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僑社
僑社新聞
眾裡尋找:328華裔退伍軍人會的新趨
僑社新聞
週二, 02 七月 2013 18:06

(圖) 穿上軍人制服的亞裔孩子,都希望加入服務社區。

眾裡尋找:328華裔退伍軍人會的新趨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當收到這些照片,心中有股難禁的喜悅,開心的理由是:「愛家護國」精神在亞裔社區萌芽,猶記6月份接棒出任「328華裔退伍軍人會」會長時司徒文信說:「我的任務是要增添新血。」

數十年間,二戰、越戰退役下來的老兵,都努力去維護這個團體;幸運地「328華裔退伍軍人會」有了多位新力軍加入,令這個備受尊重的團體有了其發展的潛在力量。

一個由「美國退伍軍人協會」主辦,費用全免的短暫住宿培訓活動,主要是讓參與這項計劃的年青人,在正面的教育下,明白美國的民主體制、法律、憲法,有超過700青年男女學員參加。

在「 Stone Hill College」令人驚訝萬分的是,有不少穿上軍人制服的亞裔孩子,他們有10多位來自「 Quincy High North」另一位是從Lexington而來,在一頓豐盛的晚餐交談裡,了解到昆西高和北昆西高中,一直有一個很完善數量的「亞裔後備軍官培訓課程。」

許多亞裔學生認為,參加「亞裔後備軍官培訓課程」,這將更有利及有助他們日後被大學錄取的事實,亦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去促進其領導能力;司徒文信亦拍攝了他們穿上軍裝精神奕奕的照片,並表示令他們對「328華裔退伍軍人會」有所認識,有機會吸納他們入會。

(圖) 穿上軍人制服的亞裔孩子,都希望加入服務社區。

全美最自負城市波士頓入三甲

(中央社台北3日電) 舊金山、紐約市和波士頓的共通點是什麼?他們都是美國網民心目中全美最自以為是、優越感十足的城市,根據雅虎網站 (Yahoo) 旅遊和休閒 (Travel +Leisure) 版調查,讀者票選全美自視甚高、自以為是前10名城市,前3名按順序是舊金山、紐約市、波士頓。
調查設定的自視甚高和優越感標準包括:居民冷漠和自以為是的態度、高檔購物環境、富含文化素養如古典音樂和戲劇等活動。
其他符合新世紀精英定義另有:科技敏銳、特色咖啡館、特重環保意識 (是那種你把紙杯丟進不對的垃圾桶,會讓你成為令人嫌惡的人。)
全美票選自視甚高、優越感最強城市:第一名舊金山:城裡高級餐廳和各種民族菜色上獲讀者高度評價。其他共同認可的特色如在時髦商店購物及無數畫廊等,讀者也將舊金山列為對同性戀最友善的城市;第二名紐約市:劇院、藝文景點和打扮入時等項獲高度評價,曼哈頓Meatpacking區和威廉斯堡 (Williamsburg) 擁有當地才獨有的俱樂部和時尚美女群,是看人和被人看必去的地方;第三名波士頓:因常春藤大學和支持如交響樂老派文化,給人一種優越感的氣氛。
其他入榜城市為: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 (Minneapolis/Saint Paul)、聖塔菲 (Santa Fe)、西雅圖、芝加哥、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華盛頓特區、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 (Charleston)。

 
黎雯的首屆青少年才藝大賽夜
僑社新聞
週一, 01 七月 2013 14:14

( 圖:一個盛會的重要時光,台前幕後及嘉賓同記下光輝的一刻 ) 攝:黃定國。

黎雯的首屆青少年才藝大賽夜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無容置疑」黎雯對她每年一度的「全美華裔婦女會」麻州分會慶典,總是用心籌辦「另樹一風」,2013年在該會邁向第7年,她用了3個多月,籌辦了「紐英崙首屆青少年才藝大賽」,在經過專業評判甄選後,獲得金獎的周明、譚家明、葉明麗、符客華樂合唱團等,即席在晚會上作出表演;當掌聲響起,肯定了少年人的成就,也肯定了黎雯的成就。

黎雯表示,比賽宗旨在於促使第二代青少年培養有益身心徤康的興趣,加強新一代對傳統文化與藝術的認知。

大會司儀:Lian Yan、Victor Ng、Jenno Wu、Nashi Wong;經文處洪慧珠處長、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主任郭大文、僑務委員馬滌凡、「全美華裔婦女會」紐約總會前會長Jean Chu親臨支持,當然有黎雯的地方,定少不了為她一班朋友準備國際水準的舞蹈演出。

 

(圖左:周明自7歲開始從師張正山,學習中國竹笛、巴烏以及葫蘆笙等多種中國傳統樂器,(中) 「全美華裔婦女會」麻州分會會長黎雯,(右) 3年前自德州搬遷來此的葉明麗是Latin學校9年班學生,自小學習綱琴及現代舞,在2013年6月30號晚在頒獎晚宴中領取榮譽。(地點;昆士龍鳳 攝:黃定國。)

 
看歷史7/1回歸華人雪恥 回歸的感嘆……(大小姐手記)
僑社新聞
週日, 30 六月 2013 12:57

看歷史7/1回歸華人雪恥

歷史的回顧,也感傷到中華民族在歷史演變中的「無可奈何」,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

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讓交由英國管治;1898年,清朝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包括新界、新九龍及離島地區)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這三份條約決定了今天香港區域的範圍,三份條約正本由中華民國外交部典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滿清政府與英國所簽訂的《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香港島及九龍是永久割讓予英國的,而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亦一直未能取消這兩條條約,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被日軍佔領,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引起了香港的歸屬問題。

早於日本投降前數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亦曾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放棄統治香港,並歸還給中華民國發展為國際自由港,國民政府亦希望能收回香港,但因國共內戰日漸激烈而無暇南顧。

另一方面,英國則強烈希望戰後保持所有遠東殖民地,包括作為英國遠東海軍基地及商業中心的香港,在英國的強硬態度及戰勝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下,香港的歸屬問題並沒有在戰後的國際會議上提出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於國際考慮,中共雖然不承認英方對香港的殖民「主權」,但是1950年向英國表明短期暫時不會收回香港,1950年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時在軍事上也做出部署,包括使用核武打擊和阻止中國武力收復香港的可能。

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合法席位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後,便開始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採取外交行動,時任中共總理周恩來對此非常關注,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亦於1972年3月為此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地化委員會申明中國政府的立場:

「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葡萄牙佔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務,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對被佔領的領土恢復執行主權的問題,而完全不是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的問題,更不是使其獲得獨立的問題。」

同年11月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決議案,將香港和澳門於殖民地名單剔除,此舉為中國取得香港與澳門的主權製造了有利的背景條件。

1979年3月,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首度訪問中國,並首次向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提出香港前途問題, 1980年代初,英國向中國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主權歸中國、英國保留治權。

鄧小平提出中國必定會在適當時候「收回香港」,在「收回主權」的同時,容許香港擁有獨立的經濟及政治制度,並由香港人自行管理,即所謂「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同樣政策亦適用於澳門。(香港回歸又稱香港主權移交;資料參考維基百科,特此嗚謝)

