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黃氏大廈:辦理中國護照.

黃氏大廈:辦理中國護照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為照顧60歲以上耆英辦理中國護照,定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9:30-12:30在唐人街牌樓傍-黃氏大廈5樓現場辦理中國護照。細節如下:(1) 在中領舘上網(APP)登記成功者,請依時安序前來辦證。(2)中領舘上網(APP)沒有登記成功者恕不辦理。(3)辦理護照者必須攜帶綠咭、中國護照、相片3張、現金支票(money order) $23元,寫給 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in New York,郵局回郵信封(USPS priority mall Express)。(4)萬一沒有攜帶現金支票,你要補回代購現金支票費$5元,郵局來回地址信封快郵費$1元,以上任何特別服務費(車馬費)$5元。一共$20元。(5)第四項服務,務請預約梁添光先生。電話:617-840-8611。

alt

2023社會保障福利將增長8.7%

(華盛頓News)到2023年、數百萬社會保障領取者的福利將增加8.7%。對美國退休人員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增長和可喜的消息,生活成本調整意味著從1月開始,平均受助人每月將額外收到140美元以上。福利的增加將伴隨著醫療保險B部分保費下降3%。社會保障局代理專員Kijakazi表示:「加上2023年醫療保險保費的下降,社保的增加將使老年人更加安心和有喘息的空間。社保生活成本大幅調整,是10多年來醫療保險保費首次沒有上漲,這表明我們可以為依靠自己,所獲得福利的美國老年人提供更多支持。」(*大約7000萬人,包括退休人員、殘疾人、兒童、領取社會保障福利,這將是 1946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嬰兒潮一代所見過的最大的福利增長。)

alt

人生於世上有幾個知己、多少友誼能長存;今天且有暫別、他朝也定能聚首;
縱使不能會面、始終也是朋友;說有萬里山、隔阻兩地遙;不須見面、心中也知曉、友誼係改不了……(*港式友誼)

美式友誼:驚醒了歐洲人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不拘形式與繁文縟節」美國人跟誰都是「朋友」的交往模式,有時會令人十分惱怒;美國人談話往往直接注視對方的眼睛,談話人之間的目光交流體現了美國人對於隨意、自然、與平等的信念。如果一個人目光飄忽不定、迴避與人對視,美國人就會覺得此人心懷鬼胎,肯定有假。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以來,誰在「心懷鬼胎」?自歐洲國家極力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轉而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以顯示歐美的團結,結果,美國LNG過於昂貴的價格,讓不少歐洲國家苦不堪言。

首先,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能源價格必須「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法國總統馬克龍;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也先後對美國大發戰爭財的行為提出了尖銳批評。從依賴俄羅斯能源轉而依賴美國能源的歐洲,也終於醒過來了?

alt

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勒梅爾對美國的批評升級,不能接受美國作為合作夥伴,賣給歐盟的LNG價格卻是其國內價格的4倍以上,不能讓美國利用俄烏衝突主導歐洲能源市場。

美國每艘LNG船淨賺1億美元,歐洲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比例,已從去年的28%增加到今年的45%。歐洲轉向依賴美國液化天然氣的結果,就是相關鏈條各個環節普遍暴漲,形成了歐洲溢價。

能源專家估算,美國公司以大約6000萬美元的價格,將美國的一艘大船裝滿LNG,到了歐洲價格立刻飆升至2.75億美元,這也意味著美國公司每一艘駛往歐洲的LNG船都可淨賺1億美元以上的利潤,令歐洲難受的是,由於天氣已經轉冷,無論美國怎麼漲價,也必須高價購買現貨LNG以滿足過冬需要。

alt

移民執法程序:政策變化

2022年10月12日,國土安全部 (DHS) 宣佈了針對「委內瑞拉」移民到美國的新「移民執法程序」首先,它為多達24,000名委內瑞拉移民創建了一個申請流程,可以通過航空進入美國內陸入境口岸要獲得批准,申請人必須在美國境內擁有財務支持者。其次,任何試圖在入境口岸之間進入美國的委內瑞拉移民現在將:(1)根據特朗普時代的Title 42政策返回墨西哥;(2)沒有資格通過新設立程序申請合法入境。代表瑪莎葡萄園島移民的組織民權律師強烈反對這些變化,它們是不人道的、只會加劇南部邊境的人道主義危機,就像特朗普政府的兒童分離政策一樣,該計劃的懲罰性達到了殘酷的程度,而那些有合法庇護申請的人,將在他們提出申請之前被送回墨西哥。


