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獨一無二?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指人類終極問題:「我們為什麼獨一無二?」當地時間10月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托馬斯·佩爾曼宣布,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斯萬特·帕博。根據頒獎聲明介紹,67歲帕博發現已滅絕的人種,在大約7萬年前從非洲遷出後,有基因轉移到智人身上,足以影響現時人類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一門全新的古基因組學,通過揭示區分所有現存人種和已滅絕人種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使現今人類成為獨特的人類,提供基礎,帕博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折算約90萬美元。
促請華埠居民:踴躍投票
曼哈頓區長李文,促請華埠居民踴躍在11月八日普選投下神聖一票,李文區長說:「今年普選有州長、副州長、州檢察長、主計長、州參眾議員及國會眾議員的選舉,和紐約居民的福祉息息相関,務必屆時投票。」李文說,雖然區長一職並不改選,但是倡導提高曼哈頓投票率,將可增加曼哈頓區爭取撥款的能力。
陪同李文促票的市議員馬泰,希望華埠選民不要放棄投票機會,華埠票多他在市議會發言更具實力,李文邀請共同促票的民主黨區領袖于金山,及二十餘位華埠民主黨成員,清晨即到現埸派單促票,于金山贊掦區長在華埠的促票活動,初選時投票率太低,普選要拉高展現華人力量,熱心參政的陳建閃醫生,在看病人之前,也到車站派單。李文為民主黨藉,支持民主黨的候選人,匆匆上下車上班的人士兩黨都有,李文希望大家都投票,參與美國民主程序,民主黨州眾議員候選李榮恩,亦應李文的邀請,派發宣傳單。
台美經貿關係展望研討會
(News Chinatown報導)駐波士頓辦事處與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艾什中心28 日在哈佛大學合辦「台美經貿關係的下一步」(What’s Next for US-Taiwan Trade Relations?)研討會,由哈佛大學教授、甘迺迪學院亞洲能源暨永續倡議主任康義德Edward Uningham)主持,邀請曾任白宮國安會中台蒙事務主任的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 Ryan Hass)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及友達光電美國子公司達擎公司總裁聶禮和(Simon Nip)與談。
孫儉元處長致詞指出,台美經貿關係強健緊密,2021年台灣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台灣的第2大貿易夥伴,雙邊貨物貿易量比2020年增25%。COVID-19疫情再度凸顯貿易韌性的重要性,台灣希望透過雙邊及多邊管道加速分散市場,包括與美國等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以及加入區域多邊經濟機制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另盼現正進行中的「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 U.S.-Taiwan Initiative on621st-Century Trade)能促成上述目標的早日達成。
此外,台灣積極深化台美經貿,包括每年籌組陣容龐大的代表團出席在華府舉行的「選擇美國」高峰會、我經濟部在台舉辦「美國商機日」,以及組織農訪團來美採購。今年更將首次10月12至14 日在華府的 Ronald Reagan Building andÂÂÂÂÂ International Center 舉辦「美國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 USA),歡迎美國企業善用機會,擴大與台灣的商機。
曾任美國貿易代表(USTR)資深顧問的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伍人英(Mark Wu)9月14日,應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之邀,出席「台美貿易的未來」(The Future of U.S.-Taiwan Trade)聽證會時作證稱,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居領導地位,在資通訊科技方面也具相當重要性,世界經濟論壇(WEF)更於2019年將台灣列為全球第12大創新能力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然而,由於中國的阻撓及東南亞國家有顧慮,台灣幾乎不可能加入任何有意義的多邊貿易架構,台美下階段或可就雙方均可獲利的議題研商簽署貿易協定,例如農業及其他重要非關稅議題。
何瑞恩則提出三點觀察:中國持續在經貿上孤立台灣,以增加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度,倘台灣無法尋得其他擴大貿易及投資的管道,將更受制於中國的經濟脅迫;如果美國不以身作則在經貿議題上與台灣達成進展,其他國家將更無意願與台灣進一步開展經貿關係;強化台美經貿關係對雙方都有利,台美貿易對美國技術競爭力至為關鍵,台灣在供應鏈韌性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美國的支持則對台灣維持長期自主及強化對抗中國磁吸效應的能力至關重要,台美應該爭取在未來18個月至24個月間獲致進展,並與 IPEF 的會商同步進行。
何瑞恩另提出四項策略(tactical)建議:台灣應直接與拜登政府協商;拜登政府應瞭解與台灣的貿易談判確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致進展;白宮應參與各項台美貿易對話,以確保相關努力彼此協調,發揮加速進展的加乘效果;美國政府應將貿易列為台美關係在未來1半可獲致重大進展的優先議題,美領導階層亦應給予關注及重視。
徐斯勤及聶禮和則分別自台灣政策面及產業面說明台商轉往東南亞等國投資的考量、強化產業供應鏈韌性的方式,以及台積電等企業來美投資可能面臨的勞資文化衝擊等。現場哈佛師生提問踴躍,問題包括美國會提出「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對台美中關係的可能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對台灣的利弊,以及中國以經貿手段拉攏區域各國的情形等。活動歷時90分鐘,研討會影音已公布在艾什中心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5JDaORidg&t=50s。
馬英九指:台灣趨近不自由的民主?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馬英九代表「藍/老」?藍是藍的國民黨,老是指年長的一輩,在海外,曾幾何時,和馬英九同一輩的人都和他一起成長,一起走向老年化了。
也許年長了,也許努力過,也許感覺到生命的「不多」,爭取的更多,我們就常說得太多。馬英九說:「台和陸比民主自甘沉淪、蔡栽美懷裡人民付代價?」很爆!
馬英九投書媒體指出,台灣趨近「不自由的民主」,他說,「現在很難和大陸講,我們很民主」,因為有些現象在他們那邊是普遍的,台灣以前沒有「例如把一個電視新聞台關掉,這是以前沒有的」。針對民進黨查辦網路言論引發寒蟬效應,馬英九說,言論自由管到這地步有什麼民主可言?
聊到兩岸關係,馬英九直言:「總統一頭栽在美國懷裡,要想在其他方面辦什麼事都很困難」,這個代價都由人民在付,他強調,其實美國最怕兩岸打起來,而且會比烏克蘭面對俄羅斯比還要嚴重,如何看美國總統拜登說會出兵台灣?馬說,他的判斷是,「美國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倒不是它不想」。
「兩岸話題」在選舉期間格外敏感,談到要如何解決能源問題,馬英九直言就是要「換政府」,而要解決兩岸關係,也是一樣,但國民黨還有機會在2024重返執政嗎?馬英九說:「我們要找一個能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的領導者」……
美國兩黨互駡,醜態百出,臺灣近年來,也政黨互責,同樣醜態百出,這是否就是民主?像美國總統2024年大選,名單中還是老人一族,好令人期待當年曾選出克林頓及奧巴馬,年青的沒有包袱。
馬英九期待換「政府」,國民黨又有誰?那個男人又回來了,韓國瑜?朱立倫、郭台銘、張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