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萬寧路市長宣布16 billion美元住房計劃

萬寧路市長宣布16 billion美元住房計劃


目標:建立30,000個公屋單位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城市



市長萬寧路站在他的房屋諮詢小組成員前,宣布了一項計劃建設30000套住房計劃,「2020年波士頓市住房戰略的新藍圖」,代表總計劃為$ 16Billion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將創建住房,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人口需求。

市長說:「波士頓2013年蓬勃發展,很好地滿足其光明的未來, 但有一件事不會改變,為了履行其承諾,我們必須繼續專注於建立住房,因為這是一個問題,影響到每一個波士頓居民,我們不只是需要人民頭上有一片屋頂,我們更需要仔細想想,我們不斷變化的城市有發展住房的一種權利,我要感謝諮詢小組成員和工作組在幫助我們。」

波士頓房屋2020年有個具體的行動計劃,在萬寧路政府餘下的日子裡,定下一個新政府的藍圖,市長房屋諮詢小組,市的工作人員、外部的思想領袖、共同確定了城市的四個主要優先事項:

(1)   包容增長、 (2)擴大的中產階級、(3)負擔得起的住房波士頓的勞動力、(4)學院和大學的住房。

Menino市長的計劃要求:

•增加30,000個新單位的住房,在2010年代的十年;25000將私人市場單位,要求10億美元的新投資在波士頓。
•建立一個5000單位,價值1.5億美元的中產階級住房,倡議擴大中產階層負擔得起的住房供應。

 

•創造5000個新單位負擔得起的,契約限制住房,同時保持97 %的入住率和維護95%屆滿保障性住房,需要2億元,在政府和私人融資。
•投資為150億美元,多容納10,000名全日制學生,其中包括一個新的重點放在住房研究生。

從2000年至2010年,波士頓公佈了其增幅最大,其在50年的住房供應,與20,000單位完成, $ 6.1億美元,領先的路徑規劃。

創建新的單位中,有30 %的實惠,波士頓現在擁有比任何其他美國主要城市,其經濟適用住房的住房存量較高的佔有率;今天,波士頓仍然面臨著住房的挑戰 - 從人口轉移到公共資源的減少。諮詢小組和城市人員確定了五個關鍵領域所在的城市發現自己的挑戰:

• 23,000收入很低的家庭被認為是在成為無家可歸的風險,已經減少了35 % - 45 % ,而聯邦資金用於保障性住房。
•100,000淨新增就業崗位預計將在2020年在波士頓創建,這些工作,結合與上升的偏好工人的住在城市,可能會產生28,800個新單位的需求。
為中產階級的房屋價格上升一倍的速度,收入的增長。
•波士頓的全國領先的庫存52000套保障性住房是越來越多的風險,由於下降,聯邦公共房屋,資本陳舊,到期支付能力限制的工作支持
•波士頓的高校仍然有超過34,000名學生在校外租屋居住在波士頓,需求高度集中在短短幾個領域。

Housing Boston 2020 Advisory Panel (英文名稱)

Eric Belsky, Managing Director for Housing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Gail Latimore, Executive Director, Codman Square NDC

Janelle Chan, Executive Director, Asian CDC

Joe Kriesberg, President and CEO, MACDC

Lisa B. Alberghini, President, POUA

Mark Erlich, Executive Secretary-Treasurer, NECU

Michael Roberts, Vice President – Development, Avalon Bay

Tamara Roy, Senior Associate Principal, ADD Inc.

Thomas Callahan, Executive Director, MAHA

Thomas R. Gleason, Executive Director, MassHousing

Housing Boston 2020 Working Groups:

Curtis Kemeny, CEO and President , Boston Residential Group

Ann Verrilli, Director of Research, CHAPA

Bart Mitchel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The Community Builders

Brenda Clement, Executive Director, CHAPA

Brian Doherty, Project Coordinator, Boston Metropolitan District Building Trades Council

Clark Zeigler, Executive Director, Massachusetts Housing Partnership

Doug Arsham, Development Manager, Forest City

Ed Nardi, President, Cresset Group

Joe Flatley, President and CEO, Massachusetts Housing Investment Corporation

Joseph Shea, Senior Vice President/Operating Partner, Roseland Property

Larry Curtis, Managing Partner, Winn

Ling Yi Liu, Founder, Abodez

Mark Curtiss, Managing Director , Massachusetts Housing Partnership

Peter Munkenbeck

Peter Sougaride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Development, Samuels & Associates