 
亞洲的:猶太人大屠殺

(代柬) :2022紐約華埠街坊文化節「詳加說明」續後。

alt

台灣又出現頗具爭議性的事件:在高雄紅毛港「保安堂」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豎立銅像,監察院長陳菊與若干立委親往獻花致敬。觀點投書:「立安倍銅像,對得起台灣同胞嗎?」看到The Storm Media王景嚴文章,第(1)在公共場所為已故人士豎立銅像,是對此人極大的尊崇。第(2)我國政府通常會贈勳給外國政要,以表彰其對促進兩國友好關係作出的貢獻……

alt

立銅像?此人必然是生前對於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永垂不朽的巨大貢獻,值得當地人民世世代代感恩戴德,安倍生前為台灣做了甚麼?安倍生前曾三度前來台灣,會見李登輝、馬英九、蔡英文總統。但我國歷任元首都沒有贈勳給安倍,顯示安倍並沒有對「台日關係做出值得褒揚」的具體貢獻,既然政府認定安倍對台灣並沒有重大貢獻,台灣民間人士為安倍豎立銅像的依據及正當性何在呢?(圖*南韓江原道「韓國自生植物園」設置兩尊新銅像,是外形酷似安倍晉三的男子,對一名慰安婦少女下跪認錯。美聯社截圖。)

alt

亞洲的:猶太人大屠殺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立安倍銅像《認日匪作父》?王景嚴寫:「歷史不容否認、教訓不容遺忘。」現代台灣人民可以與日本人民做朋友,但是「友日」不等於「媚日」。為安倍豎立銅像的台灣人,又對得起當年的抗日英雄?(*抗日英雄:包括我公公「鄒洪上將」在內。)

翻出近代史和大家重溫:甲午戰爭,亦稱中日甲午戰爭,是一場中國清朝和日本帝國之間的近代戰爭,兩國圍繞著朝鮮半島的宗主權展開了全面的軍事衝突,國際社會在此前一直看好清朝,但實際上卻是日本方面輕鬆獲勝,而清朝則慘敗得歸,最終以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收尾。「八年抗戰」,為中日全面衝突,若追溯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止,則戰爭為14年。在國際上,第一次「中日戰爭」指「中日甲午戰爭」;而將「抗日戰爭」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alt

在中國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帝國在許多亞太國家均犯下了戰爭罪行,事件中相當一部分被西方描述為「亞洲的猶太人大屠殺」。裕仁天皇領導下的日本陸海軍曾犯下了無數戰爭罪行,導致了數百萬人喪生,一些對歷史上日本戰爭罪行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的估計範圍從300到 1400萬不等,這些死亡人數主要是由當時日本軍隊和政府直接實施或間接縱容的屠殺、虐待、人體實驗、人為饑荒、奴役以及強迫勞動所造成的。

在戰爭中屢次使用一些,被日本更早以前簽署的國際協定所禁止的殺傷性武器,其中包括海牙公約(1899年和1907年),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藥或有毒武器」。

自195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高級官員曾多次為該國的戰爭罪行道歉。日本外務省表示,日本承認其在二戰期間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苦難」,特別是在進入南京時,日本士兵殺死了大量非戰鬥人員並從事搶劫和強姦。此外,一些日本歷史教科書僅對各種戰爭罪行提供了簡要的提及。(*1895年至1945年之間,台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alt

2022華埠街坊文化節

茲定於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在孔子大廈一樓交誼聽舉行 2022華埠街坊文化節新聞發佈會。

簽到時間:1:30PM-2:00PM、發佈會時間:2:00PM-3:00PM、發佈會地址:33 包厘街,孔子大廈一樓(交誼聽)聯繫電話:212-966-2282,電子郵箱:Contact@CCCNY.US

