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有國;有家

有國;有家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3人在街頭向美國警察潑水被捕,特朗普說:「被潑水是侮辱」,4名美國警察在紐約街頭被幾名男子蓄意潑水、用水桶砸頭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目前,幾名涉事人員已被逮捕,並面臨多項指控,這就是美國,美國的民主是有底線的,像「遊行有指令不能四圍走」,那有像香港如此「拒警、襲警、圍攻警署、縱火、堵塞交通、走入商場喊落閘……」

前特首梁振英:現時有狂徒擾亂鐵路正常運作,我正在成立的懸賞基金,將懸紅緝拿此等犯法狂徒,繩之於法,請大家協助,我們要告訴全世界,香港人是理性的。

網上一位洗太說:「我60年代出生在香港,70年代、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上一代人用辛苦努力建立香港,泛民攪亂視聽,整出個爛攤子,我哋係容忍的一代,李柱銘、黎智英有錢去移民,我無,我吾想香港亂成咁,奉勸年青人不要人云亦云,反逃犯條例,點解變了反送中……」

守護香港聯合召集人黃英豪說:煽動他們「涉教唆違法」市民要強烈反對;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光復香港 = 不歸路;香港菁英會主席莊家彬對香港暴亂意見:包圍式示威拖累民生,要理性探討。

「國家」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宗教、血統、領土、政權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一般國家行政管理當局是國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國家機構,在一定的領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97回歸,香港不再是「殖民地」,被英國百年統治,只要你生活在香港,便得習慣有「國」不再只有「家」。)


 
Who is She;顛倒黑暴;縱容暴徒

Who is She顛倒黑暴;縱容暴徒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記者」的職業有無冕皇帝之稱是一份對「德高望重」者一份崇高的敬意,「德」是品格德行、「高」是遠超思維、「望」是反復證明、「重」是明窗淨几;面對新聞亦要細嚼慢嚥,不能太主觀,不能有私心,更不能借此貪贓枉法;我們年青一代的記者基本都這樣,小心翼翼的作出報導。

她《毛孟靜》逢中必反,卻和中國共產黨自20世紀上半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軍事戰略家、外交家、詩人的毛澤東主席同姓「毛」;「孟」字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靜」(左)青,初生物之颜色;(右)争,上下兩手雙向持引,堅持,「静」,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我們的少女年代「記者」有我、也有毛孟靜,她是無線的第一代「新聞之花」深受歡迎,她告別電視主播時,大家都依依不捨;人會變,變老的同時也就面帶微笑和慈詳,但今時今日,毛孟靜的出現便是一個「反」字,是什麼事令她「變」得失去了面對「平靜?初心?」

翻查資料,在一個母親節,她發表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你們都已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我和爸爸已是老伴了,終於,我可以全心全意為香港做點什麼;你們知道嗎,我投身政治一個小小的念頭,早在2004年醞釀……這些年下來的一點心得,是生活充滿黑與白、光與影、對與錯,水漲水退,還有「半杯水」,還有給陽光割切了一半的街道 ... 還看是什麼人站在哪一邊說什麼話;人生在世匆匆幾十年,人性追求的,講到底,原來也不過是一點公道之心……也許,每遇上困難的決定,只要都多問自己一句:這公道嗎?Is it fair? 也就做到君子坦蕩蕩了。」

a

目前香港變得「混淆不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受罷工與不合作運動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大受滋擾,對於有人在輕鐵、東鐵線路軌放置手推車等物件,他指此行為威脅乘客安全,必須譴責,陳帆表示,即使對政府施政有所不滿,也無須使用對香港和其他市民帶來傷害的手法表達,他呼籲市民以不同方式表達意見的同時,需要尊重其他人權利、自由和安全。

「不可縱容」林鄭話,部分人用暴力表達政治訴求,罔顧其他人嘅權利同自由,甚至做出挑戰國家主權、危害一國兩制嘅違法行為,這會摧毁香港的穩定繁榮,明白市民對政府有不滿,但希望大家想一想,是否要押上700幾萬人的穩定生活和香港的未來作賭注。

一小撮極端暴力人士甚至投擲磚頭和汽油彈、縱火、製造炸彈、藏有大量攻擊性武器,這些均屬非常嚴重罪行,香港是自由社會,市民引以為傲,但部分人用暴力表達政治訴求,罔顧他人的權利和自由;更嚴重的是,部分極端分子的行為已令事情變質,有人污損國徽,甚至拆下升起的國旗,掉進海中,他們揚言要「搞革命」、「光復香港」,這些行為已遠遠超越原來的政治訴求。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聲明,表示全力支持以林鄭月娥為首的特區政府依法治港,全力支持警方嚴正執法,恢復社會安定繁榮,他指出,相信廣大市民已認清近期暴力事件的本質,已無關修例爭議,也遠超原來的社會訴求,而是明目張膽的政治要脅,透過污損國徽、侮辱國旗,公然挑戰中央政府權威。

身為立法會議員的毛孟靜,一直掛在口邊的是尊重「人權」、「自由」,卻縱容暴徒一連串的惡行,罔顧他人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權利和自由,「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五號見「記者」堅持己見,指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死不悔改」,顛倒黑白,反指特首要香港「玉石俱焚」、「走上不歸路」;質疑政府指示威活動變質,是在「聲東擊西」年云云。點解毛孟靜還認同示威者的暴行?(*網上截圖)


 
缺失的一塊Puzzle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新聞界講話的」『這不是暴動,是什麼?特朗普在回答媒體關於香港的問題時,用了這樣一個詞:riots(暴動)外媒苦心營造的香港「和平抗議」,被特朗普用這個詞戳穿了!特朗普在白宮草坪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香港出現的riots(暴動)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他不知道中方的態度是什麼?但指出那是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事情,因爲香港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會自行處理香港的事情,他無需給與建議。』前香港特首梁振英Facebook內有句結尾話:「香港一些跨洋過海,見到洋人就必恭必敬的熱臉孔貼在最大最冷的屁股上面了。」