Sue Connelly, Director of Community Housing Initiatives, Massachusetts Housing Partnership

Young Park, President & Principal, Berkley Investments

Matt Wally, Community Development Manager - Southern New England, TD Bank

Rick High, President, Corcoran Group

欲了解更多信息和查看報告全文,請訪問:
http://www.cityofboston.gov/dnd/housing_boston_2020.asp

 
Don Conley 丹康利競選市長《他的計劃》

請投:吳弭 (十四號) 為下屆波士頓不分區市議員;Don Conley 丹康利 (十一號) 競選波士頓市長。


吳弭:年青人的領航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當我們要「改變、創立、領導」一些事項,便必須從人群中站起跳上舞臺;在臺上用「構想、團結、行動」去付之實行;1947年10月26日出生,1973年由耶鲁法學院畢業開始律師生涯;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莉當了8年第一夫人;2000年53歲時搬到紐約 (紐約州) 當選美國参議院議員,成為第一位獲得公職的第一夫人暨紐約州第一位女性参議院。

吳弭:一個會慢慢聽、慢慢說國語的美籍華裔,今年30歲哈佛法學院畢業,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學妹,她對政治的興趣來自她在市府工作,以及對中國城的熟識,她關心社會、更明白好的未來要靠年青人打拼;她認同Dan Conley 丹康利競選方針:優先將匯集於整個波士頓社區 - 我們的教育機構,主要行業和用人單位,工會組織和建築行業,小企業社區,衛生,住房和社會服務機構,社區組織,居民自己每個人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標。

展開招聘培訓和學徒機會:與波士頓的建築行業和建築貿易工會工作,我會推到顯著擴大就業培訓和學徒培訓計劃,以確保波士頓居民,波士頓公立學校的畢業生,以及女性和少數族裔,都得到了第一次學習的機會建設貿易,並填寫所需的工作,打造數十億美元的價值,新的住房、商業用房,機構的增長、基礎設施的改善。

*2013年9月24 (星期二) 是波士頓公職初選日,選舉站開放時間「晨七時至晚上八時」;請大家珍惜手上握有的一張選票;選擇賢能執政令波士頓的未來更好。

請投:Don Conley 丹康利 (十一號) 競選波士頓市長;並投 吳弭 (十四號) 為下屆波士頓不分區市議員。

如有關選舉問題請電 (禮叔) 陳毓禮:617-426-1825 / 857-928-3738。

波士頓的未來……

Don Conley 丹康利競選市長《他的計劃》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2013年9月24 (星期二)是波士頓公職初選日,選舉站開放時間「晨七時至晚上八時」;請大家珍惜手上握有的一張選票;選擇賢能執政令波士頓的未來更好。

請投:Don Conley 丹康利競選波士頓市長。

如有關選舉問題請電 (禮叔) 陳毓禮:617-426-1825 / 857-928-3738。


*Don Conley 丹康利的政綱:

(1) 提案省議院增加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使家長因此得賦以選擇的權利。

(2) 每一位市民都能分享到波士頓的經濟成長。

(3) 實施萬寧路市長的2020計劃,增加三萬個居住單位,其中包括可負擔房屋單位。

(4) 利用市府房產物業建設房屋,供中產家庭居住在波士頓。

(5) 2012年麻省旅遊觀光局指定波士頓華埠為觀光地點,丹康利將會與業主和商戶主人共同改良華埠形象,而促進增加旅客前來華埠,提增就職機會。

(6) 增加耆英住宅及增加耆英福利和服務。

(7) 作為沙福郡檢察官,設立加強槍枝管制法案以減少持槍犯案;作為市長加強保護社區和孩子。

*Don Conley 丹康利

前任波士頓市議員;現任沙福郡檢察官。

熟識華埠,祖父1894年在華埠出生,紮根中國城,祖先是愛爾蘭和意大利裔,像許許多多前人一樣,前來美國追求更好的生活。

1993年從政,那年代和現在很不同,有很多罪案,教育制度也不好,20年後波士頓好大不同。

20年前,他擔任波士頓副檢察官,80年代、90年代每一年謀殺案有100宗,今年只有30宗,有了更大進步和成功,安全指標提升,丹康利稱:

