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美中期選舉華裔群體參政意願增強

播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美國公民認為總統奧巴馬是一位不成功的總統,民調顯示,美國公民愈來愈不認同奧巴馬管理國家的方式,其支持率持續下降,55%受訪者認為,奧巴馬的行動導致國家不團結,政策的支持度更低於前任總統喬治布殊,美國另一項民調結果亦顯示,33%受訪者認為奧巴馬是「最差」總統。

盛產櫻桃的加州,是華裔群體爭取自身權利的起步點。

美中期選舉華裔群體參政意願增強

(中新社華盛頓電)  劉雲平 (Ted Lieu) 有望成為繼趙美心和孟昭文之後美國國會第三位華裔衆議員,馮偉傑 (Allan Fung) 有望成為羅德島州第一位華裔州長、全美第二位華裔州長……盤點剛剛結束的美國2014年中期選舉初選,更多華裔面孔出現在勝選名單上,此間大選觀察人士認為,本屆中期選舉初選「華人元素」比以往大幅增加,華裔群體參政意願增強,正扭轉「漠不關政」的刻板形象。

加州民主黨籍衆議員候選人劉雲平很有可能成為今年中期選舉華裔群體的最大驚喜,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表示,加州第 33選區初選中,劉雲平在18名候選人中突出重圍,獲得19%的支持率,排名僅次於共和黨籍候選人卡爾,由於其他民主黨籍候選人的票數都將在中期選舉日當天流向劉雲平,卡爾後繼乏力,目前選情對劉雲平極為有利。

劉雲平今年45歲,3歲時隨父母從台灣移民美國,曾擔任加州衆議員與參議員,多次為其助選的薛海培透露,劉雲平長期關心亞裔事務,對美中關係也感興趣,勝選後當會成為聯絡美中的又一橋樑。

在華裔人口佔比並不突出的羅德島州,共和民主兩黨的主要候選人都與中國淵源頗深,華裔共和黨籍州長候選人馮偉傑是香港移民之子,也是該州有史以來第一位挑戰羅德島州長一職的華裔,他初選獲得55%的選票支持,順利勝出,由於該州向來有共和黨人出任州長、民主黨人士擔任議會要職的傳統,馮偉傑很有可能成為繼駱家輝之後全美第二位華裔州長。

 

值得一提的是,初選期間馮偉傑的競爭對手之一、民主黨籍羅德島州州長候選人包禮圖 (Clay Pell) 雖是一位美國白人,卻與中國聯繫密切,他的妻子是知名華裔花滑女王關穎珊,自己曾赴北京大學學習中國法律,中文流利,近年來更多次訪華,羅德島州是美國最小的一個州,州長競選居然湧現出一位華裔、一位與中國頗有淵源的人物,這不僅說明華裔參政意願持續增強,也表明美國社會有更多人願意了解中國。

在紐約州和馬薩諸塞州等地,當地華裔亦積極參選公職,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吳修銘 (Tim Wu) 競選紐約州副州長,他表示華人移民為紐約州創造的經濟價值十分可觀,州府必須給予這一群體足夠重視,香港移民之子張禮能 (Leland Cheung) 競選馬薩諸塞州副州長,他希望憑藉參選向美國社會傳遞無論族裔背景如何,每個人都很重要的訊息。

薛海培認為,雖然吳修銘和張禮能等初選宣告失敗,但分別獲得39.4%、29%的選票支持,票數不低,表明華裔有識之士正努力擴大其社會影響,參與政治事務;放眼全美,華裔參政最積極的仍屬加州,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族裔研究系前主任王靈智稱,加州目前有10多名華裔將在中期選舉日競選公職,如郭宗政 (Peter Kuo) 是加州州參議員候選人、朱感生 (Kansen Chu) 是加州第25區衆議員候選人、邱大偉(David Chiu) 是加州第19區衆議員候選人、趙嬿 (Yan Zhao) 是薩拉度加市議員候選人、庫比蒂諾市議員張昭富 (Barry Chang) 正在謀求連任。

王靈智介紹,華裔參與競選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從一開始競選地方教育委員會、社區大學職務,逐步發展到競選國會衆議員,參政熱情越來越高,今年中期選舉初選取得的成績讓人頗為欣喜,可以預見,未來華裔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投身政壇,成為美國不容忽視的一股政治力量。

至於未來美國有沒有可能出現華裔參選甚至當選總統的情況,王靈智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走到那一天恐怕需要相當長時間,從歷史規律看,華裔群體爭取自身權利的過程與中美關係的發展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華裔能否捅破美國政治最高天花板尚在未定之天。

梁振英:錯失中央提供的普選 香港將後退兩步

(中新社)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0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香港不應錯失首次普選機會》的文章,指若錯失中央提供的2017年普選特首的機會,香港將後退兩步。

梁振英解釋後退兩步說,香港不僅將錯過在2017年實現「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的機會,還將錯過在2020年通過普選選出立法會的機會,因為立法會選舉改革以行政長官選舉方式改革為前提。

他續指,香港下一次政改機會是202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比現在唾手可得的機會晚了5年」,而立法會選舉進一步改革最早要到2024年了。