回歸的感嘆……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離開香港,從一歲到香港,在那裡成長,創建自已的命運,短短10年間,從見習記者至當上香港四大報章之一的副社長,這是香港令香港人自豪的地方。

香港回歸前,大部份香港人對香港前景不看好,是因為對中國政策的不了解和不信任,當時,每一個香港人一見面的話題便是「移民」,也稱得上人心惟危,有能力的都走了……

而我們一家3口,是雙方親友「雞飛狗跳」後,最依依不捨留後離開的「一個家」,如果不是因為我一直從事新聞工作,便也不會像倪匡等,我們那個年代的文人般「為筆桿」的自由而放棄香港到了美國。

美國點好?美國是看似文明、看似自由、看似幸福的樂土,事實上,「移民」的類別,在香港原本中等階層以上的一群都面對困難,因為在港元兌換美金,家當大縮水,看著鈔票一卷又一卷的飛走,從前忙忙碌碌的「雙腳」像銷上了大鐵球寸步難行,真有時不我予之感,當移民監坐完,再返回香港看看,原來熟識的地方不再熟稔,自己變了過客。

今時今日的香港仍在回歸後「港人爭取要爭取的權益」,遊行示威是一份暢所欲為的表達,50年不變中的「戰歌與戲目」;香港人去又人來,人的班子換了,卻仍深信香港精神不變。

2013年,香港回歸16年,七一遊行泛民和親中陣營打對台,但另一股更強大勢力逐漸逼近,就是熱帶氣旋「溫比亞」,預料七一當日進入香港四百公里範圍。

由許冠傑作曲兼填詞的「同舟共濟」是我離開香港的「後悔的回望」,是我放棄了育我的大地,便只能老死他鄉……

「我與你同坐這條船,無情浪把它猛捲,滿天風雨;視野未能見,亂作一大團,不知怎算。

既決意留在這條船,齊齊令它不遭破損,困境挑戰;奮勇地面對,令到這條船,永不翻轉。

香港是我心,一顆不變心,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必須抱著信心,把基礎打穩,盡力地做我本份,定能突破戰勝黑。」

(註)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人自回歸以來最為團結及具持續性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

2003年,由於香港政府的惡劣施政﹑梁錦松「偷步買車」、葉劉淑儀強推「廿三條」、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政,激起大量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習慣於理性和平地表達訴求的五十多萬香港人,在這一年七月一日回歸慶典中上街,第23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人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

 
車輪上的點擊Boston 流動市政廳
僑社新聞
週三, 26 六月 2013 21:30

 

車輪上的點擊Boston 流動市政廳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令人眩目的設計「市政廳」轉到卡車,並從7月2日開始,前往整個波士頓的街區,提供其服務地點及服務內容;流動市政廳全日服務,定期在周二、周三和周四;周五及周六的服務可根據要求,出現在特殊的如公開戶外的節日中;服務範圍:繳交汽車違例罰款單、領取出生、死亡或結婚証明書,更可支付物業稅等多項服務,查詢詳情:Twitter alerts via @CityHallToGo or visit the truck’s Web page for updates: www.cityofboston.gov/cityhalltogo 及電617-635-4500。

Menino 萬寧路市長說:「市政廳上了卡車駛入波士頓市的創舉,是一整套新的安排,節省服務時間,市府正在不斷努力推動更完善的市政服務,其最早試航(2012年12月)成功表現,提升了服務數量,亦協助波士頓節省了能源費用」;應居民的要求,會開放周日的晚間服務;在各社區有首一個月夜間有雙語提供。

7月2日起服務地點如下(如有變更Twitter上關注@ CityHalltoGo或電617-635-4500更新)First Tu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Allston, 4:00PM in Brighton; First Wedn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South End, 4:00PM in SB Waterfront ;First Thur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Mission Hill, 4:00PM in Jamaica Plain。

 

Second Tu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Mid-Dorchester, 4:00PM in Roxbury ;Second Wedn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Fenway, 4:00PM in Mattapan; Second Thur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Egleston Square, 4:00PM in West Roxbury

Third Tu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Back Bay, 4:00PM in South Boston; Third Wedn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Chinatown, 4:00PM in Charlestown; Third Thur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Bay Village, 4:00PM in Hyde Park。

Fourth Tuesday of the Month:12:30PM Twitter Day—You Pick Site, 4:00PM in Roslindale;Fourth Wedne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Beacon Hill, 4:00PM in Dorchester: Fourth Thursday of the Month: 12:30PM in North End, 4:00PM in East Boston。* Thursday, July 4th locations are rescheduled for the same times on Friday, July 5th

關於波士頓Greenovate:市長萬寧路的環保,2020年80%,到2050年减少温室氣體排放25%的目標,以確保城市「更環保、更健康、更​​繁榮」的一個集體運動,使得波士頓在美國的環保推動更勝一籌。詳情請訪:http://greenovateboston.org。


 
臨別依依:萬寧路為主街添繽紛
僑社新聞
週三, 26 六月 2013 01:41

(圖) 一項榮譽的頒証。

臨別依依:萬寧路為主街添繽紛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20年「光陰似箭」,70歲的波士頓萬寧路,在1993年7月以市議員議長身分代理市長,並於1995年成立了第一個以鄰里相互關注的「主街」;20年來在Boston市不斷添增多個社區「主街」。

2013年6月20,臨別在即的萬寧路市長,為波士頓「主街」籌得20萬基金,並在其17屆波士頓主街頒獎典禮宣佈了這件事,以確這個鄰里關係 -「主街」能在20年後仍持續下去。

「波士頓主街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協助振興我們社區中的商戶們,有很多人今晚在這裡,共同慶祝彼此辛勤工作及對鄰里社區中的商戶們的奉献精神」,市長更表示:

「這項特殊的工作,因為我們兑現了對鄰里的關懷」,他很自豪地說,因基金會籌集的資金將協助我們得以繼續支持新的業務和創造就業機。

此外,基金會還宣佈推出其首創的「創新及影響」補助,這些贈款提供高達5,000元的建議,提供新的服務,基金會主席Joel Sklar說:

「波士頓主街基金會很高興能嘉獎10項創新的影響補助,總計近50,000美元的資金;補助金的建議協助ESL培訓小企業。
在頒獎儀式上,鄰里發展總監 Sheila Dillon 等並頒獎給2012年的波士頓「主街」志願者年度及年度的企業者,儀式在歷史悠久的Dorchester斯特蘭德劇院,亦是萬寧路市長於1995年創立的第一個城市,多區的「主街」計劃在整個城市欣欣向榮的伸展,波士頓「主街」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20個居委會模範地自豪發展下去……

 

在2005年,波士頓「主街」基金會,一家501-C3非盈利組織成立,令主街產生了顯着的進步,在業務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店面裝修,整體商業社區美化,到今天為止,波士頓主街基金會巳籌得250萬美元,以維持程序運作,而志願工作者已創造了超過27,000小時的時間;在2012年的「主街」志願者之間,每個區推選出自這個計劃在1995啟動以來,向超過30萬小時的志願者頒發一份獎狀。