「我是唯一一個候選人最清楚波士頓治安,安全是一個城市主要認同。」

1993年起不斷改善,提到教育,丹康利站在由 Governor Deval Patrick’s Asian America Commission 所主辦的「候選人華埠政綱發表會」會場上笑稱:「這個Quincy小學便是個很成功例子,但並不等於所有公校均如此。」


*丹康利的承諾

教育由細做起,從幼兒3、4歲開始,基本上由學校去為本身需要作出決定;他在回應有關BRA透明度不足時表示:「透明度對政府的重要性,誠信由透明度開始。」亦同意支持華人圖畫館重返華埠。

*丹康利網站:danconletmayor.com上公開信 (中譯本) 的心聲:

「保持波士頓的經濟向前發展,我們現在需要更好的就業機會,計劃把波士頓經濟發展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涉及高科技和初創企業、我們的學院、大學和教學醫院、交通和住屋、旅遊及酒店業;更側重於建設和新光源製造、青年就業、提高技能培訓、藝術經濟的支持、波士頓的綠色經濟增長、減少繁文縟節。

計劃的一項核心,是增添小數族裔存在著就業名額的分配,解決白人和黑及其他因膚色障礙了幾百年的「工缺」問題,可以肯定的是,相關的問題,創造充分就業的障礙,跨越種族界線;但我們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波士頓應該起帶頭作用。

需要解決的公共健康問題,像青少年懷孕和fatherlessness的經濟流動性,保證母親和兒童的生活,因貧困和其他因素引發社會風險和罪案;從低層社會入手,鼓勵和實現自給自足,責任感和自豪感;這是一個社會契約,我相信廣大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協助那些不幸者,給與同情、尊重;年輕的一代,擁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理想主義、更多的熱情,為我們的城市和它的未來,我相信我們的任務,所以讓我們開始創造更好的工作。

教育:我將致力於使波士頓成為美國的第一座城市,消除白人、黑人和拉美裔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種族間幾代差異;現在計劃旨在帶動就業,職業培訓和實際經濟的希望和機會到波士頓的每一個角落,特別強調關閉頑固的用工缺口,一直堅持在社區的顏色。

棘手的問題,據波士頓私有工業會議,有大約12,000名青年男女在波士頓的高中輟學者和失業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沒有進一步的教育和就業培訓,將面臨低就業前景和貧困,創建對這個群體的教育,職業教育和就業的途徑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市長,我會優先將匯集於整個波士頓社區 - 我們的教育機構,主要行業和用人單位,工會組織和建築行業,小企業社區,衛生,住房和社會服務機構,社區組織,居民自己每個人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比爾克林頓總統有句名言,「最好的社會計劃是一份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等待。

展開招聘培訓和學徒機會:與波士頓的建築行業和建築貿易工會工作,我會推到顯著擴大就業培訓和學徒培訓計劃,以確保波士頓居民,波士頓公立學校的畢業生,以及女性和特別是色彩的人,都得到了第一次學習的機會建設貿易,並填寫所需的工作,打造數十億美元的價值,新的住房,商業用房,機構的增長和基礎設施的改善。

波士頓居民的醫療保健工作: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是波士頓經濟的巨大優勢之一,在衛生部門的雇主報告的可用性低中技能水平的工作可在馬薩諸塞填補其中許多,

鑑於波士頓經濟和保健部門的優秀員工的重要性和需求的衛生保健的重要性,我將與這些機構合作,以確保這些職位的招聘和培訓的波士頓居民,目前的工人可以訪問額外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技能和攀登的機會梯。

加大扶持青年夏季和全年工作:暑期工作代表了三種方式在城市投資:我們投資的每一美元暑期工我們正投資於改善公共安全,加強教育,以及更強的經濟,暑期工教年輕人工作的基礎和早期灌輸的工作熱情,由於這些原因,作為市長,我將擴大資格為波士頓青年基金,以14-19歲的年輕人,將增加城市的850萬美元的資金,以資金1000全年的就業機會和5000個暑期工。

創建社區開發團隊:波士頓的街區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的優點,長處和挑戰才能有自己的一套,我打算在每個居委會創建鄰里發展小組匯集當地利益相關者:包括居民、小企業主、企業家、教育家、經濟規劃者、開發商、交通運輸專家、和鄰里組織、他們將一起繪製出社區的經濟、教育和社會資產、作業供應商、產業,人力資本,項目,差距和需求,使前進,經濟支持和投資目標正確,每個社區的增長和股經濟生活的城市。

