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爭取新聞自由

爭取新聞自由

(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新聞自由』很重要,重要背後,是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自由』是支持新聞界的一股清泉,好的新聞可以令人廢寢忘餐,我自小是傳媒人,習慣了『鐵腳、馬眼、神仙肚』;為了忠於良心得失不少,仍覺值得。

看到一則新聞,香港明報:

『逾300名攝影、文字、電視台和電台記者,穿上黑衣,抗議警方在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限制採訪,壓制新聞自由,不少記者批評在採訪時被阻撓和無理搜查,而李克強出席的場合,不少只由政府新聞處提供片段,批評這些做法影響市民知情權,要求警方向受影響人士包括新聞界道歉。』

曾在香港當過20年記者有多,率之移民是擔心新聞被握殺。

香港逾300傳媒獲得警方發言人回應是:『在保安區內實施管制措施經過風險評估,首要目標是確保政要安全,由於記者進入保安區須接受搜查,相信安排能方便記者採訪並達到保安目的。』

警方強調尊重新聞自由和採訪權利;來了美國,才明白在得到『自由和採訪權利』之前,必須付出代價,前時,奥巴馬前來麻州為省長百德站臺,攝影、文字、電視台和電台記者,在入席領取特別即日記者通行証前,攝影器材預早送檢,而記者亦要通過美國海關專業檢查,達一小時有多。

限制採訪,壓制新聞自由,對傳媒是一種歧視;但傳媒在新聞自由保護下,亦常會混入『假新聞人』,引出火點的意外,為此也就造成『限制採訪』、『無理搜查。』

政務司長唐英年,透過發言人,對傳媒明確指出,完全尊重傳媒採訪自由,而李克強的行程,政府已透過公開採訪、聯合採訪和官方媒體採訪向公眾提供活動資訊。

但回心想想,作為新聞自由的記者,亦應明白在某些特殊環境底下,必須衡量得失,以及某些可能造成的意外。

『記者』的價值,常在不同的場合中,受到不同的待遇。

 

 

 
從小龍女到武則天

從小龍女到 武則天

(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台灣人對明年選舉『中華民國總統』只有32%的群眾知道,而競選連任的馬英九,指國民黨在宣傳上較弱,回顧民進黨也是『勢兇夾狼』,陳水扁終極一招『兩粒子彈』平步登位。

蔡英文何許人也,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在海峽導報撰文指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先後有小龍女、空心菜、武則天等3個政治綽號,依序體現她自出任黨主席到成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的轉變過程,而此種轉變也充分顯示她在台灣政壇上,面貌由相對清新到變幻無常,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先是蔡英文在民進黨2008年失去執政權、最低潮之際,被安排出任黨主席,因具女性學者從政形象,又與派系關係不深,予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人將她媲美《神雕俠侶》裏不知江湖險惡、不諳人情世故的女俠,稱其為小龍女,之後,蔡披著小龍女的形象外衣,在3年來的幾次選舉中使民進黨獲勝,聲望漸隆,大權在握,在黨內脫穎而出。

在蔡掌握黨權並獨攬大權後,很多人發現她的清新形象已變,不僅説的話沒人聽得懂,甚至還遊走雲霧、高來高去、反反覆覆,自此,第二個綽號空心菜不脛而走,例如,她在五市選舉時宣稱反ECFA是民進黨的共同政見,近來又改口説一旦執政,將延續前朝政策,更指出ECFA對台灣不利的條文,也會要求立法院重審,但這些條文是什麼卻不明説。

不久前,蔡英文拋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主張,給人的印像是有説等於沒説,欠缺具體的兩岸政策政見。

第三個綽號武則天,出自民進黨內之口,武則天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女皇帝,專斷、跋扈、猜忌、喜怒無常,據媒體報道,民進黨召開中常會,中常委柯建銘、陳明文等表示,他們不清楚蔡的競選政策,希望蔡説清楚,俾便他們在地方輔選,不料,這些話竟觸怒了蔡英文,讓她勃然大怒罵了半個小時,讓與會者大吃一驚。

3年來,蔡英文由女性學者從政形象,走向跋扈、猜忌、喜怒無常;如當上總統單繁困的兩岸問題,又如何能面對?