70歲的萬寧路,20年前知名度不高、外表普通、不善言詞、踏過20年,他的親民、鐵腕統治,清廉風格,開創連續五任、無人匹敵的政治生涯,他的政治實力的累積,當年他說過:「當我離開時,要看到一個更好的波士頓」;更好的學校系統、社區警察、健康醫療、「他」兌現了承諾;也在全國議題上,為遊民爭取更多資源、倡議槍枝管制、維護同性戀婚姻權益等,也走在前哨站,令我們對他依依不捨。


(圖) 「主街」的志願工作者。

 
「中華藝術協會」令女孩舞出自信地成長
僑社新聞
週日, 23 六月 2013 13:25

(圖) 一張大合照裡,有畢業的,也有新加入的,在一個2小時半的演出中,他們的努力嬴取的掌聲是那樣的「順理成章。」(攝:徐佩蒂)

「中華藝術協會」令女孩舞出自信地成長……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命運」字面上意義是指生命的「經歷」,命指生命,運即經驗歷程;一張兩個女孩各自Show出三份之二的面孔,背境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這張海報要訴說些什麽?

「中華藝術協會」第27屆中華藝術舞蹈節,2013年6月22日,分兩場在波士頓大學 (The Tsai Performance Center)演出;看到臺上女孩在中國「古典舞」獨特的韻律、形體語言中,柔入了華人「以和為貴」的傳統理念,加上配合每一節舞蹈需求,以「身韻」、「身法」、「技巧」三大元素,以跳、翻、轉;以形、勁、神、律諸要素來表達「形神兼備、内外合一、身心並用」的目的。

從「審美」角度 – 「視聽享受」;從「教育」角度 - 「自信增值」;舞蹈動作多用圓線方式流動,一個造型轉換成另一造型中間的連接過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學習裡,孕育了一項「生命」指引;從自強不息的人生路上,一切以「圓」為合。

第27屆中華藝術舞蹈節,給我的印象如此,卻「抱歉」一年一次的「欣賞」,在「艷麗化妝」與「霓裳舞衣」令她們「快速成長」;透過「一批又一批」孩子們的參與,讓陳玉律「堅守」以舞教育的執著,她說過:「1978年我一家三口移民美國即定居波士頓,絕沒想到能繼續從事與臺灣時一樣教授鋼琴與舞蹈的生涯,舞團由我一人孤軍奮戰14年……」

時光匆匆,協助的導師來來去去,2010年聘請了上海舞蹈學院出身的徐航東老師擔任舞團教師,陳玉律說:「總算暫時安頓」;回顧走過的風風雨雨29年,看到孩子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中華文化為榮,令她欣慰,看到舞蹈團員進入大學,在大學裡參加各類舞蹈社,她希望:「有一天她們回來,為藝術教導下一代團員。」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在致詞中提及中華藝術協會獲邀參加2013年倫敦新年大遊行和三場演出,是肩負重任傳揚中華文化,值得引以為榮;副處長陳銘俊亦為列席貴賓。

「中華藝術協會」招生,5歲開始,欲知更多可上其網站:www.acas-ne.com 查詢。

(圖) 中國舞能說是以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而誕生的,表現的手法主要是「手、眼、身、法」「形、神、勁、律」,「圓、擰、傾、曲」;這些演出者的「定格」明年也許「您」自己去分享……


 
夕陽西下再見黎明;華裔退伍軍人「永遠的英雄」
僑社新聞
週二, 11 六月 2013 16:21

夕陽西下再見黎明;華裔退伍軍人「永遠的英雄」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生命中值得「記載的是不滅的情」,軍人為保國而犧牲者,精神長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人參政的不少,Boston Chinatown Post No:328 (波士頓328華裔退伍軍人會) 在戰後己成立,卻在四年後才正式註冊登記,也因而在6月10號晚在華埠喜臨門大酒樓舉行其64週年慶典及新職員們宣誓就職。

(圖) 一張大合照,他們都有心裡的故事。( Photo by  Al Wing)

(圖) 二戰英雄及曾參與諾曼第之役者。( Photo by  Al Wing)

10號也引證了 ( 波士頓328華裔退伍軍人會 ) 一個歷史性的轉變,30歲不到的司徒文信接捧出任會長,他在接任後首個致詞中說:

「以我的年紀去帶領一個超過64年的組織,好像不吻合,五年前從前線退下,便參加了華裔退伍軍人會,大家都愛惜這個組織,無論天氣再差,分散在麻省不同地方的會員,都不放棄聚會,有的就算搬至拉斯維加斯也要歸隊,只可惜因為年紀老了,連助行器也幫不到的情況下,熟識的面孔一張張的減少了;我的接任,是要召集更多的新血,令這個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會可以發展下去。」

司徒文信亦有感觸,他在回憶過去了的五年,他們開會要借Chinatown Café 又或在地窖把桌子拉在一起,日子是苦的,因為沒有會址;精神是健康的,皆因心中有愛。

司徒文信並沒有承諾他會如何去發展一個老牌組織,但一如他說:「我的接任,是要召集更多的新血,令這個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會可以發展下去」;「人」的力量凝聚,是會變更一個環境,對年輕的司徒文信必須要有信心。

他在致詞的尾聲中有個要求,他說:「在許多的場合中,見到親切熟面孔,如果您是退伍軍人請站立和大家見面……」

掌聲中,看到一位又一位我們認識的朋友,並向他們「無私捨己為人的精神致敬。」

退任會長William Cobharm 感謝各同袍以往參與節目的支持,也感謝榮光聯誼會歷久互相支持的情義。

2013-2014 職員表:第一會長司徒文信;副會長 Amy C. Au;Jr. Vice Commander Warren Yee;牧師:余建聯;財政:余錦芳;副官:周暢;Sgt-at-Arms:陳文浩;委員:司徒卓榮、黃元輝、張德強。

(圖) 司徒文信宣誓接任。(攝:徐佩蒂)


(圖) Commissioner Urena 向 William L. Cobham 頒發表揚狀。(Photo by Al Wing)

(圖) 左三陳文浩室宣誓就職。(攝:徐佩蒂)

(圖) 洪處長應邀與328退伍軍人會合攝。(Photo by Al Wing)


 
紐英崙藝術學會新《家》令人眼前一亮
僑社新聞
週日, 09 六月 2013 15:59

(中國城;華人檔案之四) 明續。誰又會「垂涎三尺」大同村管理?