波士頓成為一個真正的熱點:波士頓的光纖網絡是需要連接和延長全市拼湊,上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服務,而不是一個選項或奢侈品在一個高科技的,像波士頓的知識導向型經濟,這是一個關鍵的基礎設施改善 - 沒有什麼不同比第一鋪成的道路和橋樑在21世紀到20世紀的進步;這個基礎設施投資,將有利於居民和企業的一致好評,其中一些人有沒有服務,其中多只是付出太多的不合格服務。作為市長,我打算追求每一個可用的選項,獲得波士頓的光纖網絡連接和擴展,開始與我們的業務區。

大學畢業生保留:我們的高校吸引,並產生這麼多才華橫溢的年輕企業家,尤其是在綠色產業,但我們很難留住他們,要像舊金山和奧斯丁的地方太多,我承諾將盡我所能,以吸引和留住國家和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包括:

創建一個理事會未來規劃師;鼓勵為初創企業的短期租約;預留5 %的初創企業和小型企業; 創建更多的孵化器;深化創業投資區;鏈接初創企業,小型企業和主要街道增長到各大院校:哈佛大學,波士頓學院和波士頓大學都在作品中的擴張和發展建議;城市和鄰里必須協同工作,這些和其他實體,以確保他們的計劃尊重的鄰里的關注,並提供機會,與當地居民的需求和他們的商業社區協同。由於這些機構尋求發展和擴大,在規劃一個真正共同的未來,他們需要我們的社區工作。

減少空置商業空間;藝術納入成鄰里職位和振興;組織與其他市長圍繞區域交通發展的需要;採取積極行動,促進智能,可持續交通計劃;促進公交導向發展;波士頓的人口越來越多,這逆轉了超過50年的趨勢是一件好事,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開始在波士頓更多的勞動力和經濟適用住房的需求,建造新的住房本身就是一種源工作,尤其是對於那些缺乏一個大學學位,並在建設和建築行業在追求事業。

我將:實施Menino市長的“2020計劃” :這將增加30,000個新單位的住房,到2020年,使全市國有產權中產階級住房開發百萬平方英尺。

更新我們的現有住房翻新和更新舊的物業意味著就業機會,即使運行在波士頓的住房存量可能是昂貴的,它是有道理的,以提供經濟誘因,所以裝修的費用不是一個中產階級購房者的大忌。

增加綠色住宅:我將致力於新能源和建築技術,以產生更為零或接近零能源住宅和建築物的使用。我也將支持創造更健康的住房,就戒毒投資。這一切都意味著這個住房的設計和建設工作,同時也增加了在綠色產業中的就業機會,增加對綠色產品需求。

增加宿舍:作為市長,我會堅持的機構擴張和發展的計劃,包括創造更多的宿舍,這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但住房的價格壓力減輕街區環繞大學而減少炒房的機會。

增加勞動力和家庭房屋供應:波士頓需要建立更實惠的勞動力適合越來越多的家庭的住房和住房。聯動,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補貼,幫助建立保障性住房和市場需求沒有幫助填補了較高端的住房需求但是,為了使中產階級住房開發更有利可圖的建設者和居民進出需要多方位的方法:

將很好地利用空地:我會推使未使用的城市擁有不少開發商從低到無成本,以建立中產階級家庭住房土地成本,通過減少或消除。
重溫密度:波士頓,巴黎是相同的物理尺寸,但人口的三倍,如果管理得當,密度,增加城市的活力。
創建微型單位:雖然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微型單位應該肯定會看著單身居民以低廉的價格,作為員工住房的來源提供的小空間,效率生活的手段。微單位只有約300英尺,居民依靠共用的場所,如大型公用客廳和室外空間。但即使是微觀單位需要適當加以整合。正如所有的住房,我們的目標是添加很多生活的一個社區。微單位增加密度是另一種方式,而不必建設的摩天大樓。他們創建更密集的集群形成的社區,分享某些設施,為當地企業創造需求的人。

支持藝術家房屋:作為市長,我會支持藝術家的房屋,並通過契約的限制和其他法律機制,使該空間永久。我也將努力確保藝術家住房位置優越的地區,這將是不太適合傳統的家庭住房。我也主張發現和創造的藝術家的生活和工作空間, (只工作空間) ,是實惠和好處城市居民。這種類型的房屋的位置和協助建立物理創意的社區藝術家填充,增加了不可估量的生活質量在一個社區,編織成以各種方式就業和經濟。

