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社區人士及民眾聚集中華公所,在大禮堂連線參加第二社區委員會線上全體會議,討論有關華埠格蘭街231號計劃改建為遊民所事宜;會議前中華公所及民眾先在中華大樓門前向市府示威抗議,堅決反對市府在華埠興建遊民所計劃,然後移步大禮堂參加線上會議。
(圖)為了獎勵華僑學校學生,向他們傳達重視教育、回饋社區的中華傳統理念,雲吞食品公司再度向中華公所Fortune畢業基金捐款五萬元,為培養下一代華裔人才貢獻力量。
名師高徒:伍銳賢曾偉康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曾偉康17歲加入「台山寧陽會館」;34歲2018年接任會館主席;2022年38歲擔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稱曾偉康是伍銳賢惜心培育的僑社精英。
伍銳賢一九七零年移民美國,在繁忙工作和讀書的同時,當年也是年紀輕輕加入「台山寧陽會館」,之後,一直活躍於僑社,正如伍銳賢說,過去所發生的事便是歷史,歷史不能改變,但希望別有居心者不要「篡改歷史、斷章取義、忘公義、求私利」,我們必須不斷溫故知新,展望未來,將華人飲水思源、敬老尊賢、長幼有序等優良傳統轉承下一代。
曾偉康是伍銳賢的「理想僑社接班人」,17歲加入「台山寧陽會館」,學習了17年接任會館主席,曾偉康的努力和恆心是值得加許。
曾偉康在華埠經營商業,父母均來自中國台山,上任後將以促進公共安全為首要工作目標,原來曾偉康中文不好,他努力以英文拼音法學習中文,輔警生涯邁入第19年,曾偉康是紐約市輔警隊長,他與華埠市警五分局緊密合作,每星期抽出多個小時為的社區服務,在華埠「亞裔歧視、遊民問題、興建監獄……」均據理反應。
(圖)曾偉康主席參加州長辦公室相關政策官員Marcos Soler主持的線上會議,討論胡楚州長計劃修改保釋法事宜;會後,中華公所向州長致函,表示支持修改保釋法,希望此舉能改善紐約日益增加的罪案率。
(圖)曾偉康主席與各民選官員及社區領袖,參加馬泰市議員舉辦的華埠大遊行,強烈反對市政府在華埠興建監獄,約二千名僑胞參加。
新民調:拜登支持率跌至歷史新低
民調發現,拜登整體支持率從1月份的43%下降至40%,55%的美國人不贊成拜登作為總統的表現,70%的美國人表示對拜登處理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西方國家之間持續衝突的能力缺乏信心。
據路透社報導,經濟是民調受訪者最關心的問題,其次是戰爭和外國衝突,受新冠疫情持續、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等影響,拜登國內支持率去年8月中旬開始下跌。近期,美國通貨膨脹率節節上升,今年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5%,創40年來最高水平,進一步打擊拜登支持率,通脹已成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並對備戰11月中期選舉的民主黨構成嚴重威脅。
馬克龍呼籲:克制言行
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應對俄烏衝突時要克制言行,馬克龍指出,目前首要任務是實現停火,通過外交讓俄羅斯軍隊撤出烏克蘭,他又表示,會繼續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對話,較早前,美國總統拜登在波蘭華沙指,普京不應再繼續掌權,克里姆林宮回應普京是否繼續掌權,是俄羅斯人民的選擇,並非由拜登決定,白宮官員重申,並非要求改變俄羅斯政權,而是不應允許普京對鄰國行使權力。
對富有美國人收更多稅款
《華盛頓郵報》和多間美國傳媒引述白宮文件報導,政府將會在星期一公布的2023年預算案提出主要針對億萬富翁的最低稅,向700多個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美國家庭,徵收至少20%稅款,確保最富有美國人支付的稅率,不再低於教師和消防員,這項需要國會批准的新措施,估計未來十年增加政府高達3600億美元收入。報道引述大學經濟學家估計,商業大亨馬斯克在新措施下,要額外支付500億美元稅款,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就要支付多350億美元。
3月27日哀悼活動現場,當日下午,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遇難者集體哀悼活動在事發地搜救現場舉行,對遇難者表示哀悼。(新華社)
「黑匣子」找出兇手
(News Chinatown報導)27日2時許,哀悼活動開始,全場鳴笛,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全體人員、事故現場搜救人員等面向遇難飛機方向肅穆而立,默哀三分鐘,以此寄托對遇難者的哀思。再又找到第2個「黑匣子。」
「黑匣子」是什麼?是飛機失事後,救援搜尋工作中很重要的物件,事件回到1934 年,一架飛機在澳大利亞南邊的一座海峽失事,一位乘客是 33 歲的聖公會傳教士沃倫牧師,他的兒子David當時年僅9歲,立志要找到害死爸爸的「兇手」,1953年,當時已成為工程師的David,在一次參與事故的調查時想到,可研製能把飛行員對話及飛機的飛行數據保存在某個扛墜毀的防火裝置當中,那麼一但飛機發生事故,便可以靠這個裝置提供線索,從而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
1956年有了「黑匣子」的雛形,1960年,澳洲發生飛機不明墜毀,澳大利亞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法律規定民航班上必須裝置飛行記錄儀的國家,幾十年間「黑匣子」不斷更新換代,目前的「黑匣子」能夠經受5000磅壓力、2000華氏度的溫度及海面以下2萬英尺的壓力考驗,成為全世界所有商用及軍用飛機上的標準設備,相關技術亦被大規模地運用於火車、卡車和汽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