紐英崙藝術學會新《家》令人眼前一亮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半柳」梅宇國以這個與世無爭「清新自然」的筆名,發出電郵邀請於前;接著梅國治又補發了「心中喜悅」的一條短訊:

「我們紐英崙藝術學會已經搬了家,現址在 25 Edinboro Street 二樓,和以前同一條街,靠近排樓些,藝術學會定於六月八號,星期六舉辦一個會員書法繪畫和攝影展覽,下午一時舉行開幕儀式,請各位朋友光臨参觀和指導為盼,(展期由6月8號至6月30號,每日由11am至4pm。」


(圖) 嘉賓們和會長梅宇國 (前排右三) 及部份藝術文化人林卓培、周熙文、黃鏡明、梅國治等合照。(攝:徐佩蒂)

應邀前往,眼前一亮,紐英崙藝術學會新《家》由前舊址的地面一樓,升高了一層,一大片又一大片落地玻璃,令整個華埠中國公園盡入眼簾,明亮動人,「動」人的是戶外流動的景物;「動」人的是戶內藝術家點點心意的結晶。

會長梅宇國站在到賀嘉賓面前,回憶起1997年成立的藝術協會,一再易址,新的會址在美的角度下,花費了一筆裝修設計費,以配合日後連串擴展之用,紐英崙藝術學的宗旨不變,以促進華裔藝術家與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向主流社會宣傳中華文化和華人藝術家;今次有28位藝術文化人共70幅作品展出,新址連串推出的活動計有:古董鑑賞會、名家書畫展、周積寅教授書畫展,朱紹昌填辭班,另書法班七月開班。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陳毓璇、陳毓禮、一直支持該會的董事長趙善藻偕夫人同出席,其中一位稀客是前僑教主任簡許邦,他笑說,因女兒大學畢業,前來參加畢業禮,碰見會長而上來和老朋友見見面,已退休在多倫多居住,更在洪處長用粵語祝賀畢表示,回想起當年洪處長初抵波士頓的粵語和今天的純熟,就算去大埠三藩市及羅省都通人無阻。


(圖) 右起:僑社友好李慧芳、董事長趙善藻、梅伍銀寬、梁小玪及趙善藻夫人等合攝。


(圖) 左起:久違了的簡許邦、處長洪慧珠、僑教主任郭大文。


(圖) 陳毓禮到賀備受歡迎。  ((攝:徐佩蒂)

 
聖母月:敬禮的傳統
僑社新聞
週一, 20 五月 2013 21:18

(圖) 在一個大時代裡,生活的壓力、生存的爭扎;宗教信仰是一份寄托、一份生活的踏實與希望,波士頓華人天主教會在中國城牌樓下集合停下唸「聖母經」,歌頒聖母並效法聖母的德行。(攝:Paul lei)


聖母月:敬禮的傳統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自十三世紀末,教會就把五月獻給聖母,目的是賦予當時有關的世俗慶節,一個基督化的意義;直至十八世紀,耶穌會會士則大力推動聖母月敬禮,其後教宗碧岳十二世於「天主中保」及近代保祿六世於「論五月」的通喻中,也分別肯定這項熱心敬禮的價值。

意義在於:默想聖母身上的事蹟,能堅強信徒在一切事情上信賴天主,在困難中懷有希望,在生活中見証天主的愛,如同聖母在一生中接受天主的聖化和救恩一樣,
效法聖母的德行,並求她為我們轉禱,能指導我們如何信從和依靠基督,活出一個基督徒的生命與見証。

五月是 「聖母月」波士頓華人天主教會,19號在彌撤後「舉行聖母像巡遊」,上午11:30從夏利臣街出發,穿過尼倫街斑馬線,步過「威威餐廳」、「至孝篤親公所」、「永豐銀行」經必珠街在中國牌樓集中停下唸「聖母經」,途人駐足圍觀;

敬禮聖母的原因:

「天主教會一貫對聖母瑪利亞有敬禮的傳統,而聖母在顯現中所發出的基本信息永遠只有一個 – 真心悔改、追隨基督。」

*在這裡news Chinatown用圖片表達神職人員和教徒的誠信。(攝:徐佩蒂)


 
昆士亞裔協調會:齊鞏建立區強
僑社新聞
週日, 19 五月 2013 08:51

(圖) 「昆士亞裔協調會」主席張永鏗、副主席Abby Hieu Nguyen-Burke、財政梁家文、秘書Timothy Wismar、Immediate Past President胡運炤博士;董事:陳世力、陳黃小蘭、鍾余佑、Daniel Knell、梁戰成、李珍妮、潘鑑成、譚健、謝樂兒及其行政主任John Brothers。(攝:徐佩蒂)

昆士亞裔協調會:齊鞏建立區強

(News Chinatown 徐佩蒂報導)

「小小點點水滴,小小細細沙粒,匯成浩翰汪洋,聚成燦爛大地。」

「小小慈愛行為,小小愛的語言,世界變為樂園,儼如天上家鄉。」

「小小愛心關懷,縱然微不足道,心連心手牽手,齊鞏建立區強。」

陳何肇熹在她丈夫患癌症去世後,她毅然抱著一股同等的熱情和信心,獨自撫養兩個兒子,同時每年節日期間,負責帶領教會詩班去療養院唱詩歌,將歡樂傳送給其他人;她創辦第一個廣東話癌症支持小組,耐心聆聽癌症病人的心聲,幫助他們及他們家庭成員的需要,她服務社區數十年,常以謙遜的微笑和愛心幫助她身邊每一個人,在公立學校為新移民家庭提供翻譯服務、教耆英英語、去康復中心慰問、也是昆市華人宣聖會創始人之一。

(圖左) 「華人醫務中心」衛爾信;(右) 陳何肇熹一生享用「施比受更為有福。」主席張永鏗頒獎。(攝:徐佩蒂)

 

在她獲得「昆士亞裔協調會」在第五屆社區宴會中頒發「李振儀無名英雄獎」時,她送了上面的一首詩來表達「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心意,她是一位專業護士,在紐英崙醫療中心護理部門服務了35年,兼在以後的9年間為病人提供翻譯服務。

當晚大會亦頒發了多個獎項:

「社區合作伙伴獎」給「華人醫務中心」,並由華人CEO Eris (衛爾信)接受此項榮譽。

華人醫務中心建立於1972年,合共有四間診所和一個課後班計劃,每年大約為27,000位青少年和家庭提供醫療和行為健康服務,為亞裔居民解決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2012年在其慶祝40周年的同時,其北昆士新診所正式運作。

「遠見卓識獎」由昆士高中學校校長 Frank Santoro 獲得,他投入大量時間去增強和支持昆士年青人,他把昆士教育事業推動帶入21世紀,並建立教師網絡來幫助解決問題;對新移民社區學生設立課後補習,為他們營造舒適教育環境,歲月如梭今年6月他便榮休,為41年教育生涯劃上完美句號。

「創業者獎」得主Joseph Reardon 對社區付出的追溯,擔任滿能醫療中心董事會董事及後任副主席,獅子會董事會主席,他努力推擴昆士亞裔協調會參與公民教育。

5月17日在昆士龍鳳大酒樓舉辦之「第五屆社區宴會」,榮譽主席為昆士市市長 Thomas Koch、共同主席為梅沛傑、曾昭鉉,晚會籌得款項撥作亞裔協調會青年活動及志願者獎學基金;今年7位獲獎學基金者分別為Tanya Tonnu、Kasey Shen、Helen Tran、Lisa Yang、Jennifer Chau、Lisa Wong、Alex Nguyen。