前港督彭定康,日前亦在《金融時報》撰文,提英國當局對香港負有「道德責任」,應堅持履行《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承諾。

梁振英在文章中指出,1997年以前,有28位英國籍港督在總共155年的時間治理過香港,他們都是英國政府派來的,英國政府從未就港督人選諮詢香港人的意見,也從未諮詢英國民衆的意見;梁振英表示,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未提及普選,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提到,最終目標是行政長官由普選産生。

梁振英說,自1997年以來,歷屆特區政府,一直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朝實現普選的目標努力,但如果不滿於政改不及自己預期的立法會議員拒絶此次政改,那將後退兩步。

對於指責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保守的觀點,梁振英回應稱,基本法中有兩項基本規定,第一:只能由提名委員會提名候選人;第二:所有成功當選的候選人在就職之前必須得到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這自1990年基本法公佈之日就有了。

他又指出,一些批評者忽略了提名委員會將如何組成,即提名程序如何,這一點甚至都還沒有得到討論,在選民投票完成以前,沒有人能確定1200名提名委員會委員是誰;文章最後,梁振英說,希望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接受2017年的機會,「是時候向前邁出這一大步了,我相信這正是香港人想要的。」

 
想活命;中國人蜂擁來美就醫

習近平:中國願意與美國一起構築新型大國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在北京會晤了到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習近平對賴斯再次表達了中國願意與美國一起構築「新型大國關係」的意願,這關係能保障「中美關係沿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軌道」發展;賴斯對習近平表示,奧巴馬總統「堅信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賴斯說,當美國與中國一起坐下來做出努力時,「可以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此,習近平做出了同樣暖調的回應,他說,中美要加強對話,增進了解,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處分歧、減少摩擦,與習近平的會晤是賴斯三天北京之行的高潮,此前,她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以及中國防長等多位軍方首腦進行了一系列會談;賴斯與中國官員的會晤中,中美雙方發出的信號頗為清晰:增強互信,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麻省醫院

想活命;中國人蜂擁來美就醫

(綜合外電)在杭州被診斷出患有頸椎腫瘤,杭州的醫生告訴病人,在中國他只有一個選擇「接受手術」,置換兩個嵴椎關節,但手術有造成癱瘓的風險,這對夫婦到了舊金山,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院醫學中心 (UCSF Medical Center) 自費花了7萬美元治病,這家醫院的醫生建議嘗試放射治療,而不是手術,現在他的腫瘤已經消失,他保住了行走能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赴海外就醫,這些人患上的疾病在中國缺乏治療手段,或者是治療效果不佳,未來,這類「醫療遊客」的數量可能有增無減,北京一家醫院管理諮詢有限公司(Saint Lucia)稱,這類遊客大多持旅遊簽證,在簽證面試時他們也常不說出自己真正的旅行目的。

 

過去十年裏,中國中産階級一窩蜂地去韓國整形、去香港和美國産子,日本和新加坡則成為醫療檢查的常見目的地;美國醫院以及海外就醫服務中介提供的數據顯示,越來越多患上有生命危險疾病的中國病人尋求海外就醫。

美診所開設中文網站,招募翻譯人員,位於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 (Mayo Clinic) 稱,過去一年,來自中國的求醫者人數增加了一倍多,該診所現在開設了一個中文網站,並招募了一些翻譯人員,診所國際部醫療總監Mikel Prieto 說,目前看來,中國可能是所有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市場,他不願提供具體數據。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院醫學中心稱,過去幾年裏,來自中國的就醫人數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預計,今年來自中國的求醫者數量將較去年的40人增加一倍多。

在中國醫院盈利困難,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公共衛生學院經濟學教授William Hsiao說,中國醫生待遇較低,通過門診服務來賺取收入,開處方藥拿回扣的做法比較常見,這對病患來說是一種剝削。

對手術的依賴、藥品的漲價以及複雜的診斷測試,導致病患的醫藥費不斷增加,同時也造成醫患糾紛增多,面對醫生誤診問題,一些病患採用了暴力手段,據中國醫院協會2013年的調查顯示,許多中國醫生表示自己曾受到過病患的威脅或言語辱駡。

隨着財富增加,中國人願意為更好的醫療服務付更多的錢,根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數據,2008年以來,中國人均醫療支出增長一倍以上,不過,富起來的中國人雖然可以買到最昂貴的商品,但高端的醫療服務卻不是那麼容易得到。

麻省總醫院國際病患服務部醫療總監Andrew Warshaw說,中國醫療體系面臨的挑戰意味着有能力出國就醫的病患會尋求其他的選擇方案,他說,一些病患在中國接受初期治療效果不佳,於是來美國接受第二輪治療。

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09萬例,癌症導致的死亡病例達196萬例,據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的數據,相比之下,估計2014年美國新增癌症病例167萬,癌症導致的死亡病例為59萬例。(中國日報)