看更多的區域解決方案:正如我們希望每個人都住在波士頓,不是每個人都會, Menino市長說,當它涉及到建立經濟適用住房,波士頓可以是一個領導者,但不應該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其他城市和城鎮需要增加住房,因為它不只是波士頓,但所有大波士頓是越來越多。

市長的2020年計劃將創造30,000個新住宅單位, ,\但狀態估計馬薩諸塞州,主要是大波士頓,將需要10,000個新單位一年,在未來的十年中,以滿足需求,這意味著至少有70,000多個單位需要從別的地方來,這個責任分擔也必須遠遠超出了市場利率和住房針對中產階級,窮人和弱勢群體,但必須包括經濟適用住房和其他服務。

綠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還有一個在波士頓居民的胃口越來越大,「綠色」,從回收和再利用的產品設計,以減少能源消耗和限制我們的碳足跡的住宅,公寓和運輸模式的一切事物,作為市長,我打算完全接受和倡導「綠色」開發項目,將吸引到波士頓的綠色產業,並設定明確的目標和基準,以減少能源消耗,同時降低成本和創造就業機會。」

 
美國不再是世界工業的領頭羊

習近平為什麼要求中秋節禁送月餅


《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說,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來臨之際,中秋節的「主角」月餅卻成了習近平反腐努力的最新一個「犧牲品」;評論說,中國市場上高檔豪華月餅一盒標價大約30英鎊(300多元人民幣),送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本身無可厚非,禁送月餅恐怕不是因為月餅,而是月餅盒裏裝的秘密。

《泰晤士報》說,借中秋節,在月餅盒裏裝滿現金、豪華表等貴重禮物,送給需要打通關節的掌權者,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泰晤士報》說,月餅雖小,但中國領導人顯然擔心它所折射出的官員腐敗和奢華;習近平的反腐努力已經使得豪華酒店的名酒佳餚滯銷,中國每年生產大約28萬噸月餅,今年的月餅銷售額預計達160億元人民幣。

美國不再是世界工業的領頭羊


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第一次失去了世界頭號工業制造國的地位,讓位給中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工業產值翻了一番,而美國沒有增長現在,中國的工業產值是美國的126%;整整100年,美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取代其工業領袖國地位,中國現已確立了其世界第一工業生產國地位,這是中國經濟發展。

目前在世的人們,一生從未經歷過這樣一件事,美國竟然不是世界工業的領頭羊,世界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生產國, 而且,是遠遠超過,這結束了美國長達一個世紀在該領域的領袖歷史;聯合國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62%,而到了2011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就已經是美國的120%——2011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達2.9萬億美元,美國為2.4萬億美元。

 

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工業總產值3.7萬億美元,美國只有2.9萬億美元——意味著,中國工業總產值是美國的126%。

在工業總產值中,僅以制造業為例:即排除礦業、電力、天然氣、水務的產值;2007年,中國的產值是美國的62%,2011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23%;不僅是2011年,中國超過美國的幅度在2012年、2013年繼續增大。

不僅美國式微,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望中國項背,2011年,中國工業總產值是德國的346%,是日本的235%。

除了上文分析的聯合國數據,另一全球權威統計者,世界銀行,該數據進一步顯示了這一全球歷史性的顛覆,盡管世界銀行與聯合國的價值統計方法不同,世界銀行數據與聯合國數據有微弱差異,2007年,中國工業總產值只有美國的60%,2011年卻達到了121%。

因此,從聯合國、世界銀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都可以看出來,中國從2007年連美國工業產值的2/3都不足,發展到遠遠超過美國工業產值,僅用了6年。

在過去6年中,中國工業產值幾乎翻了一番,而美國、歐洲、日本卻連危機前水平都還未恢復,8月7日中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7月至 2013年7月,中國工業產值增長了97%,而美國卻下降了1%,盡管歐洲和日本尚未公布2013年7月工業產值數據,但2007年7月到2013年6月 的數據也可以說明這一問題,歐洲下降了9%,而日本下降了更多,達到17%。

正是由于中國的驚人增長,發展中國家工業產值對全球格局的顛覆才引起了目前的廣泛討論——至可比數據公布之日止,過去6年至2013年6月,發達經濟體的工業產值下降了7%,而發展中國家卻增長了65%。