 

 
一生坎坷的異國媳婦

一生坎坷的異國媳婦

 

 

(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一生坎坷』的深處,是以為找到最好,灰姑娘的故事,常只看到開始。 

『坎坷』的定義很廣,其中心靈的貧赤更為可悲。

  

看到這篇文章『一生坎坷的異國媳婦-蔣經國夫人蔣方良』,文章中提到這位遠嫁到『中國第一家庭的俄羅斯女子』,從故國到大陸、再到台灣,在喧囂的大時代低調地走過了寂寞的一生;20041215日中午,在臺北辭世。

 

 

1934年,在蘇聯烏拉山區,一名來自白俄羅斯的十七歲女工芬娜,結識遠從中國前來的蔣經國,這段異國戀情,使少女改名蔣方良,從而也改變了一生。

  

蔣方良原名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 Vahaleva),是鐵路工人的孤女,與姐姐同住,相依為命,自技術學校畢業之後,被派往烏拉山區的重型機器廠,1934年春,與任職副廠長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結識,尼古拉也就是蔣經國的俄文名字,關於蔣經國與蔣方良認識的經過,人們演繹出不同的版本。

 

 

1935年春天,蔣經國與蔣方良在烏拉爾重型機械廠的工人俱樂部舉行了婚禮,在荒涼的西伯利亞建立起溫暖的家庭,一年後,兩人愛情的結晶、中俄混血兒愛倫(蔣孝文)來到這個世界上,為家庭平添許多樂趣。

  

19374月和蔣經國回到了中國,蔣經國給她起名方良,不僅如此,她必須適應中國的風俗習慣,並且要適應丈夫的太子身分所帶來的種種變化,從正式進入蔣家的那天起,蔣方良便有意無意地對中國傳統婦女產生了精神上的認同,在這種認同感的指引下,蔣方良努力以中國傳統婦女的美德來塑造自己在蔣家的形象。

 

 

沒跟丈夫來中國以前,生活上雖然不奢華,卻很自由;西伯利亞雖然寒冷,卻是生身之地,昔日的芬娜留在了故國,今日的蔣方良生活在公婆和丈夫的身後,低調而富於忍耐精神。

後來,兒女長大各自成家,官邸內只剩兩老彼此扶持,蔣方良的日子寂寞、孤獨,但總還有個老伴可依靠,而這惟一的依靠,也隨著蔣經國和三個兒子相繼去世,逐漸消失得無影無蹤。

 

誰也沒想到,蔣方良兒女成群,老來竟會飽嘗孤寂和淒涼,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短短8年內,蔣方良的三個兒子一個接著一個病逝,這是她生命中的椎心之痛。

 

本來就已經沒有聲音的日子,隨著孩子不斷離世,更加寂靜,蔣方良變得不言不語也不再哭泣,據說,蔣方良經常一個人癡癡地凝望著蔣經國和四個孩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那臉上無助的神情,看了令人心酸。

 

 
抉擇時刻

抉擇時刻

 

 

(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抉擇時刻』在任何一個時間上,對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心無旁騖』細心考慮,草率行事,日後如何快馬加鞭也是『覆水難收』。

  

『抉擇時刻』興亡一刻;而人生的改變,也常在抉擇中選出不同的前路。

  

美國前總統布殊自傳《抉擇時刻》10號在北京發行中文版,他特意為中國讀者作序,表達了對中美關係的樂觀。

  

布殊在《抉擇時刻》中文版序言中寫道:『36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時,很難想象如今的中國會是如此的活力四射,也很難想象我們兩國之間會有如此的合作關係,我希望,兩國關係在接下來的36年間進一步發展,美中兩國能夠不斷傳承這份友誼,共享和平與繁榮。』

  

據介紹,作為美國前總統布殊唯一親筆自傳,《抉擇時刻》並未按照時間順序平鋪直敘其人生歷程,而是挑選了他任美國總統期間的14個重大決策,詳述每個重大決策幕後的細節。

包括911、總統大選、兩次戰爭、金融危機等;更在書中直率地寫出了自己身上的缺點、發生過的『糗事』和曾經犯下的錯誤。

 

布殊在序言中表示:『作為總統,我的很多決策都是關於美中關係的。』

《抉擇時刻》201011月在美國上市,當月銷量即過百萬。

 

 

 
« 最先前一個61626364656667686970下一個最後 »

第 66 頁, 共 100 頁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