟基層民眾互動,真實了解臺灣基層民眾的想法,同時在過程之中也會有不同意見的臺灣民眾利用不同方式向他表達意見,這展現了張志軍希望了解臺灣真實情況的善意,就這一點來説,我們必須要給予肯定。

-即詢問

參訪敬老院時,張志軍套上志工服,幫老人們打飯,並與他們一起用餐,不斷關切詢問家裏有幾個孩子啊?、他們常來看您嗎?、這裡離家遠嗎?與大陸配偶交談時,張志軍聽出對方口音少了家鄉腔、多了臺灣味,問她臺灣住得習不習慣。

走訪中小企業時,張志軍告訴在場兩岸媒體,他特別請出席的中小企業代表多介紹真實的情況、遇到的問題,在走訪烏來泰雅人時,張志軍非常關心當地旅遊業發展,詳細詢問烏來可以住宿多少人,並表示要推薦大陸人來旅遊。

在高雄杉林區木瓜園區,艷陽高照,汗流浹背的張志軍詳細了解當地水果種植和果農生産、生活情況,做著兩岸農民收入的比較,對果農反映希望解決臺灣水果銷往大陸的通關與檢疫問題,他認真作答。

-即摸脈

臺灣主流民意非常明顯地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格局和趨勢,也支援和歡迎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互動和參訪。因為多交流多溝通有利於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有利於解決好兩岸關係當前所面臨的一些難題。

這 是結束訪台行程返京後,張志軍的一席話,簡短表述道出幾天行程最核心的總結,張志軍總結此行最深刻印象時認為,儘管兩岸關係這一段時間來遇到一些問題,出 現一些情況,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是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所以大家也都表明瞭一個願望,就是兩岸攜手,一起繼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正如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周志懷所言,張志軍訪台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庶民元素大為凸顯,今後大陸對臺政策以兩岸一家親為主軸的親民風將蔚成主流。

 
美國最高法裁定奧巴馬違憲

麻州最低工資增至11元



麻州州長 Devil Patrick 26號,簽署了提高最低工資立法,麻州每小時11元工資是在全美國「最高的最低」工資標準,這一增長將幫助超過60萬低薪階層人士改進生活,麻州聯盟的基層組織發動36萬選民「舉辦2017年最低工資達到每小時11元」,經努力爭取、提出立法、簽署法案,率通過議會及州長簽署成為法律。

美國最高法裁定奧巴馬違憲

中新網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報導,美國最高法院日前裁決,2012年國會休會期內,總統奧巴馬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此一做法違反了憲法的相關規定,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對聯邦政府機構高級官員的提名須由參議院批准後方能生效,但如果參議院處於休會期,總統可以動用「休會任命」權臨時任命官員,奧巴馬2012年就是使用此項權力,在未經參議院批准的情況下,任命3名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委員。

此前,奧巴馬引用「休會任命」權為自己的做法辯解,但26日美最高法院的裁決認為,當年奧巴馬作出任命時,參議院並沒有正式休會,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佈雷耶陳述裁決書時說,當時國會參議院休會不到10天,對進行休會任命來說時間過短,他說:按照憲法條款,總統做此任命的時候,國會停止的時間過短,不能算是休會,因此,這項任命是無效的。」

對「休會期」的界定,並沒有明確法律表述,美國最高法院認為,參議院宣佈休會,才算進入休會期,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說,我們當然對決定非常失望,政府仍在檢討法院的決定。」

美總統使用「休會任命」權的目的,在於維持行政和立法機構之間權力的「穩定平衡」幾乎歷任美國總統都動用過「休會任命」權,尤其是當被提名者可能難獲參議院批准時。

 
« 最先前一個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下一個最後 »

第 443 頁, 共 476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