由紐約中華總商會主辦,華埠商業改進區,亞美成人日間護理協會,紐約崇正會協辦的「2022華埠街坊文化節」將在10月22日,星期六早上11點到下午4點,在華埠地威臣街(Division Street)舉行,旨在通過宣揚亞裔文化,推動當地經濟,繁榮華埠,為民眾在節日期間提供一場有趣的活動。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遊客及街坊前來參與本次活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促進睦鄰互助,並為華埠的商家搭建一個品牌展示及推廣的平台,讓更多人認識紐約華埠。現場設有傳統的中國舞獅華埠餐館的不同類型美食及現場歌舞表演,更是特意邀請了為兒童提供畫臉,卡通氣球,跳床等娛樂,也有攤位免費贈送禮物以及幸運抽獎等。(*唐人街的孔子铜像和孔子大厦。)


 
中國汽車何以「逆風飛翔」?

美國人吸食大麻超過香菸近期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吸食大麻的美國人首次超過香菸。幾十年來,吸菸者一直在穩步下降,現在已經降到11%新低,而大麻的使用卻一直上升。2021年,紐約州議會通過「大麻監管和稅收」法案,隨著各州陸續解禁,在美國人們對大麻的態度愈來愈開放,而對香菸的態度愈來愈謹慎。

alt

養老金政策中歧視男性

(RTHK News)歐洲人權法院裁定,瑞士政府在養老金福利政策中歧視男性,瑞士政府目前規定,女性在丈夫去世後,餘生都可以領取養老金,但男性即使妻子過身,都只能夠在子女18歲以下時領取。一名男子早前入稟法院挑戰當局決定,但地方法院認為,男性是大部分家庭的主要養家者,一旦子女長大,仍可重返工作崗位。案件最終被提上歐洲人權法院,法官認為,女性在工作場所的角色已經出現變化,瑞士這項政策違反歐洲人權公約中,歧視男性的條文。法院的決定將引發大量民眾追討養老金,瑞士政府亦要修改養老金法例。

alt

(圖)1886年機械工程師Karl Benz在德國曼海姆,駕駛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汽車。

中國汽車何以「逆風飛翔」?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涉及芯片短缺問題,再加上2021年下半年以來鋁等汽車主要原材料大幅漲價,讓不少車企承壓。2022年1-8月,中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10的國家分别是:美國、墨西哥、日本、比利時、英國、俄羅斯聯邦、德國、韓國、澳大利亞和沙特阿拉伯。2022年8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30.8萬輛,也是歷史上首次超過30萬輛。

時間撥回二十年2002年,那時中國的汽車出口產業和德國、日本等國家還存在著巨大差距。據國際機動車製造商協會(OICA)數據,2002年世界汽車出口量為2210萬輛,其中德國、日本的汽車出口數量均超百萬輛。國產汽車出口量僅有4.31萬輛。如果扣除雪地行走機動車、高爾夫球車等其他載人機動車,那麼中國汽車出口量就只剩下2.2萬輛。

能源車出口大國

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數量突破200萬輛,總量達到201.5萬輛,僅次於日本(382萬輛)和德國(230萬輛),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且超出韓國(152萬輛)近25%。到了2022年,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到8月中國汽車出口量191萬輛,同比增長47.5%,這一數字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量,超越了德國的汽車出口量,僅次於日本。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增長引擎。(*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占全球的1/3,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出口大國。)

alt

聯合國選出14個人權理事會成員

第77屆聯合國大會10月11日舉行全會,選舉出14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新成員,以接替將於今年年底結束任期的成員。新成員於2023年1月1日就任。

此次選舉出的人權理事會成員為:非洲地區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南非、蘇丹;亞太地區的:孟加拉國、吉爾吉斯斯坦、馬爾代夫、越南;東歐地區的:格魯吉亞、羅馬尼亞;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智利、哥斯達黎加;西歐及其他地區的:比利時、德國。其中,蘇丹和德國為連任。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人權理事會共設47個席位,其中亞太地區和非洲地區各佔13席,拉美及加勒比地區佔8席,東歐地區佔6席,西歐及其他地區佔7席。聯大每年改選約三分之一人權理事會成員,成員任期3年,可連任一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由聯合國大會成員,通過不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候選國需獲得半數以上選票方可當選。