從全球格局變化背後的意義來分析,中國工業產值的上漲所蘊含的深意和影響遠遠超過工業自身,這對于中國人均GDP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 有關鍵作用,因為從生產率來看,與其他經濟領域相比,特別是相較于服務業,工業是最容易取得生產率快速增長的領域,所以歐洲、日本的工業產值下降以及美國 工業產值增長的相對停滯,意味著中國正在縮小本國與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差距。

正是由于工業產值的大幅增長,中國得以妥善消化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壓力,而這又直接產生了積極效應——中國進口的價格相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相對提升。

除了人均GDP、進出口、人民生活水平的積極影響之外,中國工業產值的大幅提升及與各地區的對比,使得“美國工業是否強勢復蘇”爭論結果昭然若 揭——目前波士頓咨詢公司認為美國工業復蘇強勁,而高盛和其他分析機構則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即美國工業並未強勢復蘇。而中國的經濟學家,如郎鹹平,撰文表 示美國正在大舉復蘇,而中國工業正經歷危機,此類言論在數據面前,顯得如此愚昧——數據表明中國工業產值幾乎翻了一番,而美國卻絲毫未漲。

然而,盡管進步巨大,中國成就卻不可誇大,中國工業產值目前只是總金額遠超美國,而美國仍然是全球實質上的技術領袖,中國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趕 上。從全球收入來看,美國工業企業的收入仍然是中國企業的4倍——盡管2007年至2013年,中國工業企業收入已經超過德國工業企業,成為全球第三。

通過對全球主要經濟體工業產值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與中國工業產值的巨大發展相比,美國引起媒體巨大注意力的油氣“水力壓裂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正如數據表明的,美國工業甚至連危機前的水平都尚未恢復,更別提巨大發展。(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歡迎支持雙十遊行活動

歡迎支持雙十遊行活動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不畏艱險、攜手向前」是去年雙十節總統馬英九以此題發表講話,其中揭示的四大方向包括:(1) 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2) 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3) 捍衛主權漁權,推動區域和平;(4) 深化民主法治,促進兩岸發展;中華民國102年雙十慶典,「紐英崙中華總會」在遊行與升旗活動,宣傳海報新鮮出爐,有興趣參加的朋友,請留意海報內容。


僑務委員會呂元榮副委員長波城繁忙的一天……(補文)

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什麼理念?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前言:僑務委員會 (簡稱僑委會) 是中華民國有關僑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設立於1926年,原先隸屬於國民政府,1932年才改隸屬行政院;僑務工作隨著國家情勢及海外僑社的演變,不斷地調整、創新,並服務廣及海外各地的海外華僑。

波城安良:聚舊

僑務委員會呂元榮副委員長選了波城安良工商會為首站他說:「1988年全美安良工商會在台北舉行88屆懇親大會,僑委會熱誠招待,其後派外至候斯波、紐約;有機會在紐約認識了時任安良總理的梅錫銳,亦在費城常出席安良活動;今次是老朋友再見。」

對波城安良9月份適逢110週年,感謝其「除暴安良」精神,他憶記三年前曾和梅元老提及「為僑社謀求福利,要多多攜手合作」;提及8月1號接任僑務委員長的陳士魁,專心為宏觀電視設計「全球華文網站」,陳委員長側重教育問題。

台大政治系畢業的陳士魁,畢業後即高中中華民國首次舉辦的高考僑務行政類科榜首,於民國65年進入僑委會擔任五等科員,開啟公務生涯,近年則陸續擔任行政院副秘書長、秘書長及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中華奧運會秘書長;而僑務委員會亦進行瘦身,從以前一正四副制改為一正兩副制。

 

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什麼理念?對海外僑胞又抱什麼態度?呂元榮副委員長笑道:落實(1)用服務感動僑心;(2) 溝通促進共識;(3) 用理念爭取認同。

談理念,他提到多年前蔣經國先生時,老兵要去大陸探親甚至祭祖是困難的事,蔣先生說過:「活著的時候獻上一杯茶;死後要獻上一柱香」,當時不明白兩岸關係,透過理念便會想及要做好的角色。

舊金山「中華總會館」發生撤旗事件,凸顯海外僑社在兩岸微妙政治氛圍下的轉變,但兩岸海外僑社的「互動與現實」,也的確是僑務政策當前面臨的難題之一,例如一些僑界人士接受中國大陸邀請到對岸參訪,情況已經屢見不鮮……