 
中外48城發布烏魯木齊宣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馬英九支持香港普選

馬英九總統主持國民黨高層會議時,呼籲香港特區政府及北京當局,發揮智慧、包容異見,透過理性對話及和平方式尋求共識,回應多數市民的訴求,並落實北京對港人的承諾,才能紓解香港社會的不安,獲得港人長久、穩定的支持;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說,台灣少數人借題發揮,試圖抹黑一國兩制,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阻礙兩岸關係發展,做法不得人心,他希望台灣尊重香港的政制發展,尊重一國兩制,多做有利香港繁榮穩定,以及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

香港學聯:如政府不回應將延長罷課

香港學聯是香港各大專院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該組織將於周六商討有關9月22日舉行全港大專生罷課行動,抗議中國全國人大有關香港政改方案的細節,而香港大學學生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已經在周五(9月6日)先後發表了罷課宣言。

周永康周六在參加香港電台的節目中還表示,罷課只是民間行動的第一步,香港學聯還計劃在公眾地方舉辦更多項活動與講座,希望向香港公眾解釋有關香港政改的內容,爭取香港市民支持學聯的抗爭行動。

他還補充說,學聯的行動是罷課不罷學,而部分支援罷課行動的大專院校教授也答應將課堂內容上傳到網上,方便罷課學生重溫,務求將罷課行動對參與學生的學業影響減到最低。

北京中央政府駐香港代表機構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就有關罷課行動表示,2017年普選是在(香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希望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以積極心態看待,也希望香港學生,多些獨立理性思考。

反駁梁振英指稱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香港電台的《香港家書》節目中也呼籲發起佔中及其他抗爭人士,切勿以香港青少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前途作為政治籌碼,鼓動他們參與違法或抗爭行動。

對此,香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回應說,學生不會受到三言兩語影響,並稱,如果梁振英再誤讀年青人意向,只可以管治上一個世代,但不能管治下一個世紀。

他說,希望在罷課期間能與梁振英以及「政改三人組」(即香港特區政府負責政改方案的三位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對話,但希望對方真誠對話,如果對方只是重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就不會有任何進展, 罷課行動也可能升級。

中外48城發布烏魯木齊宣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新聞網」中新社烏魯木齊電訊,為期兩天的第九屆絲綢之路市長論壇暨2014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合作發展論壇5日在此間閉幕,與會的25個國家的48個城市共同發布《烏魯木齊宣言》。

來自烏魯木齊、西安、喀什、連雲港等15個中國城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韓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富汗等24個國家的33個城市的官員參會;烏魯木齊市市長伊力哈木·沙比爾在閉幕式上宣讀了《烏魯木齊宣言》。

《宣言》稱,根據互惠互利、注重實效的原則,尊重本地區多樣性和文化傳統特性,通過建立廣泛、深入、持久的合作關係,確保貿易、投資、就業和平等的利益分配,以縮小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間的發展差距,我們將致力於各城市及本地區的共同發展,積極實行可持續發展,努力整合經濟,推進社會進步,促進絲 綢之路經濟帶的繁榮與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大多是擁有悠久燦爛歷史的貿易和文化中心,我們將延續這光輝傳統,即建立開放的貿易渠道、公平的關稅制度和方便 的公民通道,以促進更多地貿易、投資和城際旅遊機遇,我們將在技術交流等領域進行合作、協調區域工業化、支撐服務産業、維持城市之間信息聯接,以此實現經濟社會進步。

在烏魯木齊設立世界公民組織 (WCO) 絲綢之路門戶中心,爭取將烏魯木齊的各大學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大學的WCO網絡連接起來,開展教育合作,為打造電子化絲綢之路奠定基礎。

烏魯木齊還與阿富汗喀布爾市、希臘雅典市、印度尼西亞巴淡市、馬爾代夫馬累市、塞爾維亞圖廷市、土耳其安塔利亞市等6個城市分別簽署了《友好城市關係意向書》,據悉,第十屆絲綢之路市長論壇2015年在土耳其布爾薩市舉辦;第十一屆將在伊朗北部城市加茲溫(Qazvin)舉辦。

 
中美兩國相互協作實現經濟繁榮

美國前總統卡特:中美兩國相互協作實現經濟繁榮

(人民網北京電) 在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上,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美國充分認識到中國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兩國能夠相互協作倡導和平、和諧,實現經濟繁榮。

卡特表示,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世界經濟體,美國不擔心這一點,並認為中國是美國良好的貿易伙伴,兩國開展貿易,比如手機、電腦在中國生産,在中國銷售且,美國歡迎這樣的發展方式,另一方面,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的購買國,當時美國經濟和金融出現了波動,經濟困難。

「美國和中國都有相互尊重,盡管文化、歷史的原因,我們有一些差異,但能夠通過交流減少分歧,進行合作。」他說。

此外在論壇主旨演講時,卡特還表示,近年來,中國與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中國是新世界權力中心的主要成員,在維護國際法治和新興市場上可發揮領導作用,金磚銀行的建立,為新世界秩序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在這個背景下,中美兩國可以合作的空間將越來越大,G20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同時,智庫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據了解,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論壇主題為「全球經濟治理與綜合增長」。

 

 
« 最先前一個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下一個最後 »

第 437 頁, 共 476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