 
願與北京共尋台海和平方法

alt

特拉斯民調潰敗:負47

英國國會下議院將在本周開議,由於首相特拉斯的減稅計畫引發市場動盪、又失去民心,她的地位將面臨新的威脅,據路透報導,一項民調顯示,工黨目前以47%的支持率領先保守黨的26%,是前所未見的領先優勢。特拉斯上任不到一個月,提出的減稅政策已拖累英鎊重貶,即便她被迫扭轉為最高所得者減稅的計畫,也在上周的黨代表大會為政策辯護,仍無助挽回民心。調查顯示,特拉斯的個人支持度降至負47,為史上最低,甚至比前首相強生的醜聞期間、以及梅伊下台前夕還低。「金融時報」連續多天批評特拉斯「固執、令人感到絕望」;英國「旁觀者」雜誌更諷刺:「特拉斯是一個真正的成年人嗎?」

alt

願與北京共尋台海和平方法

中華民國111年「雙十節」國慶,蔡英文總統發表講話,重申台灣願意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與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強調「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期待兩岸恢復通關後,能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的健康有序交流,進而紓緩台海緊張局勢,並強調,尊重台灣人民對主權和民主自由的堅持,才是重啟兩岸良性互動的根本。蔡英文同時延續去年就兩岸政策提出的「四個堅持」,要求「持續站穩『四個堅持』的立場」。

alt

孫儉元處長:國慶酒會「實錄」

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於10月9日晚,5時在波士頓公園廣場酒店(Boston Park Plaza Hotel)舉辦「慶祝中華民國111年國慶酒會」,由處長孫儉元夫婦主持。

700多位新英格蘭地區政要、波士頓領事團成員、僑界領袖、僑胞、學人及留學生出席,重要與會人士包括: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Ed Markey選區代表James Cantwell、老年事務廳廳長陳倩(Elizabeth Chen)、州眾議會亞裔小組主席黃子安(Donald Wong)、州眾議員Tackey Chan、Jeffrey Roy、Sean Garballey、Steven Howitt、Josh Cutler、Kathleen LaNatra、Vanna Howard、TamiGouveia、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新罕布夏州州眾議會議長Sherman Packard、參議會交通委員會副主席David Watters、州眾議員Benjamin Baroody、Peter F. Somssich;羅德島州眾議會代議長Brian Patrick Kennedy、州眾議會多數黨議場經理John Edwards、州參議員Sandra Cano,以及緬因州Penobscot 郡郡長Andre E. Cushing III等。

60位政要致贈賀狀

新英格蘭地區多位聯邦參、眾議員、州長、議長、麻州波士頓市、牛頓市(Newton)、伍斯特市(Worcester)、昆西市(Quincy)、羅德島州中瀑市(Central Falls)、克蘭斯頓市(Cranston)、普塔吉市(Pawtucket),以及新罕布夏州曼徹斯特市市長等近60位政要也都分別致贈賀狀。慶祝儀式由就讀於佛蒙特州威爾猛軍校(Norwich University)的我國4名軍校生護送中華民國及美國國旗進場揭開序幕,接著全體出席貴賓高聲合唱兩國國歌,氣氛莊嚴隆重。

孫處長致詞表示,面對中國威脅及新冠疫情的嚴重挑戰,我國經濟成長依然強勁,創造了2.0版的台灣經濟奇蹟。在台美關係方面,孫處長指出,兩國經貿關係強健緊密,台灣期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能促成兩國早日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以及台灣獲納入美國所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也由衷感謝美國信守「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給予台灣「堅若磐石」的支持,台灣是美國可信賴的伙伴,並將堅定支持美國確保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目標。

134位州議員加入台灣連線

孫處長繼稱,我國非常珍視與新英格蘭各州的友誼,不僅雙邊貿易量在2021年大幅成長,民間與教育交流亦持續強化。目前已有5個州共134位州議員加入「新英格蘭地區州議員台灣連線」,我們期待繼續與此間友人及夥伴密切合作,繼續增進互惠互利的雙邊關係。

針對兩岸關係,孫處長強調,面對中國的武嚇,台灣依然保持自制。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及良善力量,台灣將致力維護台海現狀,並願秉對等尊嚴的原則進行建設性對話。台灣不會升高衝突,也不會引發紛爭,但捍衛國家主權及安全的決心絕不會動搖。