張永鏗為亞裔協調會董事會主席,在致詞中他表示:「歡迎大家出席第6屆培育我們未來的社區領袖之社區宴會,今晚大會頒發$7000獎學金為7位傑出高中畢業生,因他們在高中求學時,為社區積極參與等籌備活動,表現出領導才能;亦以收入所得支持區內青少年計劃;我們不遺餘力促進社區團結,也感謝支持我們的機構令整個南岸社區收益不淺。」

「昆士亞裔協調會」其他成員:副主席Abby Hieu Nguyen-Burke、財政梁家文、秘書Timothy Wismar、Immediate Past President胡運炤博士;董事:陳世力、陳黃小蘭、鍾余佑、Daniel Knell、梁戰成、李珍妮、潘鑑成、譚健、謝樂兒。

大會贊助機構:South Cov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China Pearl Restaurant、Eastern Bank、Quincy 、Medical Center。

(圖) 「華人醫務中心」多年來一直支持亞裔協調會。

(圖) 由昆士高中學校校長 Frank Santoro獲得「遠見卓識獎」。

(圖) 「創業者獎」得主Joseph Reardon。

(圖) 陳何肇熹與(兒)陳德基等。

(圖) 見聞旅遊陳國航、陳瑞欣、謝樂兒等。

(圖) 「至孝篤親公所」陳毓璇伉儷、陳毓禮、陳文浩伉儷、「廣東同鄉總會」會長雷國輝伉儷、梅曼英及其未婿與John Brothers (QAR) 行政主任合照。

(攝:徐佩蒂)

 
一雙小手送出溫暖的「愛」平凡中的得著
僑社新聞
週一, 13 五月 2013 07:05

一雙小手送出溫暖的平凡中的得著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林柏高一個6歲的孩子,在母親節那天,用他一雙小手,帶給「中華頤養院」一群公公婆婆一份「愛」,令長久生活在寂寞中的老人家,在握著他的一雙小手,從回憶中想起了種種前事……

種善恩得善果,母親節的活動很多,而這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卻把愛帶給別人,祖父母林德、林陳美燕、女兒林淑瑜、林淑明、孫仔林柏高,還有淑明的好朋友文順富的義工,參加了「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母親節極有意義的活動,上屆獅子會主席淑明說:「母親節這一天,大家都忙,也有會員要工作,我和阿爸阿媽話,把慶祝會搬入頤養院,因為有些公公婆婆的親人不在身旁,我們替他們做點事。」

於時乎,6歲的林柏高「打功夫」、祖父母林德、林陳美燕唱粵曲、獅子會余綺娥、丁慧明、李源沛、陳寶萍亦為大家送上歌曲,有糕點、有飲品、有禮物、亦有代表愛的「康乃馨」,柏高更走到每一位老人家面前和他們握手……非常溫馨赤子情。


回途中想,作為一位母親,自己的孩子有他追求的理想目標而不在身旁;作為一個年老的女兒,讓90歲的母親孤單地在加拿大過母親節亦有萬般的遺憾與無奈;在這一個午後,陽光蓋過了灰蒙蒙的天空,人只要珍惜「曾經擁有」,人生仍然美好。

(圖) 獅子會李源沛、余綺娥、陳寶萍、林淑明、丁慧明、陳美燕為大家送上歌曲。

(後記) 無論信不信教,聖經中曾經記載:子女 - 是神所賜給父母的產業,父母不應奪取神的產業,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財產,而加以控制;父母只是暫時為神照管,要按著神的心意來管教他們,讓子女在被尊重和信賴的環境中成長,學習獨立自主,不要讓他們失了志氣;「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疬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 6:4)
以弗所 6:1~2:「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孝經說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在茫茫人海中兩人從相遇,相識,相知,或是相親相愛,這就是緣分;兩代間需要溝通;孝敬父母,好好照顧自己,尊重自己,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分擔家事,由家庭的服務中學會服務社會;老年人戒 之在「得」,要有「節制、莊重、自律」,將權力交在子女手中,欣賞子女的成長,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善用自己的空閒時間,享受自己一生勞碌的成果,讓子女無後顧之憂。


(圖) 林德、林陳美燕唱粵曲嬴得掌聲。


(圖) 小孩子用他一雙小手,帶給「中華頤養院」一群公公婆婆一份「愛。


(圖)「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活動深獲社區支持。

(攝:徐佩蒂)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之:黃氏歷史
僑社新聞
週三, 08 五月 2013 18:56

馬總統稱絕不對菲示弱;政府不會不了了之

(中央社電) 63歲的洪妻洪陳阿崙今天過了心碎母親節,她哭著求總統馬英九要幫家屬討回公道,「還好神明保祐,阮兒及女婿平安回來,不然…」;馬總統今天頂著惡劣海象,親自到小琉球洪石成家中上香致意,他擁著洪陳阿崙及握著洪石成兒子洪育智的手,向家屬保證,政府要替他們討公道,「政府絕對不會不了了之」,一定要菲方道歉、賠償,政府會強化台菲重疊經濟海域護漁,並立即簡化海上緊急通報機制,協助漁民。

馬總統表示,菲律賓駐華代表向家屬致歉,但菲律賓總統府不肯,這種作法他不能接受,因為菲律賓公務船不是執行公務,是違法殺人。

洪石成女兒向馬總統表示,父親20多歲就出海捕魚,現在遭到菲律賓殺害,她希望馬總統為家屬、台灣漁民討公道,要求菲律賓政府道歉,並要求維護漁民的作業安全,希望父親是最後一名犧牲者。

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宣布,馬總統促菲律賓12日凌晨起的在72小時內,為漁船射擊事件道歉、賠償、懲凶和談判漁業協議,否則將採取包括凍結菲勞在內多項抗議措施。

距馬總統宣布通牒不到17個小時,馬拉坎南宮透過副發言人Abigail Valte發表聲明,稱菲方對於「不幸局勢感到衷心的哀傷,我們向死者家屬表示誠摯與深切的同情與慰問之意。」

她並稱,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駐台代表白熙禮已經探視死者家屬,轉達了他的慰問與道歉之意,漁業局編號3001巡邏艇的小隊長已返抵馬尼拉海岸防衛隊總部,他和部屬已被解除職務,調查工作已經開始,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與其他機構保證調查將會「公平、透明與快速」。(13512)

射殺臺灣漁民背後的南中國海之爭

(News Chinatown綜合報導)
臺灣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以機關槍攻擊,鑑識人員清點出彈孔多達52處,造成65歲船員洪石成中槍身亡,家屬在碼頭邊舉行招魂儀式,家屬跪拜泣不成聲;是一個家庭的不幸,在這個不幸的背後又有些什麽的國際海洋之爭?

在面對一條人命的結束,兩岸各有表態:臺北市府指出,原本邀請菲律賓馬尼拉市及奎松市參加今年的端午龍舟賽,但由于菲國公務船槍擊臺灣漁船,將拒絕菲律賓參賽,並全面停止臺北市與菲律賓的城市文化交流;大陸國臺辦發聲明強烈譴責這一野蠻行為,要求菲方盡快徹查,給出交代。

環球時報文章提及:「大陸應就臺船員被殺單獨施壓菲方」何解?