波士頓是一座古城,在這座古城裡,舊僑民還是支持中華民國政府;梅元老提及台灣旅遊特區推行得很成功,請教是否僑委員可以協助指導,他感謝僑委會在過去多屆派員前來波士頓和波城安良合作台灣美食廚藝班,辦得非常成功。

李氏:忠心耿耿

李奇舜表示:自李氏大樓入伙以來,中華民國的國旗便一直放在同一位置沒有變動過,我只是承任一個不變的傳統;他提及在20個僑團重返中華時,國民黨提議被無理除下的國旗重返舊位,其他僑團附議人數不足,身為國民黨出席中華公所代表卻不持理表態,卻在另一議題上中華地陷研究,滔滔不絕提及自己任工程師的經驗。(那年國民黨出席中華公所代表為梁匯川)。

洪門:抗戰英雄

洪門300多年歷史副委員長說:「追隨、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推翻腐敗帝制,建立民主自由國家功不可沒」;而孫中山先生更在洪門居住過,重覆一再踏著先生的步伐……在黃花崗72烈士中有三位是波士頓人士。

國民黨:永載中華

中華民國國歌歌詞為:「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呂元榮副委員長引用了咨爾多士,為民前鋒》為其金句,他更表示:「公務人員信守理念。」

副處長陳銘俊也引用了國歌中《以建民國,以進大同》來寄望中華公所有更多的聲音來支持中華民國;呂副委員長在國民黨內應常委王競芳之邀在紀念冊內留下「永載中華」--  孫中山先生的歷史永遠記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中。

(後記) 每個僑社狀況不同,不一定能找出一套全球都能適用的準則,但兩岸關係和緩情況下,如何處理僑社互動,應該要找出大原則;事實上,隨著中國大陸移民海外人數愈來愈多,僑社在這幾年發生很大變化,而且中國大陸政經實力日益增強,很多來自台灣的僑界人士,也與中國大陸方面互動密切,包括出席中國大陸「十.一」活動,僑界多少都與兩岸有所往來。

篤親:緣濃情深

元老陳毓禮對呂副委員長說,很高興也很幸運在美國出生後返中國,1948年再返波士頓,長年類月支持中華民國,慶祝雙十節有50多年,中華民國對僑社有心有幫忙,高信 – 僑委會朋友,更關注華僑中文教育;自陳水扁開始,對僑界幫助越來越少,希望僑委會注意一下「僑教的問題。」(註) 高信1962年12月03日-1972年06月01日僑務委員長 。

呂副委員長說「北美洲至孝篤親總公所」第一屆及第二屆懇親大會,兩位僑務委員長(前)吳英毅及接任陳士魁均擔任主禮嘉賓,篤親人才濟濟好多精英,支持中華民國支持民主自由,在每一個地方都有至孝篤親,堅持優良傳統;重視「舊約」--高委員長常言的一句話「無僑教無華僑」,支助海外僑校或其他海外組織,因為中華民國是個開放的社會,國家的開支都必須經過審查。

篤親顧問陳日華為歡迎呂副委員長吟詩一首:

青天白日旗飄空,呂座元榮訪美東。

僑社波城誠拜會,溫良務實態從容。

胸懷海外僑民事,結澤社團長者風。

兩岸和平求統一,三民主義貫始終。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仝人敬撰 / 2013.8.27」

(1) 全僑歡迎晚會由呂副委員長的一曲「祝福」開始到大家一窩風合唱「梅花」及「中華民國頌」落幕,大家都開心,也尊敬這位大家長。

(2) 左至右:波城安良外交梅凱生、僑務委員陳家驊、幫辦鄧北海、僑教主任郭大文、秘書鄒國綸、會長黃國健、呂副委員長、洪處長、僑務委員馬滌凡、元老梅錫銳、會長李天生、幫辦梅宇國、顧問梅炳鈿、幫辦黃雄心。 (圖:徐佩蒂)

圖(中) 呂元榮副委員長向(右)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及(左) 全美黃氏宗親會總長黃國威致送紀念品。(攝:徐佩蒂)

迎呂元榮中華民國國旗重豎中華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因歡迎「僑務委員會」呂元榮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駐波士頓分部委員殷尚堅,以無比喜悅心情,一口氣在「紐英崙中華公所」分放置了四面中華民國國旗,當然最令人安慰的還是,自1999年後,隨20個僑團被停會籍後,自1923年中華創會日便放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遺照旁的「中華民國國旗」重現了。