最後,孫處長感謝各界人士透過出席本處國慶酒會表達對自由民主台灣的支持,祝願中華民國(台灣)與美國,特別是台灣與緬因州、麻薩諸塞州、新罕布夏州、羅德島州及佛蒙特州的友誼永固。

堅韌台灣,立足世界

新州眾議會議長Sherman Packard、麻州聯邦參議員Ed Markey選區代表James Cantwell、羅德島州眾議會代議長Brian Patrick Kennedy、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雷國輝及全美安良工商會總理暨僑務委員陳仕維隨後分別致詞表達對我國的堅定支持及祝賀之意,儀式在孫處長夫婦偕同與會貴賓共切蛋糕後圓滿完成。

酒會現場設置大型電視播放國慶文宣影片「堅韌台灣,立足世界」;本地台灣學生也組成志工團隊,在現場協助接待及禮賓工作,展現台灣新生代的「暖實力」。此外,由「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NEC )台灣留學生組成的樂團,在國慶酒會中演奏台灣組曲。酒會歷時約3個半小時,氣氛熱烈,賓主盡歡。

alt

(圖:左至右:貝嶺、至德三德公所元老,陳志強父女貝嶺老朋友。)

喜見貝嶺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在雙十節酒會尾聲,意外見到貝嶺,却感到非常開心,其實和貝嶺第一次見面是2000年那一次,那年8月他在北京,因印刷出版傾向雜誌第13期,被控以「非法出版發行境外文學刊物罪」,在北京入獄,後獲釋,遣送美國,我採訪了他。

再見意外喜悅是大家都是上海人,而且在貝嶺身上,看到了什麼叫做「理想」,理想和「夢想」不同,前者是要把想的事物行動起來,夢想就一直是美好的推理,是思想的行為,沒有實際的作為。

貝嶺是那些追求完美主意的文青,而且也有他共同交心的朋友,而雙十節酒會是我第三次和他匆匆交談,我們就提到了早逝的孟朗,在中間的一次是他與孟浪等發起籌創獨立中文作家筆會,22年加起來也只一小時左右,他說他現在居台灣,這次是疫情後四年啦,才回波士頓,31號回台灣。披著長髮騎著單車,在波士頓仍未推行「環保」騎腳踏車時,貝嶺就很自在踏著單車穿插在大街小巷。

死亡、是一個廢棄的事實

我欣賞貝嶺是因為我年少時,也對人生有任性的浪漫情懷,入了文化界,改變了對人生的另一種看法,要用文字的力量去改變一些本不可為的事成可為,因為改道而行,因而很欣賞別人的唯美追求主意。

alt

詩人,徐志摩的詩好還是不好?每一個年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理解,貝嶺的詩也有其獨特的內心世界裡的呼喚,在「死亡是一個廢棄的事實」詩中他這樣寫:

「傷害啊傷害,傷害啊傷害、赤裸的嘴在傷害、我們肉的無畏、被綁在發條上擰緊、我們恐懼傷害。

死亡是一個廢棄的事實、狹隘,箍固在陽光的模具裡、我們燦爛笑容的惡魔、被暴晒、一個謬誤的窗簾、誠實的手在遮掩。

一夜又一夜、不再是牆上的偶像、我們內心的房間黑暗、和死亡做愛、我們恆久的衝動不變、一生中最長的睡眠、死亡,是一個廢棄的事實。」

因「六四」滯留美國貝嶺,中國詩人,作家、編輯及出版工作者。作品已有多國語言譯本。貝嶺為美國加州大學國際寫作與翻譯中心(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理事會理事。2013年起,擔任獨立中文筆會會長。

貝嶺、本名黃貝嶺1959年,生於上海,六歲移居北京,曾下鄉務農及做工。讀大學期間開始參與北京的地下文學及地下文化活動,後成為1980年代北京地下文學及地下文化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曾在學校、報紙、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亦曾在深圳大學任教。1988年底赴美國文學訪問,1989年因「六四事件」滯留美國。(圖:貝嶺與孟朗。)


 
« 最先前一個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下一個最後 »

第 162 頁, 共 479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