大陸分析人士的第一反應差不多都包含了一個推測,即菲律賓在黃岩島等衝突中懾于中國大陸的強大,被迫克制,于是把憋的氣撒到臺灣頭上,菲律賓通過掃射臺灣漁船顯示自己的意志和決心,強化針對中國大陸的談判地位,維護其國內的士氣。

有道如果臺灣完全依靠一己之力同菲律賓交涉,事情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不了了之,菲律賓最多給一點補償,這件事對臺漁民必將造成長久心理創傷,影響他們對海上作業安全的預期。

但臺灣當局借大陸之力捍衛漁民利益的可能性很小,馬英九政府很怕對外造成他們與大陸「聯手」維權的印象,他們既怕島內的民進黨說閒話,也怕華盛頓對此不高興。

因此大陸方面既要給馬英九政府留一些面子,也要從中華民族的大義出發,以單獨行動對菲律賓施加強大壓力,只要證實射殺臺漁民是菲律賓海軍幹的,大陸就應加強在與菲爭議海域的軍艦活動,向菲方示威。

中國網提及,菲律賓再次登上了諸多中國報章和門戶網站的頭版,因為她鼓搗的所謂「菲中南海爭議國際仲裁」,以成立仲裁的方式對中國掀起一場缺席的輿論審判。

對此,中國外交部重申中方絕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的立場,批駁了菲方立場和行為方式的自相矛盾,公佈了菲律賓非法侵佔的9個中國南沙島礁名稱,鄭重要求菲方「從中國島礁上撤走一切人員和設施」,同時強調中方堅持按國際法的有關規定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有關精神,通過雙邊談判解決領土和海洋劃界爭議。

中菲之間的最大差別,是大國與小國的差別,一個大國處理重大原則性涉外問題的基本方式,是不會輕易因外部輿論壓力的增長而動搖和改變的。

我們亦可從蘇盈貴的一篇文章,咀嚼出事件根由:

「25年前,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仲裁會議,當時外交部長連戰、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秘書長王志興以及律師兼任仲裁人的我 ,三人與會。

2013年4月底,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庭庭長日本籍的柳井俊二,在菲律賓政府指定德國籍仲裁人沃爾夫.拉吉爾(Rudiger Wolfrum)代表菲律賓政府後,再任命四位仲裁人,組成南海爭端仲裁法庭-主任仲裁人是斯里蘭卡籍克力斯.品托(Chris Pinto),代表中國的波蘭籍仲裁人史丹尼斯羅.波拉克(Stanislaw Pawlak)、以及代表雙方的法國籍仲裁人吉恩比爾.柯特(Jean-Pierre Cot)、還有荷蘭籍的仲裁人阿弗列.松斯(Alfred Soons)。

一場中國缺席,舉世矚目的國際海洋法強制仲裁程序即將在2013年5月登場, 仲裁法庭由五位仲裁人組成,除雙方當事人各選任一位仲裁人為代表外,更合意其他兩位仲裁人,再由這四位仲裁人共同選任一位主任仲裁人。

2013年初,菲律賓的艾奎諾政府將南海問題提交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庭,一方面是迫使中國接受國際法的遊戲規則,作為聯合國會員國間解決彼此主權爭端的途徑;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艾奎諾政權在面對前開醜聞的自清方式。

美國、歐盟、以及東協都傾向支持菲律賓政府以國際仲裁程序處理與中國有關的南海主權爭議;如果這個模式可行,那麼東海的問題,日韓之間的獨島 (或竹島),甚至日俄之間有關日本二戰前的北方四島,還有中日與台灣之間有關釣魚台群島,以及南海中越之間的西沙爭戰……」再度風舉雲搖。

因為中國的拒絕仲裁,國際海洋法庭的日本籍庭長柳井俊二才有權指定其他仲裁人,讓合意仲裁進到強制仲裁的階段,聯合國的仲裁法庭,在北京的拒絕之後,是否對本案仍有管轄權?才能進入實質性的仲裁審理?(2013511)

何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英語: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聯合國曾召開的三次海洋法會議,以及1982年第三次會議所決議的海洋法公約 (LOS)。

「海洋法公約」一般是指1982年的決議條文,此公約對內水、領海、臨接海域、大陸棚、專屬經濟區(亦稱「排他性經濟海域」,簡稱:EEZ)、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對當前全球各處的領海主權爭端、海上天然資源管理、污染處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裁決作用。

海洋法公約與相關會議的行政管理為其「秘書處」,設置於聯合國「海洋事務與海洋法總署」(英語: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關於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可以參考韓國與日本關於獨島、竹島的爭議;中國與韓國關於蘇岩、離於島的爭議;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釣魚島(尖閣諸島)的爭議、以及南中國海東南亞國家聯盟多國與中國,東盟內部對多個小島歸屬的爭議,本公約是爭議各方提出論據的重要基礎。

南中國海是多國爭相提出主權管轄,從而充滿潛在危機的地區,需要澄清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宣稱全部南海的權利,而是南海九段線內的部分,汶萊與印尼、泰國與柬埔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印尼等方面也存在爭執。

中國公布其領海基線後,越南與菲律賓更認為受到威脅,例如中國的領海基線在西沙水域,是以28個基點直線連接東島、浪花礁、中建島、北礁、趙述島、北島、中島和南島等,如此一來,西沙領海基線內變成中國內水,中國完全的主權使外國所享有之唯一權利是無害通過權,而外國軍艦通過,必須先得到中方之許可。

但1994年公約獲得足夠國家批准而生效以來,作為主張全部南海權利的中國在1995年東盟外長會議中,由錢其琛宣示,願意依照公約精神與相關國和平解決爭端。

同一年,區域內有極大利益的美國也呼籲各方,依照公約的規定與精神辦事,此後重大爭端有減少趨勢,在2002年東盟十加一高峰會上,中國與東盟十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各方呼應公約原則,而最近幾年的情況,似乎顯示公約具有一定的效果,類似早年中越西沙軍事衝突的情況,可能性已經較為降低。

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56年在日內瓦召開達成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大陸棚公約;捕魚及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該等公約在1958年前後皆已由美國、蘇聯等國家批准生效。)

第二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60年繼續召開,卻未能達成更新的決議。

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73年在紐約召開,預備提出一全新條約以涵蓋早前的幾項公約,1982年斷續而漫長的會議,終於以各國代表共識決達成結論,決議出一本整合性的海洋法公約,依規定,公約在1994年第60國簽署後生效,該公約對有關「群島」定義、專屬經濟區、大陸棚、海床資源歸屬、海洋科研以及爭端仲裁等都做了規定。 ( 參考:維基百科 )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之:黃氏歷史

抱歉因風向問題兩旗均呈反方向,有機會亦有待黃氏提供正面圖更正。(攝:徐佩蒂)