缺失的一塊Puzzle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金錢名利,世間人趨之若鶩,它代表財富,代表地位,同時也最具爭議性。」我卻相信林鄭月娥最開心的時間是照片中的她;回首前事,一位新聞界的新丁,因為「奮發有為」30歲前當上了香港一間報社的總編輯,在外間人人羨慕的眼光下,看來平步青雲的好日子背後,亦犧牲良好,每天的每一分鐘都被責任兩字罩著,甚至10號風球高掛,當年只有6歲的兒子,抱著我雙脚哭著說「媽媽很危險不要走」還是要出門。

「人生」是要對自已負責,職業女性常因工作而「辜負」了家人,亦掉失了在家庭中人生的一塊Puzzle;金錢名利轉眼成空,『頂峰高處不勝寒、欲乘風歸去已晚』;兒子長大了,有他自己的家,擁有的只是一個「媽媽」的稱號,失去了親愛精誠。

林鄭月娥是一個有700多萬人口香港的特首,在近40年間曾於20個政府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林鄭月娥當選第五屆香港行政長官,成為歷史上首位香港女性行政長官,她與丈夫林兆波於英國劍橋結識,1984年結婚,育有兩子,兩人結婚35年來,相聚的時間少;2012年初,林鄭月娥在英國一小鎮置業,原定計劃於其發展局局長任期完結後,與丈夫和兩名兒子在當地生活,最終改變初衷,留在香港出任政務司司長,並向其夫承諾不會參選特首;2017年林鄭改選特首林生犧牲好大,因2012年本準備「回英國」短住享受二人世界,但計劃告吹,同一計劃在5年後再次被打亂。

 

「暴力行為」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中央亦一再表態支持林鄭,目前遊行方式一扭轉,變了公務員發動反修例集會,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等,又在「說三道四」;國際間都在看好戲,看林鄭月娥如何「平定風波?」

年青人「暴力行為」據專家指出是:「教育失策。」有甚麼樣的教育,就會塑造甚麼樣的青年,香港回歸後,仍繼續使用英國人編輯的港英教材,據2017年官方統計顯示,由英國人控制的教材入校基本佔據壟斷地位,除了在文化、制度和歷史上製造分裂和對立情緒之外,還通過宗教、殖民手段改換香港傳統信仰。

「急功近利、不勞而獲」是捷徑,只要進入學生會反中亂港,就可能一夜走紅,成為政治上的暴發戶,這樣,香港高校就培養出了不少這種政治上的暴發戶;可以想像,一個從小就接受去中國化殖民思想並伴隨長大的香港年輕人,又怎麼會對「祖國」產生認同感?又怎麼對大陸同胞熱情得起來?只要香港教育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培養的人可能就是亂港份子,香港就永無寧日。


 

 
得不嚐失的後果

得不嚐失的後果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生活水平高,工資低,要求加薪是合理的打工仔的「期待」,美國「最低」時薪漲至15美元將使1700萬人受益,但作為「貧窮線下」的族群,屆是又會否「得不嚐失」?當沒有了入住「可負擔性住屋」、「沒有了免費醫療」、「沒有了托兒津貼」等等,前途或許更困難?

美國大學、社會學家及人口普查數據顯示,4/5美國人一生當中至少一段時期曾苦于失業、瀕臨貧窮,赖社會福利金生存;美國經濟體日益環球化、貧富差距擴大,在美國1900萬白人的收入低于年薪2.3萬美元 (一家四口總收入) 的貧窮線下,佔全國貧困人口的41%以上,是貧窮黑人的近2倍,低收入白人很多居住在郊區小鎮,散佈美國各州。

 

今年年初,美國衆院民主黨人提出《提高工資法案》,計劃逐年提升時薪,直至2025年1月1時,將最低時薪提升至15.25美元,自2009年以來,最低時薪一直保持在7.25美元。

CBO預測,小費工人每小時的薪資標準將即刻從2.13美元上漲到3.60美元,然後每年上漲1.50美元,直到2029年達到15美元的基準,這項研究指出,該提案將令1700萬時薪低於15美元的工人受益,收入略高於15美元的另外1000萬人也可迎來漲薪。

衆議院教育和勞工委員會主席斯科特 (Bobby Scott) 表示,這項立法「將使95%的美國低薪工人受益。」根據勞工部的數據,2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薪資水平已高於聯邦最低水平,據國家就業法項目,今年有22個州和地區增加了最低工資,紐約、加州和大約20個城市有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最低標準提升至15元;亞馬遜、Target和沃爾瑪等公司,正在逐步將基本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

另一方面,作為「小企」業的東主而言,工資增、租金漲、成本高,生意並不因各項增加而令客人增加,在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中,「力困筋乏」引來結業之苦;就職機會之門也越來越多……

華盛頓大學教授蘭克說:「貧窮不再是某個群體的問題,它是美國的問題,唯有當大家認識到貧窮是美國民眾共同面對的問題,不再只是個影響黑人和西班牙裔的次要問題,大家才會真正制定大型的扶貧計劃來援助陷入困境的民眾。」

據資料指,美國人面對貧窮風險的比率不斷上升,特别是那些35歲至55歲者其風險特高,1969至1989年間,35歲至45歲者陷入贫困的風險為17%,到了1989至2009年風險上升到23%;至于45歲至55歲者,同一时期陷入貧窮風險由11.8%上升到17.7%;按現有高低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到了2030年,将有约85%成年人感覺缺乏經濟安全感。

 
« 最先前一個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個最後 »

第 12 頁, 共 100 頁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