令踏入「紐英崙中華公所」者都眼前一亮,呂副委員長、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主任郭大文、僑務委員馬滌凡都樂陶陶的;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介紹中國城下月成立掃街,並獲僑委會捐助。

呂副委員長控指出,中華公所的宗旨本該是:

(1) 向主流社會介紹美麗的中華文化。

(2) 照顧新移民。

(3) 團結華人同胞。

(4) 提高華人地位,一向是各地「中華公所」所努力的目標,僑委會和中華公所保持聯絡為僑胞服務。

(5) 無僑校無中華文化,中文是全球的熱點,希能在雙方努力下做好華民教育,得悉黃光野是位卓越的工程師,辦事好有眼光,希在僑務委員馬滌凡協助及促進下有所成就。

當「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說:「呂副委員長有些時間,大家可以提問。」

 

News Chinatown問了兩個問題。

(1) 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介紹中國城下月成立掃街,並獲僑委會捐助,款項多少?

黃光野說:「500元,後更正為800元;前為支助中秋節活動,後為掃街活動。」

(2) 中華民國國旗是否在呂副委員長走後便取下?

黃光野回應:「正確,紐英崙中華公所立場中立,誰來都一定歡迎。」

中文秘書翁宇才對呂副委員長笑道:「每一個國家到來便掛出他們的國旗,你天天來我們天天掛。」

2003年紐約總領館副總領事崔愛民,差點在中華「豎立」中國五星旗成功,後在國民黨及榮光會在中華門外喊聲抗議率改為授旗。

今番,以黃主席一句「正確」便不排去「中國五星旗在不久將來,會在中華公所亮相的可能。」


(圖左六) 游勝雄響應掃街即席送上250元現金以作支持。(攝:徐佩蒂)

務委員會呂元榮副委員長波城繁忙的一天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因為迎接「僑務委員會呂元榮副委員長」到來,波士頓的天空蔚藍一片,天朗氣清夾著微風吹送,呂副委員長8月27號上午11時許從紐約抵波士頓,小作休息,在副處長陳銘俊、簡組長、僑教主任郭大文、僑務委員馬滌凡、僑教中心陳美樺陪同下,先後訪問了歷史悠久的團體:第一站波城安良工商會,接著是李氏公所、洪門致公堂、國民黨波士頓分部、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同日晚上更在波城龍鳳大酒樓與新舊僑團共慶;並於8月28號上午11時走訪紐英崙中華公所;午後在僑教中心有個座談會。

因時間急趕,News Chinatown先刊出圖輯;文章續刊於後;透過照片,讓大家看到呂副委員長在波城繁忙的一天……

呂副委員長曾任紐約僑教中心主任,紐波兩地僑團常作互訪;因此與安良元老梅錫銳是老朋友,人熟禮不熟,按傳統僑社習俗,送上香油紅包,(右起) 波城安良會長黃國健、元老梅錫銳、會長李天生笑納之。

齊齊整整一張大合照,波城安良工商會並表示,在今年「雙十節期間」配合市府升旗,波城安良在慶典日升上中華民國國旗。

呂副委員長太太姓李,在舊金山春節祭祖被稱姑爺,他送上香油紅包,與全美李氏公所顧問李壽泮、主席李天生、李伍綺蓮、李奇舜、李曹秀萍等攝。


洪門元老阮全義、主席司徒宗達、鄺國添、監堂阮振強等與呂副委員長憶緬孫中山先生與洪門關係,並感謝洪門對中華民國的支持。


在國民黨波士頓分部,常委王競芳請呂副委員長在紀念冊留書,他寫下「永載中華」意義深遠。


(6) 送上紀念品來張全家福。


(7)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元老陳毓禮 (中華總會會長) 喜迎呂副委員長;陳建立顧問主持大會。


(8) 晚宴主家席的大合照:前排左起:波城安良會長黃國健、洪門元老阮全義、經文處洪慧珠處長、呂副委員長、僑務委員陳家驊、李氏顧問李奇舜、後排左起榮光會會長石家孝、安良元老梅錫銳、僑務委員馬滌凡、波士頓臺灣同鄉聯誼會陳永茂、國民黨波士頓分部常委王競芳。

(圖攝:徐佩蒂) *尚有照片及文稿後續。

 
« 最先前一個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下一個最後 »

第 457 頁, 共 476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