(篇者按:紐英崙黃氏宗親會大樓頂,迎風而吹、星光流動,一面是大家熟識的美國旗、一面是源遠流長黃氏新會旗;黃氏新會旗一個大黃字外,尚有21粒星,代表了《黃氏祖訓》包含的一個故事;這首在中國譜牒學史上頗具盛名之「黃氏祖訓」,又叫「認宗詩」、「遣子詩」、「鐃鈸詩」…等,名稱雖然有些不同,但原則上卻是同一首詩,其種類達大約六十種之多,它很微妙地維繫著族親間的感情,除了此一相當獨特的功能之外,在中國宗族史上稱得上是一首名詩,也是唯獨黃氏族譜才絕無僅有的標記性質作品。

這首在中國譜牒學史上頗具盛名之「黃氏祖訓」,其始作俑者,根據一些黃氏族譜之記載,說是衍自於周朝末年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令尹(即後來之宰相)春申君黃歇所作的一首「送子行」。

自其後千百年的流傳中,因歷代各派衍先祖為了讓各該派衍後裔,對自身所屬支系能有個據以辨識之憑藉,另行經過一再的各自更改了 其中少許內容字詞,或由於口誤之故,遂致發展成今天各派衍各自擁有,與其他派衍稍有差別的種類,但其內容卻又大同小異的「私記版本」)。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黃氏歷史源遠流長,其根源是在四千年前的黃國,(即今河南潢川) 帝舜時東夷部落有一位首領名叫伯益,是顓瑣的後代子孫,因為他幫助大禹治水有功,獲得舜帝賜贏姓,伯益後裔有14分支,即「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 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叫做贏姓14氏」,其中的黃氏是在夏朝得到夏啟王封地建立黃國,以國為姓,歷經夏、商、周三代王朝歷1400多年。

黃氏族譜中之「黃氏祖訓」出現時期:根據一些黃氏族譜之記載,係出於兩漢以前戰國時代楚考烈王時令尹春申君黃歇之手筆《送子行》及根據邵武派黃氏族譜之記載,係出於宋朝初年黃氏大宗祖福建邵武黃峭山手筆之「遣子詩。」

據說黃歇曾經寫了一首詩,名叫《送子行》,可視為最先的《黃氏祖訓》內容如下:「駿馬同堂兮赴異鄉,任從勝地兮立綱常,身居外境兮猶吾境,家住他鄉兮即故鄉;朝夕莫忘兮親命語,晨昏須薦兮祖宗香,根深葉茂兮同庥慶,有志兒女兮當自強。」

宋朝時代 黃峭山公 ,大約公元965年,根據一些族譜記載:黃岳公字峭山,他於乾德三年前往汴京應試,(汴京即今河南開封縣,是宋朝的京城) 高中進士,宋太祖趙匡先後封為江夏太守和工部尚書,後來棄官歸隱40餘年,時見天下大亂,峭山公命兒孫疏散,三妻各留一子奉養,其餘十八子不得留在家中,並將府中所有金銀財富均分,每人駿馬一匹遠走他鄉,收藏族譜,遙接書香,峭山公親手撰寫一首傳家書叫做《認祖詩》希望子孫將來相認,內容如下:「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早暮莫忘親嘱咐,春秋須薦祖蒸嚐,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另外峭山 公三位夫人即「上官氏」、「吳氏」、「鄭氏」,各吟詩一首為兒子送行,子孫尊稱為三媽太詩:

上官氏夫人詩:「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七子齊,創業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幃。」

吳 氏夫人詩:「吾年八九難期會,奕葉分支為汝題,倘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鄭 氏夫人詩:「禱告蒼天往各鄉,官吳鄭氏三七郎,奉奏公命吾兒去,投轍綿綿奕世昌。」

(註) 有一首詩贊曰:「仁楚為相, 封春申君, 禮賢下士,食客三千, 博學多智,善辯見稱,忠誠仁勇,舉世所崇」,上海黃埔港簡稱為申,是紀念黃歇而得名,在上海及其周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留下了與春申君黃歇有關的歷史文化遺存,如黃浦江、申江、春申江、黃浦區、春申路、春申村等地名遺跡,均為紀念這位開「申」之祖而命名。

在上海的老城隍廟,現在,在上海松江區新橋鎮春申村,于2003年重新擴建的春申君祠堂,相傳這裏曾是春申君治理黃浦江的指揮所,一組巨大的銅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年黃歇領著當地居民治理、疏通黃浦江的情景,重建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為仿古民居建築。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三個第一
僑社新聞
週二, 07 五月 2013 00:04

圖(中)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主任郭大文應邀與婦女會主席李曹秀萍及李慧芬等向來賓敬酒。(攝:徐佩蒂)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三個第一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屬紐英崙地區年資最悠久的婦女會,由蔣宋美齡在40年代在當地成立的婦女會;當年的會員為抗戰籌款作出過重大的貢獻;此外「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更把父母親節合為同一個「慶典 – 雙親節」,在一個雙親節中作出一份「感恩回報」愛的關懷。

2013年5月4號,300多人在「中國城龍鳳大酒樓」預祝雙親節,大會司儀由溫陳美月及李廖認寬擔任,兩位主席李曹秀萍及李慧芬在歡迎詞及致謝詞中均表達了「孝心」是中國傳統美德,值得大家敬而重之,世代延續下去;李慧芬在感謝贊助商贊助抽獎禮品外,更笑言:「酒無菜薄」引來滿當歡笑聲。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華僑文教服務中心郭大文主任、更為「雙親節」錦上添花齊獻唱;大會率先由「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合唱團獻唱、黃納斯兒童舞蹈團表演、李伍碧香領導跳集體舞、呂錦芳、劉小芸主持卡拉0K環節。

(註) 父母親節的由來:目前所知最早的母親節起源於古希臘,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其後17世紀中葉,節日流傳到英國在這一天裡,出門在外的年青人會返家,送給母親一些小禮物

美國的母親節由Anna 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Anna的母親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她提出應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聞做出奉獻的母親們,可是這個願望尚未實現,她就逝世了。

她的女兒Anna於1907年開始舉辦活動,申請將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節日,節日於1908年5月10日在美國的西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州正式開始,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並規定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表達對母親的尊敬,而Anna的母親生前最愛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國母親節的象徵。

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始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每個國家的父親節日期都不盡相同,也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

全球大部份國家和地區是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也有在其他日子慶祝的,例如民國時期的中國及現臺灣在八月八日慶祝,故又稱為「八八節」。與父親節對應還有母親節,是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圖)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合唱團獻唱。

(圖) 副處長陳銘俊、處長洪慧珠、紐英崙僑務委員馬滌凡、郭大文主任為「雙親節」獻唱。

(攝:徐佩蒂)

 
廣教課程改革9月全面實施
僑社新聞
週四, 02 五月 2013 13:53

廣教課程改革9月全面實施

2013年4月27、28日,廣教學校召開了學生家長會,曾秀芬校長向家長們詳盡介紹了中國語言文化課程的改革方案,由曾秀芬校長領導的新課程改革小組精心設計,經董事會一致通過後,將於2013年9月新學期全面實施。

廣教學校課改小組在仔細搜集和研究了大量中文語言教育資料的基礎上,以麻省教育局設定的外語高中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國際文憑組織的考試大綱做藍本,為廣教的長期教育發展設計新課程體系。

該課程與高中課程接軌,並根據麻省教育局外語教學的嚴格規範,把國語及粵語教學嚴謹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新課程畢業班的學生,將具備足夠的中文能力,選擇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參加SAT的中文科考試,所以,新課程將會為投考大學的華人學生提供莫大的幫助。

新課程的上課時間為週六週日上午9:30至下午12:50,課間休息兩次各十分鐘,新課程比現有的課程增加了一小時,務求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時間,盡快提高中文水平,新課程中,兩小時以國語學習漢語拼音、漢字、語法及書寫;另一小時則以國語或粵語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及中文應用等等。

這一節課以對話、討論及多媒體科技學習,學習語言則由家長自選,新課程以靈活互動的教育方式進行,著重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新課程的一個顯著改變,是在課程內容裡,提高中國歷史文化、美籍華裔歷史的比率,並增加國語和粵語的使用比率, 文化課程和課外活動則在下午進行,包括中國樂器、民族舞、國畫、書法、民間藝術、中國功夫等等。

在家長會上,校長還向家長們解釋了如何按新課程將現有學生分班的程序。

校長強調:「如果我們想有一個好的開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恰當的分班是必需的,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定期評估和分班調整也是必需的。」

 

有關師資的問題,校長說,目前所有老師已經接受了年度評估,針對新課程的培訓也將在本周開始,並將在暑期和秋季繼續進行,所有老師都必須參加培訓,且考核合格後,方根據其意願和能力安排任課。

家長會後,許多家長十分看好新課程會帶來積極的改變,他們紛紛表示,新課程與麻省教育局外語高中課程接軌、提高SAT中文科的成績、增加文化歷史知識等三大特色,將令他們的孩子受益不盡。

亞太裔傳統月省長鼓勵:懷抱理想堅定信念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配 合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白宮亞太裔計劃」麻省省長 Deval Patrick (1號) 出席在波士頓昆士小學內主辦之「亞太裔傳統月」活動,「2013亞太裔傳統文化月」側重於彰顯數百萬亞太裔人民為美國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提醒作為少 數族裔的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鼓勵他們作為美國多元文化中的一員「懷抱理想與堅定的信念」,為實現美國夢而奮鬥,這項計劃將涵蓋教育、醫療、移民、就 業、以及民權等議題。

省長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美國亞裔委員會」成員,Christian Chan (Chair)、Leverett Wing (Vice-Chair)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全力支持省長,增進亞太裔的計劃和服務,而在過往記錄中,他為我們的社區所做的一切是歷屆省長之冠,我們委員會可以充當一個角色,為亞太裔尋求更佳的生活質素」;委員Stephen Chan、Councilor Leland Cheung、Helen Chin Sehlichte、Shahid Ahmed Khan、Jane Leung、Quoc Tran、Chanrithy  Pithy Uong、Emily K.Ya均出席。(更多圖片附於後)

(攝:徐佩蒂)

白宮亞太裔計劃 補償 排華法案 歧視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每年5月是「亞太裔傳統月」,美國總統奧巴馬(30日)簽署亞太裔傳統月宣言,矢言繼續為亞太裔爭取平等;他的政府將繼續透過「白宮亞太裔計劃」,致力確保亞太裔平等地獲得各聯邦項目的服務。

作為凝聚全美亞太裔共識的「白宮總統亞太裔顧問委員會」及「白宮亞太裔計劃」,最早是克林頓總統1999年簽署行政命令設立委員會除舉行聽證,向白宮提出建議外,聯邦政府各單位並設專責人員,負責增進亞太裔利用各單位的計劃和服務等。

當美國舉國為「亞太裔傳統月」粉飾之際,「亞太裔傳統月」喜慶活動中一項頗為難堪的場面與過程,成功的青年亞太才俊,傾訴「父母」辛酸往事來造就「孩子」的美國夢;在一個過程中告訴大家亞太裔成功背後的點點滴滴。

 

當奧巴馬在緬懷170多年前,日本移民第一次踏上美國;以及1869年中國工人完成了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工程,他說:「亞太裔使美國更偉大,前途更明亮。」

美國亞太裔歷來遭遇了許多不平等待遇,亞太裔移民曾因族裔而受到配額限制,或遭剝奪公民權,日裔美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入集中營,就在最近十幾年,南亞裔也因他們的膚色或信仰而遭歧視。

排華法案是美國於1882年5月6日簽署的一項法案,它是根據1880年對《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的修訂而制定的,條例的修訂允許美國暫停入境移民,國會很快就執行了這一決定。

這個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其1884年修正案更限縮了先前入境的移民離開和進入美國的規定,同時闡明,無論這些華人的國籍為何,該法皆適用。

1892年,該法案由《吉爾里法案》或稱《基瑞法案》延長十年,到1902年便被取消了時限,法案被1943年通過的《馬格努森法案》或稱《麥諾森法案》廢除,後者允許每年105名華人的入境移民限額,然而大規模的華人移民並沒有隨之到來,直至1965年的《入境移民與國籍服務法案》(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Services Act of 1965)的通過,該法案是針對大量華人因中國的內部動蕩和有機會得到鐵路建設工作而遷入美國西部所作出的反應。它是在美國通過的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

雖然該法案很久之前就被廢止,但是它卻長期以來是《美國法典》的一部分,即便是今天,雖然它所有的部分都被廢除已久,但是其第8篇第7章題名為「排除華人」Exclusion of Chinese,它是第8篇 (外國人和國籍) 的15章裡完全針對一個特定國籍或族群的唯一的章節。

2011年10月6日及2012年6月18日,美國參議院及眾議院分別通過一項道歉案,兩院議員一致對於《排華法案》向全體在美華人致歉;2012年6月18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決議,為曾經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但無任何賠償。

波士頓是一個文化古城,是一座學府名城,除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燃點 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起義的導火線,200多年來享受「平凡是福」的道理;2013年4月15號馬拉松爆炸事件,再度引來全球關注;從歷史回眸裡,因1848年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大批華人赴美淘金,從採礦、製鞋、耕種、衣業,華工均有傑出貢獻,穿越美國東西部的漫長鐵路線,每一回望都有華工的血汗;今個「白宮亞太裔計劃」以華人佔大比數下,麻省的華裔如何在「超綽條件」上發揮才能?


(圖) 廣教學校學生在校長曾秀芬博士及董事長蔡倩婷等帶領下為「亞太裔傳統月」表演。


(圖) 麻省省長 Deval Patrick向AAC(中)Christian Chan (Chair) 頒發表揚狀,感謝她和團隊的支持。


(圖) Josiah Quincy Elementary School校長 Simon Ho 說出他的美國夢。

攝:徐佩蒂

 
更多文章...
« 最先前一個41424344454647484950下一個最後 »

第 45 頁, 共 81 頁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